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演结合,提升品位

2015-09-10刘燕

考试周刊 2015年55期
关键词:愉快教学课本剧语文教学

刘燕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既要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水平,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提高素质,享受文学的艺术魅力。编演课本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享受成功后的喜悦。

关键词: 课本剧 语文教学 愉快教学

什么是课本剧?顾名思义,是师生以语文教材中的有关课文,特别是教材中所选的中外戏剧剧本等为内容,在课堂表演故事情节、小品或小型话剧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艺术,能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这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教学做合一”相吻合,陶行知曾说:“教学做是一件事,又是三件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只有好好利用课本剧这一东风,才能真正将语文教学变成“愉快教学”,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变革。

1.通过编演《希望》、《雷雨》两幕话剧,意识到它能够真正引领语文教学走向互动,走向生活,走向智慧,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1)形式新颖,兴趣浓厚。

传统教学形式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以贯之,学生产生一定的视觉疲劳,尤其是现在高中生的偶像意识、追星意识强烈,变换一种形式,给他一个平台,让他走上舞台,真正将电视艺术搬到他们的生活中,他们的兴趣更浓厚。

(2)内容新奇,突出特长。

要编演好话剧,首先必须有一定的文字驾驭能力。一个好的剧本会令人爱不释手,因为它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还有动人心弦的语言。剧本好了并且表演出色,才能打动看话剧的人,吸引他们的眼球。

如《希望》中的那个小山村,穷困而闭塞,老师们来了又走了,一批又一批,让这里原本没什么收入的人们都丧失了让孩子继续受教育的信心。而山杏上学的愿望又异常强烈,但父母的观念比较陈旧,认为上学没用,与其上完学再打工还不如不上学趁早打工挣钱,以解决家庭收入少的问题,所以不允许她上学。

要让小田老师真正走进乡亲们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里,就要设计激烈的矛盾冲突,情节设计具有现实意义和震撼力,这就需要写作者具有良好的文本驾驭能力。

(3)互动能力、配合强。

话剧表演不同于歌唱,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揣摩某个角色,还要揣摩整个情节发展中对其他人的态度和表情。所有演员都要有大局观念,围绕主要人物配合表演。如山杏妈中毒了,“咣”的一声摔倒在地,脸色苍白,昏迷不醒,表演得非常到位;山杏看到母亲晕倒,既受到惊吓,又急得要命,生怕母亲出现不测;而大柱在关心着急之余,还要有既懊悔又对不起家人的表情;樱桃也跟着呼唤,因为她是山杏的好朋友,但又帮不上忙,干着急没办法。角色不同,关系不同,表演也就各异。

(4)开创思维,充实提高。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演员不仅要创造性围绕剧情、人物性格随时调整个人的表情、对话、动作,还要根据身边演员和老师的观察帮助其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表演能力。

2.调动多种感官,多种能力相结合,各扬其长。

编演课本剧正是实实在在地“用”,它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培植感情,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了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1)提升学生的自尊心。

进入高中,对异性有了朦胧美,希望引起对方的注意,同时迫切需要表现自我,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比较强,报名积极踊跃。

(2)中学生在逐渐注意外在形象的同时,内在审美体验也明显加强。

《希望》剧目的编排真正引领域里的孩子们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让他们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同时还能引起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关注和好奇,从而提高学生的修养。

4.编演课本剧能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一个好的剧幕演出的成功,需要学生的全力配合,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电脑的,就搞布景;会音乐的,就搞背景音乐制作;懂摄影的,就搞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工于写作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在演出的过程中,更需要所有的演出人员的全力配合。

5.编演课本剧可以提高学生遇见困难、解决问题和抗挫折的能力。

《希望》剧幕的编排可谓一波三折,这期间扮演村长的演员临时罢工、扮演田老师的临时有事,我们只好替换演员。需要重新选演员,其他演员就充当小老师教一点儿不会表演的演员进入角色、重新磨合,一起咬牙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同时参加课本剧表演的学生,有成功者,自然也不乏失败者。老师应做学生心灵的导航家,让学生从朗诵、体态语、知识积累及心理状态方面找原因,并给予帮助,使其有所提高,从而鼓起自信的风帆,朝着下次的胜利冲刺。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本剧这种寓教于乐的“愉快教学”形式,改革了语文课堂教学,优化了育人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于辉林.让学生表演戏剧——“读演评创”戏剧教学新模式案例述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2).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仇定荣.课堂教学的生命之源:真实.课程与教学,2003(3).

猜你喜欢

愉快教学课本剧语文教学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别错解了“愉快教学”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