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色彩归纳课程的教学解读

2015-10-09魏超玉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色彩设计教学

魏超玉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关于色彩归纳课程的教学解读

魏超玉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色彩归纳课程是联结色彩基础与设计思维之间的基础教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解构与重组训练,并涉及格式塔完形理论、现代艺术发展史等出现的各种样式。通过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探索了色彩归纳的四种途径或方法,分别是形态语言的简约化、画面的秩序化和条理化、造型与设色的夸张化,以及空间形态的平面化等。选择了其中的两位学生作品作为样本进行了教学效果评析,最终反映色彩归纳教学的观察方法和不同于传统绘画的表现语言。

色彩归纳;教学;写生;设计

色彩归纳是指对自然色彩的感受、分析、提炼与加工过程。它“是建立在对自然色彩与人文色彩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的矛盾统一来构建新的有序的色彩关系,是较为理性地运用色彩理论对客观物象的色彩进行概括、夸张及抽象的训练和表现方式”[1]。色彩归纳是当前艺术设计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色彩训练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核心内容是色彩的表现与创造。与传统色彩写生注重自然色彩的观察和表现方法不同,色彩归纳侧重于主观表现、创造性,更加强调客观物象在画面中形与色的主观处理和形式构成,融入了更多的是现代绘画理念与现代设计意识的综合表现。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必须进行色彩写生训练,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这种传统的色彩写生训练,也就是写实性色彩绘画。这种写实性绘画要求客观科学地再现客观对象,观察和分析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偏重于直观呈现,主要是为学生的造型能力打下基础,但不免会造成照抄照搬表现对象、程式化的写生模式,从而阻碍了学生的主观想象或创新意识的发挥。色彩归纳则放弃了真实描绘物象的传统色彩绘画观念,取而代之的是探索客观表现对象在画面中的形与色的主观处理和形式构成。

由于造型专业和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决定了两者在思维模式、训练方法和训练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对于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来说,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使色彩教学更好地为设计专业服务,提高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激发起学生的色彩感知,完成由“写实”到“归纳”的转变是摆在我们教学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色彩归纳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解构与重组训练,并涉及格式塔完形理论、现代艺术发展史等出现的各种样式与思潮。具体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形态语言的简约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归纳”体现在作品创作的过程就是画面表现语言的简约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表现对象进行采集、过滤和选择的过程。其中包括结构和色彩两方面的简约化:一方面,面对丰富繁杂的表现对象,我们可以舍弃冗余的表面光影、纹饰甚至较为次要的结构,把表现对象主要的造型结构进行抽取、提炼。“从排除光影、简化与提取结构的手段来看,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减法’思维方式。”[2]以减法处理的方式,概括、重组物像的基本造型元素,进而根据“形式美法则”对这些提炼来的基本元素重新进行组配与调整,从而创作出具有明显设计倾向和主观意图的、单纯而整体的画面。另一方面是对表现对象的色彩进行简约概括。它强调色彩造型中的整体要素和表现要素。色彩归纳与写实性色彩绘画在观察方法、思维理念及表现手法都大不相同。相对写实再现的色彩写生来说,色彩归纳更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这种主观性,应该是尊重色彩规律的具有理性的方向性的探索。”[3]

色彩写生常常受制于表现对象的客观性,强调物体的固有色、环境色和光源色,有一整套较为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语言,印象派外光风景写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色彩归纳只是把客观对象作为一个参照,画者可以反客为主,打破常规的观察方法,弱化原来的自然色彩并对其进行主观性改造。具体方法是运用色彩构成原理,在把握表现对象色彩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主观性色彩配置,以色彩对比与和谐为原则,对自然色彩进行色相、明度、纯度以及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方面的考虑和调整。可适当地把表现对象丰富的色彩层次作整色处理,在特定的环境中把握画面的整体色调,同时应避免色块之间的明度关系过于接近,让每一块色块都发挥其作用和效果。有时为了画面统一,还可以采用限色处理,比如放弃琐屑的色相,使用简明的三套色、五套色等,用有限的色彩营造出个性鲜明的画面。在课题训练中,由于限色的运用,学生不得不思考如何把注意力集中放在对对象的整体色调及色彩构成关系的处理上,并大胆地对画面作出主观处理。

当然,限色并不等于随意删减色彩而是捕捉具有决定性的色彩关系,从而削弱其它次要的色彩因素。总之,不管是造型结构的简约化还是色彩的简约化,在归纳的过程中要减去哪些,要提炼什么,都要做到胸中有数,有“舍”才有“得”。简约单纯并不是一味地做减法,而是为了获得体现画者想象力、创造力及画面控制能力的画面。

