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砂锅到砂器——荥经砂器烧制技艺的变迁

2015-09-24老北漂

中国摄影 2015年5期
关键词:荥经上釉砂器

老北漂

荥经砂器是民间工艺性较高、文化内涵极为丰厚的地方工艺产品。

荥经县古称严道,公元前312年,秦设置了严道治所,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根据1982年考古学家从当地发掘的秦、汉墓葬物考证,早在2000多年前荥经就已有砂器生产。据荥经县志记载:荥经六合乡古城村多粘土,砂器生产历史悠久。清乾隆、嘉庆年间,有王姓、朱姓、洪姓等人制作砂器。民国时期,古城村有砂器烧制窑13座,曾由县实业所选送产品到四川省政府评比,获奖牌3枚。解放后,荥经砂器产品种类日渐增多,主要是生活用品,尤以生产砂锅为最。近年来,荥经砂器已从单纯生活用品发展成集实用性、艺术性合二为一的手工艺品。荥经砂器工艺要求高,纯手工生产,做工精细、烧制考究、古朴原始,制品件件追求精良,因此荥经砂器在历届全国美术展、旅游商品展屡获金奖、银奖等殊荣。

2006年,荥经砂器制作被公布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荥经砂器的制作基本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采用纯天然原料,分采料、粉碎、搅拌、制胚、晾晒、焙烧、上釉、出炉等几道程序,其工艺要求环环紧扣、一丝不苟。原料为当地粘土,其他地方的粘土都达不到要求,它是一种黏性大、呈白色、土质细腻的泥土,俗称“白鳝泥”。

我从小生活在四川,自幼就知道荥经砂锅。当时四川的民众家家户户都用荥经砂锅炖肉炖鸡炖鸭或熬粥,荥经砂锅在四川可谓闻名遐迩。

前段时间我专程到四川荥经,想用影像记录下荥经砂器的传统工艺。我选择了3630万像素的全画幅相机——尼康D800E,配带尼克尔14-24mm、24-70mm、70-200mm三支镜头。以前我拍摄这些题材时,采用光圈优先、自动感光度设定,暗光下ISO一般会自动选择6400,快门一般会自动匹配在1/20秒至1/50秒。这种拍摄容易出现虚像,我这次拍摄反其道而行之,采用速度优先,将快门设为1/100秒至1/120秒,采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照片虚像明显减少。由于环境的限制,尤其是开窑后窑温高亮度大,与周围背景反差大、光比大,就采用矩阵测光,效果明显优于点测光。

传统工艺的拍摄,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比如这次为了拍好焙烧、上釉、出炉几道工序,我在朱庆年的朱氏砂器厂把整个工序流程前后拍了两遍。拍第二次出炉得等三个小时,就利用两次出炉的间隙拍摄其他工序。前后两遍拍完,足足耗费五六个小时时间。

猜你喜欢

荥经上釉砂器
非弹性分析方法在除砂器设计中的应用
雅安荥经砂器工艺文化探析
荥经黑砂的未来
天全-荥经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貌证据
上釉和抛光后口腔陶瓷材料力学性能改变的研究进展
川西南荥经坳陷川荥页1井奥陶系沉积相与古生物特征及地层厘定
青砂器:百年窑火
独具匠心辟蹊径 抟土为器显绝艺
上釉对IPS e.max全瓷修复体颜色及透射率的影响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