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文本形式,提升表达能力

2015-09-10申洁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1期
关键词:表达形式文本

申洁

[摘 要]文章的思想内容全部由语言形式转化而来,不同的表达方式常常使同一表达对象具有不同的内涵、意蕴,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情调、韵味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关注独特的表达,关注独特的情感,关注文本言外之意,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达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 形式 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58

一直以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对“说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怎么说”却往往掉以轻心。但离开了“怎么说”不但不可能真正理解“说什么”,只能停留在大体如此的表面上无法真正深入文本的奥妙,而且更不可能从中去领悟运用语言的表达技巧,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因此,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在“说什么”和“怎么说”之间走个来回。

一、关注独特的表达

古往今来,一些好文章从来没有在语言表达上失败过,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更是这些优秀文章得以一直流传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这独特的语言表达上细细品味,领会它是“怎么说”的。如果教师对这种特殊的表达予以无视,无异与拒绝作者的全部创造劳动。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水》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细流,顺著脖子缓缓地滑进了……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与膝盖……”仔细阅读这句话,就“说什么”而言,无非是描写了水从我们的头顶滑过了脖子,滑到了膝盖,并一直往下滑去。而在表达上,作者不仅用上了表示连接的词语,又通过几个“滑过”使读者感受到水流在我们身上停留的时间长,并且很舒服。事实上,一勺水真的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吗?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对于缺水地区的人们来说,水是多么的可贵。在这儿指导学生感受“怎么说”,可以使学生真正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看待生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领悟能力。

二、关注独特的情感

有些文本教材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常常表现在作者独特的感情色彩上。如果在教学时,只关注“说什么”而不去体会作者的感情色彩,那么,虽然表面看来区别不大,但是文本所要表达的内涵就会大打折扣。所谓“文不逮意”中的“意”也包括了“情”,失去了“情”,“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与意义。

如在苏教版语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中,关于彭德怀的一段语言描写:“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在这里,从“说什么”来考虑,那就是写彭德怀非常生气,命令副官长马上开枪。可是,彭德怀的真正意思是这样吗?是希望自己的大黑骡子马上被杀掉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只关注“说什么”,而不与作者的内心情感相结合,那么学生也就很难明白作者这样表达的真正用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思考:此时此刻,彭德怀的内心感受如何?他真的会向副官长开枪吗?彭德怀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一来,自然使学生的思维从“说什么”转向了“怎么说”,从而使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三、关注文本言外之意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文本教材中独特的表达方式透露出的往往是它特有的言外之意,如果对同一对象采取别的表达方式,那么它的言外之意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如果只关注课文“说什么”,而不去思考其“怎么说”,也就辜负了作者遣词造句的一片苦心,当然就更不可能让学生学会其遣词造句的本领了。

如在苏教版语文《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中,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有这样的描写:“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又飞到谁家去。”对于这段话,如果从“说什么”的角度来考虑,那就是说祖父园子的水果蔬菜想怎样长就怎样长,祖父从来不会干涉他们、管它们。在教学时,教师如果仅从“说什么”来考虑,而不去关注文本的言外之意,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有学生也可能误以为祖父很懒惰,对自己种的瓜果蔬菜缺乏管理,他的果园肯定会是一团糟,这无疑是对课文的误读。因此,在这里,教师就要让学生关注“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从而探求到文本的言外之意——对童年自由生活的向往。如此一来,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体会必将更加深刻。

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由此可见,“怎么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真正了解,直话直说这种方式固然值得肯定,但也不是所有的环境、场合、氛围都适合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领学生从“说什么”深入到“怎么说”,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将会有极大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表达形式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