APP下载

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效能评估研究

2015-10-13肖立志

舰船电子对抗 2015年6期
关键词:电子对抗航空兵权重

刘 宪,肖立志

(空军航空大学,长春130022)

0 引 言

本文效能评估的对象为航空兵电子对抗指挥体系,评估目的在于为客观评价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提供一定的方法。本文重点介绍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效能评估的实施。

1 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根据效能评估指挥体系构建原则[1]及构建航空兵部队作战及其电子对抗指挥的特点,总结对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的评估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整体规划、全面考虑。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首先是一个指挥体系,具备指挥体系的普遍性特点,而对体系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体现整体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各个部分评估的加和而忽略了体系的整体作用。

二是切合实际、突出重点。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涉及的因素很多,不分重点地把每个指标一一加以评估是不切实际的。应该在综合考量各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的、对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能力影响较大的指标(如情报数据装订的组织实施)尤为重要。

三是要符合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的特点。指标体系的建立既要符合指挥体系效能评估的客观要求,又要体现那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的特点。要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在准则层强调指挥体系的普遍性,在指标体系底层强调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的特殊性。

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作战特点[2-3],本文运用系统论等原理对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进行分析的相关结论,确立效能评估指标,如图1所示。

图1 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效能评估分为四级指标:一级指标为总效能值,二级指标有3个(分别为电子对抗机构状况、电子对抗指挥质量和电子对抗指挥人员能力)三级指标有11个,四级指标有34个,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下面对指标体系的选取加以说明。

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首先是一个指挥体系,指挥体系的作用和功能体现在指挥机构组成、指挥机构职能和指挥关系上,而任何体系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指挥机构中指挥人员的能力也是指挥体系运行的重要助推器,因此要综合考虑指挥机构、指挥关系、机构职能和人的因素。由于指挥机构组成和指挥关系密不可分,都反映指挥机构和结构和关联,因此本文二级指标中将指挥机构和关系2个因素合并为1个二级指标。所以指标体系二级指标就包含指挥机构状况(包含指挥关系的因素)、指挥质量(也叫指挥职能)和指挥人员能力素质3个方面。

2 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效能评估的实施

上一节构建了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根据评估步骤,应在构建指标体系后选取合适的评估方法以及效能指标度量方法实施效能评估。根据上一节对于评估方法的介绍和选取,本节结合目前各效能评估方法的特点[4-7]及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特征,选取层次分析法对体系进行评估。

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2.1.1 判断矩阵的构成与相关计算

根据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8],将各个权重因素的重要度进行判断,用定量的方式表达,并形成判断矩阵,通过运用合理的数学方法对判断矩阵进行运算,最终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值。表1所示为因素两两比较相对偏好判读的9级标度。

表1 因素两两比较相对偏好判读的九级标度

确立了9级标度,下一项工作就是根据对因素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A,对某一层次所有元素中任意两两因素相互比较,对于支配它们的上一层次的某个因素来说,由专家根据经验对它们的相对重要程度予以判断,由此构成判断矩阵A。

下面给出判断矩阵A及其具体说明:

式中:Aij为因素Ei对于Ej的相对偏好。

显然,任何一个判断矩阵都具有正互反性,下面运用规范列平均法作为求解判断矩阵的近似算法来计算权重。

(1)根据对体系各指标的九级标度评价,得出

其判断矩阵:

则根据下式对判断矩阵A中的各列进行如下规范化:

得到矩阵:

在这个矩阵中的每一列的元素之和等于1。

(2)计算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W=(w1,w2…wn),其中wi根据下式计算:

(3)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αmax:

2.1.2 一致性检验

由于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越好,其最大特征值与A的阶数n就越接近,因此可以用最大特征值αmax来确定其一致性程度,建立作为度量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为度量不同阶数矩阵的不一致性,引入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相对指标,即:

式中:IR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具体数值见表2。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2.2 总效能值的确立方法

本文选取专家打分法作为效能值的评估模式。而专家的权威性程度不同,对其评价的参考价值也不同,应综合衡量。此处依然运用层次分析法,将n个专家的权威性看做不同的指标,按照九级标度方法通过对所有专家的权威性和专业能力进行评判,建立评判矩阵,求取各专家的评判权重Sr(r=1,2,…,n),下面给出总效能值的计算公式:

式中:Eijk为第i个二级指标中第j个三级指标的第k个四级指标;λijk为第i个二级指标下第j个三级指标的第k个四级指标的权重;Eijk为第i个指标下第j个三级指标的第k个四级指标的效能值;其中λij为第i个二级指标中第j个三级指标的权重;Eij为第i个指标第j个三级指标的效能值;λi为第i个二级指标的权重;Ei为第i个指标的效能值。

3 实例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组织相关专家对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进行评估,先求取各级指标权重,再根据专家评价求出总效能值。

以三级指标E23(计划组织)的各子目标权重计算为例(三级指标E23包含4个四级指标:E231,E232,E233,E234)。首先,确立专家评价等级,将指标重要性分为“极高、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极低”7个等级,采集专家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指标重要性评价表

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数学方法将专家评价的统计数据转化为判断矩阵如下:

计算E1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将各列元素除以该列元素之和,得到规范化矩阵为:

“计划组织E23”的4个四级指标的权重λ231、λ232、λ233、λ234分别为:

根据上节求取权重的公式,计算当n=4时,IC=0.017;当n=4时,IR=0.9,RC=0.017/0.9=0.019<0.1,表明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权重计算比较合理。

以上对三级指标“计划组织E23”的各个四级指标计算了权重,运用同样的方法,对体系其它各级指标求取权重,得出全部指标的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效能评估指标权重

分别统计各个专家对各个底层指标的评价(表5为某专家对指标E1的各底层指标的评价,满分为1分),然后运用上节的计算公式求出总效能值。

表5 某专家对二级指标E1各底层指标的评价分值

运用公式(8),求得当前航空兵电子对抗指挥体系的效能为0.41(满分为1分)。可见,当前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效能较低,需要重点加强改进。

4 结束语

本文对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的效能评估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实施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的效能评估提供了一些建议。首先,提出了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效能评估的目的,总结了效能评估的方法和模式;其次,建立了适合于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作战指挥的体系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评价的评估模式对指挥体系的效能实施评估,为量化评估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指挥体系提供了一定的方法。

[1]程启月.基于信息系统的指挥效能评估与风险管理[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

[2]赵国林,石子言,程柏林.基于信息流的电子对抗指挥效能评估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13,29(3):61-64.

[3]黄海涛.提高防空作战电子对抗指挥能力[J].信息对抗学术,2013(5):14-15.

[4]徐泽水.关于层次分析中几种标度的模拟评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26(7):58-62.

[5]张杰.效能评估方法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6]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李坚,邓本平.模糊数学万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8]吴仁群.常用决策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电子对抗航空兵权重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权重常思“浮名轻”
复杂电磁环境下电子对抗技术发展探讨
《航天电子对抗》编辑部召开第九届编委会成立会
《航天电子对抗》欢迎来稿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航空兵旅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海军航空兵之歌
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对抗情报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