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勤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2015-09-10张致军高海霞

考试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民勤县对策

张致军 高海霞

摘 要: 本文在结合民勤县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和利用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民勤秸秆资源潜力和秸秆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民勤区域特色的相关对策,以期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生态化、循环综合利用。

关键词: 民勤县 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现状 对策

1.引言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经103°02′—104°02′,北纬38°05′—39°06′,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邻武威市凉州区,西南与金昌市相毗连,东西长165km,南北宽115km,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海拔为1200—1500m[1]。全县辖18个乡镇、249个村,总人口27.43万,其中农村人口24.02万,占88%,城镇人口3.41万人,占12%。总土地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其中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2254万亩,占总面积的94.51%,耕地面积89.73万亩,其中各乡镇合计85.9万亩,各类农林场4.1万亩[2]。年均气温8.7℃,无霜期170天;年日照时数3028小时;年降水量110毫米,年蒸发高达2646毫米,平均相对湿度最大53%,最小为35%,干燥度为11.4。境内主风方向为西北向,年均风速3.7米/秒,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均29天,最大风力达11级。年均沙暴日数37天,以春季最多。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物,秸秆主要由粗纤维、半纤维、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等构成,含有氮、磷、钾、镁、钙等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和大量有机质,农作物秸秆实际上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3]。近年来,由于各种资源的短缺,为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发展空间。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增加全县农民收入,保障城乡发展和交通畅通,减轻环境污染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4]-[7]。因此,搞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本文在对民勤县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详细调查、秸秆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促进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若干思考。

2.民勤县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调查现状

2.1过去5年主要作物年均秸秆资源产量

过去5年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草谷比取值及秸秆资源理论产量见表1。由表1可见全县过去5年年均主要农作物秸秆总量为48.05万吨,秸秆资源比较丰富。从图1可以看出,向日葵的秸秆是民勤县的主要秸秆资源,占总量的35.88%;其次为棉花,占总量的33.22%;玉米、小麦的秸秆资源量较少。从季节特性看,主要农作物秸秆收集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小麦秸秆收集期从7月中下旬到8月底,向日葵秸秆主要收集时间为8月中下旬至9月第,玉米秸秆收集期从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历时近一月,而棉花秸秆收集期主要在11月和12月。

表1 过去5年主要作物年均秸秆资源产量测算统计表 单位(万吨)

备注:草谷比系根据甘肃省各农作物秸秆与收获产量的实际比值确定。

图1 过去5年主要作物年均秸杆资源产量分布图

2.2未来10年主要农作物年均秸秆资源产量预测统计

2012~2021年年均秸秆资源产量预测:调查区域内未来10年年均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43.49万吨。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草谷比取值及秸秆资源理论产量见表2。从品种结构看,秸秆资源以向日葵、棉花为主,占全县秸秆资源总量的77.26%。其中,向日葵秸秆最多,达17.58万吨,占40.42%;棉花秸秆16.02万吨,占36.84%;小麦及玉米秸秆9.89万吨,占22.74%。从图2可以看出,未来10年年均秸秆资源产量同过去5年年均秸秆资料产量相比,向日葵和棉花均增加1.97%和0.38%;小麦和玉米秸秆资源量均有所下降。随着垄作沟灌、双垄沟播等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普及,以及种植效益的提升,全县向日葵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预计未来10年全县年均种植向日葵达21万亩,向日葵秸秆量将逐年增加,预计到2021年,全县秸秆量将达到17.58万吨以上。

表2 未来10年主要农作物年均秸秆资源产量测算统计表 单位(万吨)

图2 过去5年同未来10年主要作物年均秸秆资源产量分布图

2.3农业秸秆资源减量因素分析与可利用系数的确定

经测算,未来10年内,各类秸秆资源可利用量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调查区域内年均可获得农作物秸秆43.49万吨,秸秆资源的可利用量为34.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79.1%,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8];由图3可见,未来10年内,秸秆资源年均可利用量向日葵可利用量最高,达到45%;其次是棉花,为37%;玉米和小麦的可利用量不足20%。