二、画面的秩序化、条理化

客观物象是极为丰富的,但时常也是杂乱无序的。我们不可能把客观物象完全照搬到画面上,这就需要对客观物象进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尤其是色彩归纳,更需要理性分析。这个过程包括解构和重组两个环节。其思路是打散所选定的表现对象的原有格局,采集、抽取出表现对象最具结构特征和典型色彩作为重组画面所需的基本元素,重新加以调整或组合,使之产生崭新的画面结构与形式。根据表现对象的自然形态,作者可以作大胆而理性的创造性经营。

画面的秩序化、条理化并不都是需要借助完整的形态,符合“格式塔(Gestalt)”定律的图形往往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格式塔由各种要素组成,但并不等于所有成分之和,而是产生了一个完全独立于这些具体要素之上的整体;另一个是即便构成整体要素的各部分有改变,格式塔依然存在。”[4]也就是说当面对轮廓不完整的图形时,会引起视者追求完整、和谐的视冲动,从而造成视觉自动对残缺图形的补足,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视知觉的兴奋度,而且增强了审美效果及趣味性。

色彩教学过程中平面构成原理的提前介入,有助于学生在处理画面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种实用性的操作方法往往成了学生分析画面的有效武器而不至于陷入混沌、盲目境地。在写生过程中,作者可以借鉴平面构成原理,遵循调和与对比、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来产生画面的秩序化、条理化效果,比如采用重复、重叠、透叠、移位、共用等手法对视觉元素布局与安排。在整体布局上可选用均衡式、中心式、对称式、连环式、适形式、分割组合式、散点式等方法统筹画面。当然画面的秩序化、条理化并不是一味的“井井有条”,而是让色彩归纳在保留秩序化理性的基础上不失其强烈个性意识的生动性。

画面的秩序化、条理化正好体现了色彩归纳过程的理性控制因素在发挥主导作用,表明了色彩归纳教学目的是朝着为设计专业教育发展为取向的。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在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包括构图、形态、色彩、质感以及形式构成和风格特征)深受功能、对象以及材料工艺的制约。”[5]与绘画性写生所采用的写实方法具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旨趣。虽然为设计教学中的色彩归纳过程及思维可以大胆创新,但是归纳的结果却需要顾及设计的功能性。

三、造型与设色的夸张化

为了满足画面和视觉需要,色彩归纳在解构和重组的过程中,将有意识地打破客观物象原本的自然形态,使分解的元素不再具有原视觉模式,从而导致了造型结构的夸张和变形。夸张和变形的表现手法是获取画面形式美感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现代艺术和设计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夸张修辞可以直接增强或减弱所在语篇的态度意义。”[6]如果夸张得当就能有效地突出主题,释放艺术个性,升华艺术情感,从而增加艺术感染力。写实性绘画色彩虽然有时也使用一些夸张的手法,但它们往往是把客观对象作为主要依据,并且更强调客观写实的表达。而色彩归纳则更强调主观性和创造性。在造型结构上根据作画者意愿和画面需要对表现对象进行夸张和变形,展现和强化出表现对象最具视觉效应的特征,通过夸张变形对表现物象进行有感而发的再创造,从而使形象更鲜明突出。

除了结构造型上的夸张,在设色上也可以不受自然色彩的限制,夸张并突出鲜明的色彩,凸显主观设色倾向,营造出更具个性特点和装饰美感的画面。设色上的夸张手法可以有变色处理、色彩替换、色彩象征以及色彩纯化等。设色夸张并没有绝对的藩篱,主要是依据夸张后所传达的准确语义和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为主,但也要注意避免滥用夸张色彩而冒犯了民俗禁忌。设色的夸张手法尤其在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和影视动画中被广泛使用,比如京剧脸谱的色彩象征就是非常典型的设色夸张。

四、空间形态的平面化

平面化是色彩归纳的一个重要表征,与写实性绘画色彩相比较,色彩归纳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和主动性,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比较纯粹的平面化(二度空间)来表现客观对象。因此,“这必须建立新的观察和思维方法,强化构图的散点布局,构形上的整体提炼和构色上的概括归纳,使画面在整体表现形式上呈现装饰性特征,以适合审美目的和实用要求。”[7]色彩归纳首先是从思维观念和观察方式上进行改变的。此时,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焦点透视向散点透视转变,破除色彩成为物体空间结构的附庸,突出表现色彩在形式上的自足感。通过多视角对表现对象进行观察和审视,弱化客观物象的体积、层次、前后、虚实等空间关系,类似于标本册里的花草标本一样——将原先立体的客观物象压缩成为二维的平面形象。将新鲜的色彩元素注入到新的二维结构体中,使之产生新的生命。

