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好高中音乐课

2015-09-10李冰

考试周刊 2015年56期
关键词:音乐课课程标准资料

李冰

高中音乐新课标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学生在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教给学生关于方法的知识。高中音乐这门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创新性突出的一门学科,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1.强调音乐创造,重视艺术实践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中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为此,音乐课程标准设置了“活动与创编”学习领域。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这种创作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

2.从学生角度出发,构建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是教育工作者普遍知晓的道理,换言之,师生的互相沟通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这在新课程中称为师生的“双向式互动”,那么如何进行双向式互动,互动成什么样子,却是大家难以拿捏好的一件事情。这里插入一个花絮说明上面的内容,什么呢?很简单,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听到这个问题你会觉得,没有标准答案。的确是这样,因为每个学生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缘由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受学生欢迎或者喜欢的教师好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平易近人,容易相处,没有架子。反过来想想,课堂教学不也如此吗?如果我们以平等的姿态,多从学生角度考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激发课堂的活力,动态调整并完善教学进程,那么一个良性师生“双向互动式”的课堂很自然呈现在眼前。因此,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本着生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以师生互教互学,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3.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是姊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做“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在音乐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油画。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油画,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

4.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上好高中音乐课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

5.备音乐多媒体资料,有效提高资料的有效性和利用率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扩充教学内容资源,丰富教育教学方法,给音乐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多重刺激,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才能真正为音乐教学服务,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对于音乐课,在备课阶段老师花大量时间通过网络媒介寻找音乐资料,找到的音乐资料是否都能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呢?这里再次提到前面提到的两点,首先我们要看找到的资料是否在本课“主线”上,能否为主线服务?其次还要看找到的资料对学生的理解、思考、研究是否有帮助。基于上面两点可以对找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筛选留下的音乐资料并不是直接就能拿来用,音乐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备课阶段,大量工作还应放在对资料的“包装”和整理,比如:有些视频资料太长,而实际需要的只是中间的一个小片段,那我们就要用视频软件进行剪切;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为了便于学生对主题的记忆,还要把主题音乐单独“拿”出来;要用到的音乐资料音质、画面效果是否是最好的,能否找到效果更好的。资料整理好,老师还要在多媒体课件上,把资料放在合适环节,要用得合理、用得恰当,发挥资料自身最大的“价值”。

6.精选音乐活动

学生通过音乐活动直接获得经验,教学价值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体验、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根据高中生年龄阶段的身心、智力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把音乐活动引入课堂。教师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欣赏课上组织“小组资料搜集展示、听赏交流会”活动;唱歌、演奏课上进行“星光大道”、“歌手擂台”、“演奏家”、“自由组合乐队”等表演;创作课及音乐与舞蹈、戏剧表演课上进行“自编自演”、“沙龙音乐会”、“音乐短剧创编”等,从而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体验音乐美,增强对音乐学习的喜悦感。

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换个角度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要用‘一节课与一辈子’的心对待自身的专业化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教学艺术家,音乐教育家即教学加科研型的专业工作者”。

音乐教师当以更大的教学勇气面对新课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冷静思考,热情投入,深刻领会,不走极端,以音乐教育的国际视野俯看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是来自心灵的,要让学生从音乐当中得到感觉,不管它是喜悦的、悲哀的或别的什么情绪,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打开心灵的窗户,让自己纯朴的感情之鸟自由飞翔。

猜你喜欢

音乐课课程标准资料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