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2015-09-10吴振权姜海燕

考试周刊 2015年55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作文

吴振权 姜海燕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这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手段的运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现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寻求者,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它馥郁芬芳,卓尔不凡,流传千载而始终不衰,有着其他文学体裁无法比拟的艺术魅力。古诗用词非常精练,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古诗教学采取的大多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推敲成了永恒的经典,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语言入手,仔细推敲词句,想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用这种说法,而不用另一种说法,就能更多地发现“绿”字,引导学生在反复推敲、掂量比较中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从而强化语感,,体味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这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及灵活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一切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条件和全方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异步或同步进行,由于学习者不同的家庭经济环境对自主学习的推动力和影响力不一样。家庭经济较好可以有更多的物质条件来接受和消费教育,能力的提高会反过来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这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持续提高。

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学业上失败的学生在同伴帮助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重塑自尊;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消除了在应试教育中竞争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立,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可见合作学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三、应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语文课上的学习主体性

当今社会提出人才素质需要提倡主体性教育,它强调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到问题的解决结束,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由问题开始的。我们运用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现代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提出学习目标而非由教师强加,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状态,并不断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最邻近发展区”,以诱发学生思考、探求。

如我在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时,设计了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首先第一个环节:诵读,欣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件中的朗读,运用大量声像资源创设极生动的情境,激发学习动机,然后在教师诵读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文本字词解释、思路、艺术特色分析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又可以通过课件欣赏诵读,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研读,首先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并加以个别指导,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探究学习,并且充分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教学资源解决问题。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课文的方法鉴赏阅读课件中舒婷的《思念》一诗,分析其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同时完成相关训练题。通过这样一些教学结构的创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渐渐有了质的提高。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而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钻研的一个重点。其实写作成功的一个关键是不断尝试和修改,而在传统作文辅导课上,教师往往只能读一读优秀的或是不好的文章,然后让学生品评,但是后面的读完了前面的学生也忘得差不多,只能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评论是不大可能,一堂课下来,收效其微,效果可想而知。采用多媒体后可以改变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方式,教师有时间可以把优秀的或差的文章各一两篇输入电脑,上课时在屏幕上逐段显示“例文”,引导学生发现“例文”中的问题,各抒己见,师生一起讨论,共同修改,在“改”中逐渐体会要领,把改后作文与原文对照显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修改的效果,“原来我也能写好”的成功体验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讨论中师生增进感情,“改”的任务落到实处,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提高,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有了进步,就有了兴趣,尝到了甜头,学生就愿意多次修改作文,直到满意为止。在追求最佳结果的意念的支配下,学生肯下工夫修改作文,长期这样坚持下去,作文水平肯定会提高。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如果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运用适时的多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多媒体与语文课的整合恰恰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语文课变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张宾.巧用多媒体激活语文课[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8).

[2]杨慧芳.语文多媒体教学思考.新课程(教师版),2007(05).

[3]李杰.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2008. 06. 04.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作文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