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该有什么样的美好未来

2015-09-10张纳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50期
关键词:中庭北京空间

张纳

劝业场前世今生

西风东渐下的劝业精神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 “京师劝工陈列所”,为官办的工艺局产品展销场,承担民族工商业的展示功能。后更名“北京劝业场”,意为“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

北京劝业场的第一块精神基石源于1898年的维新变法,兼采中西,文治武功。在内忧外患的岁月里,“劝业” 二字寄托了一个时代实业图强的希望。

劝业记忆,老北京的城市记忆

北京劝业场是清末民初时期京城首幢大型综合商业楼,首设厢式电梯、游乐场、开敞式卖场。与王府井的东安市场、菜市口的首善第一楼、观音寺街的青云阁并列为京城四大商场。

陈宗藩先生这样描述北京劝业场:“层楼洞开,百货骈列,真所谓五光十色,人目迷”。另有竹枝词曰:“放学归来正夕阳,青年仕女各情长,殷勤默数星期日,准备消闲劝业场。”

京华百老汇

北京劝业场的游艺场曾经是名角大家的舞台,架冬瓜演滑稽、郭筱霞说梅花大鼓、郝寿臣唱勾脸、连阔如说评书的地方。新罗天白天是鸿巧兰等人演评戏,晚上刘宝全说京韵大鼓,滑稽演员韩兰根在那里出演话剧《钦差大臣》。

劝业新生

一次尊重历史的文保修复,2011年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将北京劝业场明确为实施重点。北京劝业场的重修,在尊重地方历史和胡同地脉的基础上,整体保留了民国时期兴建时的建筑原貌。

2015 年,北京劝业场重开门户, 重担开文化风气之先的旗帜。

穿越一个世纪的大师对话

现存的北京劝业场,为1923年复建时的建筑,其设计正出自我国近代第一批留学归国的卓越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沈理源先生。沈理源先生是我国早期的建筑实践先驱者,在建筑设计、 建筑教育及社会活动的多个领域都曾担任职务并卓有成就。

近一个世纪之后,来自法国的杜地阳 (Jean Marie Duthilleul)、铁凯歌 (Etienne Tricaud)、丹尼尔(Daniel Claris)、吕克(Neouze Luc) 、姜兴兴W五位当代建筑大师接过这座古老建筑的修复重任,重塑北京劝业场的建筑风貌和人文精神。

修复后的北京劝业场建筑面积约8000m2,共为5层,地上四层为展览空间,地下一层为设备间,南北80米长,高18.82米, 内部纵深方向设三个中庭,四周为三层回廊,屋顶设有巨大玻璃天窗,空间宽敞明亮,适合各类形式的文化艺术及科技创意展览展示活动。

一楼为开敞式空间,南北纵向分布有三大中庭,挑高约15.36米,顶部为玻璃天窗,配置有电动窗帘,可根据需求调节入室光线。其中北厅约115m2,南厅约96m2;中厅为一个八角中庭,约107m2,上悬复古黄铜吊灯,是整个北京劝业场的中枢,沟通南北。

三大中庭互相独立,但联系紧密,空间利用方式灵活适合大型艺术展览展示、以及开放式文化活动。1至3楼于三大中庭两侧回廊分布有开放式展厅。每层皆有多种面积空间可供选择,适合不同规模的展览展示活动;相对独立的空间排布,可同时举办多个主题的展览展示活动。

劝业新生,为文化与艺术而来

重开门户的北京劝业场,重担开风气之先的使命,以大栅栏为母体,正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见证,展现当下民族精神及艺术生活共生的潮流,再次成为中西交互的实验场。

北京劝业场致力于国内外各类文化、艺术和创新思想的传播,输出当代中国的文化艺术思潮,开启下一场文化艺术复兴的叙事。

猜你喜欢

中庭北京空间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①望月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空间是什么?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创享空间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