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街村的年轻人

2015-09-10聂姚

廉政瞭望 2015年3期
关键词:回村张丽村子

聂姚

南街村,一个实行集体经济,提倡共同富裕,承载着共产主义理想的村庄,一个多次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村庄。春节期间,廉政瞭望记者深入当地,对该村进行探访发现,大时代下,南街村里的年轻人也有着与众不同的选择。

即使闯荡失败,也会有最后屏障

村里不少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既经历了村子的发展和变迁,又接触过外面的世界,他们不会去争论这个“共产主义村庄”本身的优劣,思考问题时都是从现实和自身发展出发。

80后的李默内敛沉稳,南街村的公有制改革,她感触最深的是教育方面。南街村的學校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外村的学生也可以来读书,但不同的是,本村学生教育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如果没考上大学,可以一直免费复读。

李默大学考到北方,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室内设计。因为优秀,还未毕业时就被老师推荐到银川的一家有发展前景的设计公司,现在已经是设计总监助理了。

她说,“毕业后,可以直接回村工作,南街村给每个人都提供就业机会。但是在村里,现在还没有和我专业对口的岗位,而且村子现在还是家长式管理模式,这里对于我来说更适合生活,而不是学习。”

记者问李默,有没有考虑回村参选村干部,实现村子多元化的发展时,她目光转向远方说,“没有参加过,也不了解选举流程。学生是很少参与投票的,而且,那是仕途,我更想当商人。”

李默打算在外面奋斗到35岁再回来。她说,“到时候,可以在县里开家设计公司或者工作室,承接村里和县上的装修、设计工作。而且,这里的人们思想相对滞后,装修意识的普及需要时间。”李默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个妹妹,她决定将来回村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她要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这样,她的妹妹就可以选择更自由的生活。

她接着说,南街村适合养老,这里的福利好,医疗、教育等公务设施,对于本村村民,都是免费的,可以减少一笔不小的开支。她指着景观河对岸正在新建的老年公寓对记者说,“等公寓修好后,村里上年纪的人就可以住进去了,到时候,我父母也会搬过去,那里是电梯公寓,老年人爬楼梯太累了。”

李默的父母现在50多岁,在南街村村企从事保洁工作,每月的收入不高,但由于村里的福利保障,她们家过得倒也无忧。今年春节,她家得了上千块的购物卡,还有鱼、肉等年货。

末了,李默说,和她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有出国的,有留在外地的,也有毕业后直接回村。“但结婚时,很多人会回来,因为在南街村,房子是分配的。”李默接着说,南街村的年轻人,更乐意出去闯闯,因为即使失败,回村也会有工作,他们失败的成本比别人低些,这里有他们最后一道生活保障。

另一名青年人张丽是90后,采访当天,她穿着一身鲜艳的桃红色大衣,面挂笑容。大学毕业后,她在北京一家酒店工作。

一年的北漂生活很不容易,过年前,她回到村里的酒店工作,但她觉得酒店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过去,加之每月两千元的收入令她不能接受。因而她再次离开南街村,在郑州的一家酒店上班。她对记者说,“现在的打算是先工作几年,积累一些经验,以后在县城开个化妆品店。”

集体建别墅招揽人才

南街村似乎也注意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近年来,加强了人才引进。还创办了艺术培训学校,主要培训豫剧、绘画等艺术方面人才,毕业后可以继续工作,也可以去考大学。

村企业的产品有的出口到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村民可以通过能力考试申请去国外工作。李默的一个朋友此前在南街村假发厂工作,她通过能力考核,现在在尼日利亚担任销售经理。

针对回村发展的大学生,村里创办了基金会支持大学生创业。为了凸显出对人才的尊重,村里还修建了一栋有围墙的复式小别墅电梯公寓,专供优秀的、对村企发展有推动作用的硕士和博士生居住,并设有门禁和独立的保安,这和村里其他的开放式住房形成鲜明对比。但李默和张丽说,居住在里面的人并不多,南街村吸引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已经年过六旬,和他一起“创业”的元老们也都不年轻了,“村子的将来,还是要靠我们这些年轻人。”张丽说。(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猜你喜欢

回村张丽村子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探讨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村口的老人
乡村老鼠回村记
回村创业“95后”大学生开启田园微商梦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同一个梦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刘老汉的烦恼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