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45 例性病门诊女性就诊者性传播感染的临床调查

2015-09-21王淑琴夏沪芬陶运香郑晓东王培光

安徽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性传播梅毒支原体

王淑琴 曾 磊 胡 军 夏沪芬 陶运香 郑晓东 王培光

为临床合理诊治和科学防控本地区性传播感染提供依据,本文对2013 年12 至2014 年6 月安庆市立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545 例女性就诊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外周血和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抗HIV 抗体、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滴虫以及普通细菌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12 至2014 年6 月就诊于安庆市立医院性病门诊的545 例女性就诊者作为研究对象。就诊者年龄为17 ~67 岁,平均35.90 岁;已婚452 例,未婚93 例;初中及以下学历312 例,高中及以上学历233 例。121 例(22.20%)有婚外性接触史;配偶患有梅毒53 例、淋病7 例、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54 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5 例,另有34 例患有性传播疾病,但具体不详。

1.2 方法抽取就诊者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后,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梅毒的辅助诊断法之一)、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和抗HIV 抗体检测。同时用棉拭子取宫颈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支原体和普通细菌培养以及支原体药敏试验;采用C-C 快速诊断法进行衣原体检测;采用直接镜检进行真菌、滴虫检测。各项试验均严格按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及判断。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表示,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与体格检查情况出现白带增多307例(56.33%),外阴阴道瘙痒210 例(38.53%),出现尿频、尿急或尿痛症状73 例(13.39%),下腹坠胀疼痛211 例(38.72%),腰部酸痛4 例,下腹烧灼感2 例,此外出现焦虑8 例,睡眠差13 例(其中2 例伴有头痛)。443 例(81.28%)出现中等或大量阴道分泌物;12 例(2.20%)出现尿道脓性分泌物(其中5 例伴发尿道红肿);328 例(60.18%)发生宫颈糜烂;237 例(43.49%)出现明显宫颈分泌物;110 例(20.18%)发生外阴、阴道或肛周赘生物;140 例梅毒就诊者中仅7例(5.00%)出现全身红斑或肛周扁平丘疹。

2.2 性传播感染情况支原体感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362 例(66.42%),梅毒140 例(25.69%),CA 110 例(20.18%),淋病14 例(2.57%),念珠菌感染35 例(6.42%),滴虫感染10 例(1.83%),衣原体感染7例(1.28%)。配偶患有梅毒的53 例就诊者中,53 例(100.00%)均同时患有梅毒。配偶患有CA 的54 例就诊者中,48 例(88.89%)同时患有CA。

2.3 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RPR 阳性116 例,包括13 例1 ∶1、39 例1 ∶2、20 例1 ∶4、12 例1 ∶8、18 例1 ∶16、7 例1 ∶32 和7 例1 ∶64,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阳性140 例。

2.4 不同年龄就诊者UU、梅毒及CA 感染情况的比较≥40 岁的就诊者感染梅毒阳性率(33.50%)明显高于<40 岁的就诊者(2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就诊者的UU、CA 感染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就诊者UU、梅毒及CA 感染情况

2.5 已婚与未婚就诊者UU、梅毒及CA 感染情况的比较 未婚就诊者感染CA 的阳性率(27.96%)明显高于已婚者(1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就诊者的UU、梅毒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6 不同学历就诊者UU、梅毒及CA 感染情况的比较初中及以下学历就诊者感染梅毒的阳性率(33.01%)明显高于高中及以上学历就诊者(15.88%),而高中及以上学历就诊者感染UU 的阳性率(71.67%)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就诊者(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就诊者CA 感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2 不同婚姻状况就诊者UU、梅毒及CA 感染情况

表3 不同学历就诊者UU、梅毒及CA 感染情况

2.7 有无婚外性接触史或配偶患有性传播疾病的就诊者UU、梅毒及CA 感染情况的比较有婚外性接触史或配偶患有性传播疾病的就诊者感染梅毒和CA 的阳性率(33.21%和32.84%)均明显高于无婚外性接触史或配偶无性传播疾病的就诊者(18.41%和7.94%),而无婚外性接触史或配偶无性传播疾病的就诊者感染UU 的阳性率(79.06%)明显高于有婚外性接触史或配偶患有性传播疾病的就诊者(5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有无婚外性接触史或配偶患有性传播疾病的就诊者UU、梅毒及CA 感染情况

2.8 UU 药敏试验288 例UU 感染者进行药敏试验,包括米诺环素(MIN)、多西环素(DOX)、克拉霉素(CLA)、罗红霉素(ROX)、阿奇霉素(AZI)、交沙霉素(JOS)、氧氟沙星(OFL)、左氧氟沙星(LEV)、司帕沙星(SPA),见表5。38 例UU 感染者(13.19%)对所有药物均敏感,39 例(13.54%)对两类药物同时耐药;敏感度最高为米诺环素(98.26%)和多西环素(98.61%),其次为交沙霉素(89.93%)和克拉霉素(66.67%);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罗红霉素耐药高达31.25%。

