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劝业场里的对照记、中兼态和再生活

2015-09-10张纳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41期
关键词:美学设计师生活

张纳

当下,“劝业场”以北京大栅栏为母体,正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物证,为观众与游客展现当下民族精神及艺术生活共生的潮流,再次成为中西交互的实验场。

为响应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为中国设计”主题,在北京大栅栏新街景,政府定位为“文化复兴、当代中国生活美学和国际融合的新文化体验区”——北京坊BEIJINGFUN进行开幕展。

展览分为“对照记”、“中兼态”、“再生活”三个部分,将结合艺术、设计、论坛、工作坊和音乐会等多种创意形式,用立体策展的方式集中展现在“新中势”生活美学及家居设计探索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代表性人物,从群体角度重新审视东方视角下的国际潮流演进。

“对照记——新中势设计与艺术跨界大展”敬借学冠中西著名作家张爱玲书名,在劝业场百年民国建筑里玄幻出一个浮游空间,抽样展现在过去10年间中国涌现出来的尊崇魏晋风尚和宋明美学、素朴之华而尊重当代生活语境和生活需要的一批“已成就”和“在路上”的当代设计师和当代新中势艺术家作品;展现这批热衷反观自我文化身份,又具备独立价值世界的设计师和创意人的过往成就的同时,共同探讨兼具现代功能、传统美感、人文关怀的新中势艺术作品和家居设计方向。沿着由心念引领的游走路线,鼓励观者在中西、古今、人物、动静、情景之间游戏对照;体察艺术和设计营造的“新中势”美幻环境暗示的“文化自觉”时代的来临。

展中展“中兼态Emerging Mindful Wave”拷问当下和更为未来的设计课题。从禅(极简或断舍离)到新中势复兴,从绿色骑行到社区慈善,从联合办公到互联网众筹……突破常规,勇于跨界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和世界接轨的主流价值。将传统文脉打散,变异,转移,重组,以有容乃大的视野吸收心灵营养,做美学探索,思考、尝试适合当下&未来中国人生活的设计和创作?“中兼态Emerging Mindful Wave”参与设计师和创意人给出了“生活方式+文化情怀+人本主义+设计实践”的未来新中势良方。有意识无意识投入到“新中势”美学再造浪潮里的代表性设计师和艺术家,无论是先行可敬还是后生可畏,都具有普遍受西式设计教育的背景。以西式思维为设计坐标系原点的中国设计师们,今天开始寻找独立身份和精神家园时,返本开新燃起的星火燎原之势——“新中势”,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话题。

“再生活”这部分体现的是曾经微弱的“静下来、慢下来、放下来”的小众呼声,在几十年“發展是硬道理”的极速前行后的中国,逐渐成为普遍生活诉求。琴棋书画花酒茶的古韵风雅生活雅集开始流行;在市井和民俗中提取文艺滋养,向往质朴手工温暖慢生活也成风潮。无论是追求清凉禅意还是向往手工温暖,回流反思重拾传统的新中势生活都强调慢消费和独特性,其背后是消费者对“再生活”的渴望——从物质到精神,从表象到体验,从环境到个人,整体生活理想和生活方式的超越和转化。设计品牌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持续寻找滋养心灵和当下生活的设计良方,将传统中式固化的形式打散、变异、重组创造全新的生活美学系统,为“当下服务”是新中势发展未来的持续课题。

“新中势”设计论坛中,娜尔苏是作为设计师的代表谈论她的设计的。跟其他讳莫如深谈宇宙、谈神秘学的设计师不同,娜尔苏是一个母亲,就是想给孩子建一所房子。

其实,设计所达到的可持续发展,其主旨就是需要,热爱和需要,才可以让这个世界运转起来。

我先是个母亲,才是一个设计师

我是个母亲,不是特别伟大的设计师,但是所有的母亲都是伟大的。

我在北欧斯德哥尔摩生活了很多年,七年前搬回了北京。我为什么喜欢北京?因为北京有郊区,我喜欢自然,我是一个蒙古族人,我从小就是在大自然里长大的,我喜欢城市的生活,也喜欢郊外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让我更喜欢北京,北京开车出去一个半小时就有山,跟城市强烈的对比我特别喜欢。我有两个儿子和一条狗,我要遛儿子遛狗,经常去爬山,在密云发现了一个山,这是我第一次跟我的两个儿子,大儿子现在已经1米8了,我们去了一个黄营口的地方,看到了一个村子。这是北京郊外的美景。

