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结构模型

2015-10-11王伟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5期
关键词:指挥机构指挥员体系结构

王伟宇 ,王 晖 ,李 雄

(装甲兵工程学院a.研究生管理大队;b.装备指挥与管理系,北京 100072)

试论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结构模型

王伟宇a,王 晖b,李 雄b

(装甲兵工程学院a.研究生管理大队;b.装备指挥与管理系,北京 100072)

本文在对信息化装备指挥体系概念详细阐述的基础之上,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信息化装备指挥体系的结构模型进行了探讨,并分析其特点,简要指出了我军在构建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指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信息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扁平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成为新军事变革的核心,传统的战争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体系对抗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基本特点。因此,研究和构建装备保障指挥体系,是新军事变革的迫切需求。

1 信息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的基本内涵

研究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的结构模型,首先应从概念入手,对信息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的基本内涵进行解读,只有先明确和统一对概念的认识,才能对其结构模型进行准确和深层次地探讨。

1.1 体系

目前,军语还没有对“体系”这个词进行严格、准确、公认的规范。《苏联百科辞典》将“体系”一词定义为,“体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关联着而构成一个整体的诸元素的集,分为物质体系和抽象体系”。结合上述的解释,我们可以将“体系”一词理解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已存在的、能够独立行动实现自己的意图的、系统组成或集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系统集合。

1.2 信息化装备指挥体系

在《信息化作战装备指挥》一书中,对“信息化装备指挥体系”的定义是,“根据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要求,对各种装备指挥要素进行科学地划分与组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能够充分发挥战时装备保障效能的有机整体”。“各种装备指挥要素”可以理解为,各个方向、军兵种、作战部队的装备指挥员、指挥机构及指挥对象。信息化作战装备指挥体系的核心任务是,在信息化作战中,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情况,对装备保障行动进行随机、及时地干预和控制,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以满足快节奏作战的需要。

2 信息化装备指挥体系结构

2.1 结构组成

在信息化作战中,装备指挥关系复杂、指挥信息密集、指挥对象多元、指挥重心多变,装备指挥员所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动态化决策过程。要确保在作战中装备指挥顺畅、稳定和高效,就必须针对战场实际,改变传统的纵长树状指挥体系,建立适应信息化作战需求的“扁平”式体系结构。为方便读者理解,笔者对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指挥体系构建简易四维立体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结构模型

该四维立体结构模型,由指挥层次维、指挥机构维、指挥对象维和指挥信息维组成。其中,指挥层次维、指挥机构维、指挥对象维将分别划分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种装备保障指挥要素;指挥信息维贯穿于模型之内,成为融合结构体系内各要素的桥梁和纽带。

2.2 结构分析

2.2.1 指挥层次维

信息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建立统帅部装备指挥机构、战区联合装备指挥机构和各作战部队装备指挥机构的三级基本指挥体系。统帅部装备指挥机构是信息化作战装备指挥体系的最高层次,以总装备部为主建立,通常由装备系统的最高指挥员担任,负责对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的整体筹划和协调;战区联合装备指挥机构是信息化战场上装备保障的最高指挥机构,通常由最高统帅部指定指挥员,负责信息化作战战区联合装备指挥;作战部队装备指挥机构通常根据不同的作战要素、不同的作战方向、不同的军(兵)种等建立。这种层次结构,依托全军装备指挥信息系统,有利于实现保障资源共享和实施快速有效的装备保障活动。

2.2.2 指挥机构维

装备保障指挥机构是在装备保障指挥员的领导下,通过计划、协调和控制等活动,来具体组织指挥部队装备保障。根据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指挥活动的过程,通常设置“4个中心”,即装备指挥决策中心、协调控制中心、信息采集中心和系统管理中心4个综合性的部门。装备指挥决策中心由装备指挥员、战技和业务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在装备保障过程中根据信息采集中心提供的信息,确定保障目标及对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措施等进行选择和做出决定;协调控制中心由各相关军种的装备专业人员组成,根据信息采集中心提供的信息,负责将装备指挥员对装备保障行动的指令信息付诸实施,进而实现装备指挥员的意图;信息采集中心主要负责搜集、处理和传输装备保障信息,为装备指挥员和各指挥机构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资源;系统管理中心主要由一些专门人员组成,负责管理信息系统,保证装备指挥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并确保装备指挥信息系统的安全。

2.2.3 指挥对象维

指挥对象指各装备指挥机构的指挥员在指挥活动中所作用的对象,是装备保障活动的基础,是完成装备保障活动的根本力量。根据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指挥活动的基本要求,将指挥对象划分为3个层次,即指挥人员、指挥机关、装备保障部(分)队。