空间形态的平面化大大延展了图形的二维空间,使色彩从物体的结构中独立出来,并重新获得构形的机会或可能。由于不再考虑光影带来的环境色变化,纯粹主观的平面化色彩容易取得装饰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平面空间的无限释放,将有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创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画面呈现出方法的多样性和表现的综合性特点。

空间形态的平面化在海报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以及环境设计中均有出色的表现,它不仅是处理画面的一种表现技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它最常见的处理方法就是平涂,“其特点是色调均匀、干净利落。其中包括拼接、勾线、重叠等方法。”[8]

五、教学案例与效果评析

图1 静物写生

以下是笔者进行课堂教学的两个案例。图1是以陶罐、釉罐、羊角、烟灰缸等不同质地和形状组成的静物,辅以碎花黑底衬布以及纯白、纯蓝衬布相映衬。面对同一组静物,每个学生的感受和表现语汇都呈现出了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倾向。学生在课堂上一起绘画并展开讨论,相互启发,开拓思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两位比较突出的习作进行评析:

图2是艺术设计专业一位学生的课堂习作。她通过理解色彩归纳的四个特征,很快就适应了从写实到归纳的转变。作者完全放弃了写实性绘画所倡导的立体和光影效果,摆脱了传统观察方式和思维模式。在造型结构上,她将这组静物的原来组合模式进行了分解和打散,从客观对象中保留和提取了某些具有特征性的局部形象,如釉罐的蓝色纹样和柱形罐的山水图。整个画面布局集中,杂而不乱,创意新颖,大胆而自由。不足之处是:作品虽然凸显了色彩归纳解构和重组的特质,但画面略显粗糙,缺少精到之处,使得作品魅力稍减。

图2 艺术设计专业2014级学生课堂作业

图3是另一位学生的习作,虽然面对同一组静物,但从这位同学的习作中可以见到她独特的创造性和鲜明的个性,有着别样的意趣。这幅习作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把室内静物和户外城市景观联系在一起。整体布局上以儿童拼图游戏模式把每组表现对象巧妙地隔开与连贯起来。单个图形也概括得很干脆简练,其间还不乏一些细致的处理手法。如图形的透叠与并置,线的曲直变化。轻松明快的画面能让观者在不经意中体会到独运匠心。不足之处是由于课堂习作时间比较短,画面的主体物不够突出,左下角略显空洞,还有待于完善。

图3 艺术设计专业2014级学生课堂作业

六、结束语

可以说色彩归纳是一把打开设计色彩艺术新领域的钥匙,“作为一种绘画基础和装饰造型的写生训练,色彩归纳融合了打基础和培养创造思维两方面。”[9]它让我们能够发现自然美并对其进行有感而发的再创造,从而使设计色彩更加亮丽多姿。开展色彩归纳课程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设计的需要。如果在教学中一直使用绘画色彩教学,将会发现在色彩基础和设计思维之间存在一条难以衔接的断裂带。”[10]秉承这个教学目的,在色彩归纳的教学中着力从以上四个特征或者方法入手,经过大量的归纳训练,不断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悟力,进一步把绘画色彩向设计色彩转化,能为学生以后的设计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1]周信华.基于创造性思维的色彩归纳[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3):118-120.

[2]肖龙,黄凡.从素描走向设计:以机械结构解析教学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36(2):87-92.

[3]魏建明,胡崇芝.设计色彩写生中色彩归纳的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1):75-78.

[4]王洪义.艺术批评原理与写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34.

[5]安佳.情与理的交织:“色彩归纳写生”思维和训练方法刍议[J].饰,1999(2):33-35.

[6]布占廷.夸张修辞的态度意义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0(4):53-59.

[7]蔡华立.色彩归纳写生造型的表现特征及其学习意义[J].美术大观,2004(5):28-29.

[8]杨东梅.浅谈设计专业静物色彩归纳写生教学[J].美术大观,2009(6):151.

[9]王娜.色彩写生教学中对色彩归纳的解读与研究[J].名作欣赏,2012(29):173-175.

[10]钟远波.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归纳教学初探[J].美术大观,2007(12):146.

J206.3

A

2095-3046(2015)06-0107-04

10.13265/j.cnki.jxlgdxxb.2015.06.022

2015-09-14

魏超玉(1977-),女,讲师,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基础教学与理论研究,E-mail:743323711@qq.com.

猜你喜欢

色彩设计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神奇的色彩(上)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