人们想到自己的生活计划,大概可以计划到五年。回想我五年前做了什么事情,就是找到这个村子。当时我想,我要给我的儿子在这里盖一栋房子。其实,农民的房子很美,我就思考怎么样才能把村子里山间的美丽景色跟现代人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我不是一个设计师,就是凭借母性的本能。我拿腿量土地,想这儿要有一个卫生间,这儿要有一个院子,那里的空间和朋友喝茶。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每个人的梦想都不一样,给你一块地的时候对于一些人就是美梦,对有些人就是恶梦,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一样的梦。你要跟着你的心,跟着你的感觉,做你有感觉的事情。把这个小院子变成了这样的小房子,后来五年里我盖了五栋房子,我起了名字叫山里一居,当时有很多朋友特别喜欢,我就把钥匙借给他们,他们就去,后来注册了个网站,现在是一个小酒店。

我在瑞典买了一本书叫《怎么盖房子ABC》,农民没有见过抽水马桶,我教他们做马桶,做壁炉。我问当地的村民,你们都会搭炕为什么不会搭壁炉?就是角度的问题,给他们画图,塌下来六次,第七次成功了,所以就有了壁炉。室内是北欧风格的家具,特别实用,特别朴素,有当地农民的东西,把它这样混搭,把窗户打开,这样可以看到外边的山,住在屋子里能感受到外面的风景。我想找壁纸,美院有教书法的本子很便宜,我把本子糊在墙上面,躺在那还可以看楷书。我现在做的是建筑设计,而本身是学服装设计和面料设计的,我认为设计都是相通的。在生活中找不到很实用很好的家具,我已经慢慢设计了很多家居的产品,我在盖这几栋房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我找不到好的家具。六七年前的时候国内的家具很多都是进口的:法国的、意大利的,特别繁琐特别亮。我记得我的一个客户说你的设计看起来像穷人的设计,我说你是想要给别人看起来你有钱,还是你这个东西用起来像是一个有钱人呢。

用設计来分享我对生活的感受

因为没有东西,我就开始自己设计灯、沙发、床上用品、茶几、桌子,我做的东西就像我一样。我在国内找不到餐巾盒,日本有,餐巾盒是我们亚洲人用的,所以我说我要自己做一个好看的餐巾盒,这个想法其实跟我们小时候用的饭盒很像。我很喜欢铜和红铜,它是金属,它很坚强、很坚硬、有质感,但是它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它有柔性。比如它的灯,我挂在那的时候白天也发着很温暖的光,晚上更温暖了。

我设计了很多蜡烛,这个是跟我在北欧生活有关系,因为北欧很黑、很暗,经常点蜡烛,我觉得很浪漫,所以我设计了一些蜡烛,晚上的时候点个蜡烛跟朋友在一起吃饭喝杯红酒是很享受的。我设计茶几。给我儿子设计学习的灯,我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所以给他们设计了一个台灯。我设计调料罐,因为我喜欢做饭,我发现很多包装特别难看,所以自己设计了,都是非常实用的家庭生活用品。我想说我跟你们分享了我前边的五年生活,接下来的五年我就想好好把家居的品牌娜尔苏好好做,我的五栋房子,去住一下是短暂的,但是如果我的产品可以被大家拥有,那么可让大家感受到我对生活的感受。

猜你喜欢

美学设计师生活
仝仺美学馆
小小设计师
盘中的意式美学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纯白美学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