2.2.4 指挥信息维

装备保障指挥信息是指与装备保障指挥有关联的装备保障及防卫等方面的,情报、资料、指示、命令、数据库的统称,是装备保障指挥预测的依据、决策的基础、协调的纽带、控制的手段。在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指挥体系中,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和输出,将各指挥要素进行融合,实现“纵横一体”的信息流程最优化,确保在作战中装备保障指挥的高效、快捷、顺畅。

2.3 结构特点

2.3.1 指挥体系结构“扁平”

与传统“横短纵长”的“树状”形指挥体系结构不同,信息化装备指挥体系在外在的结构要素和表现形态上呈“横宽纵短”的“扁平”状。在横向上,由各方向、各军(兵)、各作战部队的装备指挥机构组成;在纵向上,分别为统帅部装备指挥机构、战区联合装备指挥机构和各作战部队装备指挥机构的3个基本指挥层次,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结构特点

“扁平”式体系结构:①精简了指挥层次,使整个指挥体系的结构更精干。“扁平”式体系结构指挥层次少,形成了最短的指挥链,使信息传递快、行动反映快,满足了信息化作战快速决策的需求;②拓宽了指挥跨度,使指挥的时效性大大增强。指挥跨度的增大,加强了各指挥机构的联系,使“内耗”减少,同时增强了信息的“保真度”,提高了指挥的效率。

2.3.2 内部结构“集成化”

在指挥体系的内部结构中,由各指挥元素和机构形成的“4个综合性部门”,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之上具有高度的集成化特点。各专业人员在保证信息网络系统优势的基础之上,各信息技术人才和专家型人才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对战场环境信息实施搜集、加工、整理和输出,各指挥主体根据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结合各方面的建议,定性综合集成为指挥决策,并交付各装备专业人员付诸实施,从而实现装备指挥员的意图。

体系内部结构“集成化”实现了装备指挥形散力聚、动态随机、信息聚合和效能融合,在实施装备保障活动中极易产生“1+1>2”的整体涌现,从而实现了装备指挥的实时化、高效化和科学化。

3 构建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指挥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作战是未来我军的基本作战形式,而我军现行的装备保障体系在组织结构、保障水平和保障效益上,还远远达不到信息化条件下未来战争的需求。因此,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装备保障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装备保障指挥体系,克服装备保障指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加快国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防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持诸军种各种信息功能系统和信息作战武器系统综合集成的平台和技术设施。建立体系完整、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保障能力强大的国防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是提高信息化战争能力,获取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优势的基础。①建立集成性基础结构,从而实现战场信息从搜集、整理、计算、输出到应用各层次的高度集成;②统一兼容性标准,确保能为各种信息终端提供战场信息资源;③健全信息安保体系,以保护已方信息和确保信息系统各种行动的安全。

3.2 强化指挥控制手段

目前,我军装备指挥自动化的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是:①标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②应用不深入,联通性差;③效益偏低,发展受限。提高我军装备指挥体系自动化建设的发展水平,要以加强装备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抓好装备机关办公无纸化、网络化、自动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指挥自动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提高指挥员综合素质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装备保障指挥自动化,对装备保障指挥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人才短缺和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当前部队装备保障建设的“瓶颈”,装备技术干部培训体系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和编制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因此,为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指挥的需求,必须做好人才培养工作。①要完善干部培训体系,调整院校培训结构和增加干部培训数量;②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指挥人员的编制比例;③强化奖罚力度,把指挥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职务晋升等个人利益相挂钩。

4 结束语

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军装备保障指挥活动仍然秉承着传统的模式,“扁平”式指挥体系建设尚处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阶段,不断深化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理论研究,对我军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余高达,赵潞生.军事装备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0:360-366.

[2]朱小冬,刘广宇,葛涛.信息化作战装备指挥[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85-89.

[3]袁秀丽,周谷,翟志国,等.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J].信息化研究,2014(2).

[4]刘军,张方风,朱杰.系统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53-62.

[5]孙宏,张志华.试论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指挥体系[J].装备指挥技术学报,2005(9).

[6]刘英芳,张立明,杨宁.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控制问题初探[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

10.3969/j.issn.1673-0194.2015.15.107

TP315

A

1673-0194(2015)15-0190-03

2015-06-12

猜你喜欢

指挥机构指挥员体系结构
关于乡镇森林防灭火指挥机构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空降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指挥机构的建立
基于粒计算的武器装备体系结构超网络模型
作战体系结构稳定性突变分析
基于DODAF的装备体系结构设计
基于云计算的航天器控制系统自组织体系结构
从两广作战看战区、战役指挥员的意见分歧与统一
智勇兼优的高级指挥员皮定均
英勇无畏的优秀指挥员罗炳辉同志
指挥员要学点军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