表5 288 例UU 感染者对9 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

2.9 宫颈分泌物普通培养76 例就诊者阳性,包括大肠埃氏菌35 例(46.05%),白念珠菌25 例(32.89%),肺炎克雷伯氏菌7 例(9.21%),屎肠球菌1 例,粪肠球菌2 例,金葡菌2 例,耳葡萄球菌1 例,解鸟氨酸克雷伯氏菌1 例,B 族无乳链球菌1 例,合计8例(10.53%)。362 例UU 感染者的普通细菌培养阳性64 例(17.68%),183 例UU 阴性者的普通细菌培养阳性12 例(6.56%),阳性与阴性就诊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545 例性病门诊女性就诊者中,UU 感染率(66.42%)最高,其次为梅毒(25.69%)和 CA(20.18%),而淋球菌和衣原体感染率较低,分别为2.57%和1.28%。王元[1]报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为11.70%,可能与采用PCR 技术检测的敏感性较高有关,也可能由地区差异所致。关于UU 感染率,<40岁者与≥40 岁者、已婚者与未婚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及以上学历者明显高于初中及其以下学历者,无婚外性接触史/配偶无性传播疾病者明显高于有婚外性接触史/配偶患有性传播疾病者,其原因尚不明确。288 例UU 感染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敏感度最高为米诺环素(98.26%)和多西环素(98.61%),其次为交沙霉素(89.93%)和克拉霉素(66.67%);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罗红霉素耐药高达31.25%。不同地区支原体感染率有所不同,耐药特征也有所差异。黄金印等[2]对性病门诊和妇科门诊3764 例就诊者进行检测发现,UU 阳性率为53.75%,人型支原体Mh 的阳性率为10.25%。对UU 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JOS、CLA、MIN、DOX,敏感率分别为99.7%、93.1%、90.5%、90.5%。邹伟等[3]对2 098 例妇科门诊就诊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发现,支原体的阳性率为39.28%,对支原体敏感性最较高的抗菌药物为DOX、JOS 和MIN。

本文140 例梅毒就诊者中,仅7 例出现全身红斑或肛周扁平丘疹,而95%的就诊者表现为隐性感染;RPR阳性116 例(82.86%)。关于梅毒感染率,≥40 岁者、已婚者、初中及其以下学历者、有婚外性接触史/配偶患有性传播疾病者明显高于相应的<40 岁者、未婚者、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及无婚外性接触史/配偶无性传播疾病者。配偶患有梅毒的53 例就诊者中,夫妻双方均同时患有梅毒。龚向东等[4]研究显示,自2003 年以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3 年4.50%上升至2013 年32.86%。60 岁以上者梅毒的发病率和隐性梅毒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李军等[5]对1125 例梅毒患者进行分析发现,非婚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染来源,637 例为潜伏梅毒,占56.62%。权哲等[6]对194 例首诊为梅毒的患者及其配偶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14对(58.76%)夫妻同患梅毒,配偶被追访而诊断的梅毒患者中主要为潜伏梅毒(69.30%)。由于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例如TPHA 或FTA-ABS 可以筛查出既往治疗过的梅毒患者、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梅毒患者,而且假阳性结果发生低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因此目前推荐作为梅毒的筛选试验[7]。

≥40 岁者与<40 岁者、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与初中及其以下学历者的CA 感染率无差异,未婚者明显高于已婚者;有婚外性接触史/配偶患有性传播疾病者明显高于无婚外性接触史/配偶无性传播疾病者。配偶患有CA 的54 例就诊者中,48 例同时患有CA。徐敏等[8]研究发现CA 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 ~49 岁。

除性传播感染外,宫颈分泌物普通细菌培养76 例阳性,其中大肠埃氏菌35 例和白念珠菌25 例,分别占46.05%和32.89%。362 例UU 感染者的普通细菌培养阳性64 例(17.68%),183 例UU 阴性者的普通细菌培养阳性12 例(6.56%),差异明显,提示UU 可能对女性宫颈普通细菌感染具有促进作用。

[1] 王元.420 例非淋球菌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2):191-192.

[2] 黄金印,罗衬银.泌尿生殖道支原体4275 例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5):554-557.

[3] 邹伟,滑玮,豆卓越,等.妇科门诊2098 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1):78-80.

[4] 龚向东,岳晓丽,滕菲,等.2000-2013 年中国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5):310-315.

[5] 李军,王林娜,郑和义,等.1125 例梅毒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2):185-189.

[6] 权哲,梅莉红,干慧慧,等.梅毒194 例夫妻问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8):503-504.

[7] Pastuszczak M,Wojas-Pelc A.Current standard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yphilis:selection of some practical issues,based on the European(IUSTI)and US[J]. (CDC)guidelines[J].Postepy Dermatol Alergol,2013,30(4):203-210.

[8] 徐敏,王玉琴,卢红艳.2006-2010 年北京市尖锐湿疣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5):415-416.

猜你喜欢

性传播梅毒支原体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大连市金普新区2010~2020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与趋势研究
隐性梅毒更危险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2010~2015年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梅毒流行特征报告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