表3 2012~2021年年均农作物秸秆可利用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

图3 2012~2021年年均农作物秸秆可利用量

根据实地了解和入户抽样调查,目前,民勤县秸秆利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作生活燃料,直接投入柴灶燃烧;二是主要用于秸秆直接还田等,还田方式主要为人工堆沤和腐熟还田;三是用作牛、羊等家畜饲料,以家庭散养为主。其中棉花秸秆的主要用途为生活燃料、直接还田和动物饲料,分别占秸秆总量的9.1%、1%和10.1%,则民勤县棉花秸秆的可利用系数为0.80。向日葵秸杆的主要用途为生活燃料、直接还田、动物饲料,分别占秸秆总量的11%、0.5%和0.5%,则民勤县向日葵秸秆的可利用系数为0.88。小麦秸秆的主要用途为生活燃料、直接还田、动物饲料,分别占秸秆总量的3.7%、23.6%和25.2%,则民勤县小麦秸秆的可利用系数为0.48。玉米秸秆的主要用途为生活燃料、直接还田、动物饲料,分别占秸秆总量的4.9%、1.1%、15%,则民勤县玉米秸秆的可利用系数为0.79。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对秸秆的资源性认识不足,效益性差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农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煤、天然气、煤气、电磁炉等先进取暖烧饭设备,正逐渐取代秸秆柴草而进入百姓人家,大量秸秆失去原有用途而被废弃,一些地区没有把秸秆真正作为资源看待,加之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一些群众对秸秆还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等的好处认识不够,对秸秆用做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及工业原料等产业化发展的价值和综合利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缺乏应有的重视,更由于一些群众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不但没有充分发挥出秸秆作为资源的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反而造成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双重损失。

3.2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单一,附加值低

目前由于秸秆利用附加值偏低、秸秆生产分散以农用为主,收集贮运成本过高,产业化利用原料供应难以保障,大多仍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生产水平上,造成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企业不多,产业化程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出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采取的方式和途径还较为原始和传统,秸秆能源化利用主要是薪柴,气化利用比例较低,其他工业化利用方式基本是空白。现有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利用方式,急需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3.3秸秆综合利用市场空间小,有待进一步开发

秸秆的市场化经营、工厂化处理能够为秸秆大规模综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也可为广大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意识没有得到深入普及,人们对秸秆的资源性、效益性认识缺失,使得秸秆综合利用还没有引起广大农户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直接导致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投入有限,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利用途径单一等落后局面。

3.4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不完善

目前,民勤县虽然制订和出台了秸秆相关利用的扶持政策,但工作机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力度不够大,落实不到位,影响秸秆综合利用的健康发展。

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措施

4.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们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环保意识

广大农民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农村劳动力的逐渐转移,对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及其产能缺乏足够认识,导致秸秆成为废弃物。秸秆利用技术推广部门应重视对秸秆利用相关知识的宣传。广泛宣传秸秆的利用价值,利用技术和成功经验及秸秆焚烧,丢弃对当地农业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广播、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措施,让农户更全面地了解秸秆产业化,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及优惠政策,进一步强化农户的节能环保意识。

4.2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

秸秆利用工作必须投入大量资金,限制了农户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政府要扎实推行秸秆补贴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措施。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减免税费,协调银行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用地优惠或无偿用地等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民利用秸秆。

4.3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

要把积极发展规模养殖,推广秸秆养畜作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举措,各地尤其是重点乡(镇)要围绕奶牛、肉牛养殖,加快农作物秸秆青贮技术推广应用,做到足额青贮,努力扩大青贮数量。还要通过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实现秸秆过腹还田,进一步拉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积极引导和支持专业合作组织与养殖场和农户签订合同,搞好农作物秸秆购销和运输等服务。

4.4引导发展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

在农村发展沼气和秸秆发电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政策,是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环境改善的重要方面。要结合乡村环境整治,正确引导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秸秆循环利用,合理安排利用农作物秸秆汽化和发电项目,着力构筑秸秆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模式。

4.5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努力培育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企业,拉长产业链,大力加强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合,开展青贮、微贮和氨化秸秆,通过“饲草—畜牧业—沼气—果蔬”模式,培育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

5.结语

5.1本文对民勤县秸秆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全县秸秆资源以饲料化利用和生物燃料利用方式为主,并预测未来10年内全县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79.1%,利用率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较高。

5.2本文根据民勤县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发展对策: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们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环保意识;二是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三是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四是引导发展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五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本文根据民勤县秸秆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提出多种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利用模式,通过这些模式的实施利用,有助于实现秸秆资源的“高利用,低排放”。

参考文献:

[1]刘维娟.民勤县暖棚养羊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养殖与饲料,2011,15:67-68.

[2]民勤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汇编[R].2012.

[3]张志英.浅议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04):040-02.

[4]杨柳,范成五,秦松.贵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5):109-112.

[5]管小冬.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浅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增刊1):104-105.

[6]李贤胜.宣城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03):76-77.

[7]修玉峰,陈英毅.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农村循环经济[J].农机化研究,2006(10):31-33.

[8]Yang Zhongping,Guo Kangquan,Zhu Xinhua,et al.Straw Resources Utilizing Industry and.

猜你喜欢

农作物秸秆民勤县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民勤县红崖山水库扩建增容方案比选
拓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 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吉林省秸秆资源开发潜力及能源化综合利用效果分析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工业化生产现状
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的开发利用
沙尘天气多发区民勤县农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