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剧的忧伤与闹剧的张扬

2015-09-10叶未央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50期
关键词:笑点闹剧戏台

叶未央

2015年,文化喜洋洋。

在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营业额四百多亿的票房“大跃进”背后,是一种口碑为“只要拍喜剧就能赚大钱”的新颖逻辑。一笑遮百丑,恶搞才会赢,逐渐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主旋律”。

这一年的北京话剧市场,喜剧也成就了一番“甜蜜的事业”。先是物理形式的北京喜剧院在东二环上正对着国家文化部的地方矗立起来,现在又迎来了精神上百花齐放的北京喜剧艺术节。

喜剧本该是一样的喜剧,但是2015年在舞台和银幕上的表现却大相径庭。

就拿眼下这个北京喜剧艺术节来说,《疯狂电视台》、《男人之虎》、《戏台》、《姜昆“说”相声》、《糊涂戏班》、《微时代之囏人》、《女店主》、《光影奇遇》八台大戏粉墨登场,一时好不热闹。特别是《疯狂电视台》、《男人之虎》、《戏台》这三部作品,分别代表了台湾、香港和内地喜剧的光彩。

《戏台》就不用多说了,“陈佩斯”这个名字已经可以满足观众对内地喜剧的期待了。陈佩斯的风格从当年的央视春晚小品到他主演的系列喜剧电影再到近年来他的这些舞台喜剧一脉相承,有一点儿怪诞,有一点儿夸张,风趣幽默之外,最难得的是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勇气。

《疯狂电视台》则充满了台湾文化的基因:论内容,折射着台湾电视文化的出位与疯狂,并带有批判性的辛辣讽刺;论形式,则体现了台湾戏剧人的大胆创新。号称“把录影棚搬进剧场”还不算稀奇,更大胆的是每一场都要请三位观众上台,而且还是深度参与到表演中去。这些随机抽选的观众上台后,面对高难度的表演设定,往往迸发出意想不到的表演才华,实在是过瘾得很。

来自香港的独角戏《男人之虎》,就全靠“香港喜剧之王”詹瑞文的个人光芒了。在此剧中,他一人分饰三十多个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风格、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角色,而且瞬间切换,完全没有违和感,堪称挑战一个演员的表演极限。教科书式的精湛演技进一步成就了这位“全能大神”的神话。

这三部不同风格的喜剧不仅代表着两岸三地喜剧创作水平,也彰显着舞台喜剧艺术对戏剧精神的不懈追求。相形之下,我们平时常被很多人挂在嘴边的所谓“减压喜剧”其本质上更接近于“闹剧”。不幸的是:2015年充斥着大银幕上很多打着“喜剧”旗号的高票房国产大片,也是嫁接着这种“闹剧”基因的。而且这一年的电影市场规律已经呈现为:不恶搞不赚钱,越恶搞越有钱。

王国维曾经论做学问有三重境界,其实喜剧创作也可以套用此说形容为三重境界。

喜剧,顾名思义就是表面形式要让人发笑的艺术。所以,喜剧最基本的境界就是赢得满场的笑声。在今天中国这样一个笑点极低的时代,这种境界不难达到,作践一下自己,恶搞一下名人,抖一点儿小机灵,甩几句俏皮话儿,攒一些互联网上流行的段子……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这一年中国的电影院里最不缺的就是这类产品,不是粗制滥造就是胡编乱造,就不浪费文字一一列举了。我总觉得这些廉价的笑声是那样苍白,笑过心无痕,也不过就是一笑而过。

比傻笑更高的境界是幽默,这时观众笑得或者没有那么剧烈,有时甚至只是微微地会心一笑,但这种笑的回味时间会很久,印象会很深刻。装备了幽默的喜剧往往表现为——不仅仅是为了让观众笑而刻意搞笑。这样的喜剧,笑不再是目的,而成为手段,一种为实现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不断强化的手段。在这种境界下,创作者不再是一句紧似一句地飙笑话秀金句,也不是一个段子接一个段子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幽默当零件,组装一架精致的喜剧机器。早期的国产贺岁片诸如《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非诚勿扰》等等都有这份精致和认真,现在则被互联网时代的网剧升级版喜剧片给全面消解了。

喜剧的最高境界则是不断制造笑的“陷阱”,让观众从一个笑点走向另一个笑点,却不知不觉导向一个令人悲哀的终点,也就是所谓“带泪的笑”。这样的喜剧,非有大情怀者不能为。今年我们看到的《一个勺子》就属于这样的作品。前些年的国产电影《手机》和《天下无贼》等也都是这样让人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

表面上看起来是同样的笑,喜剧有深刻的内涵,而闹剧只有肤浅的“皮笑肉不笑”。在当下缺乏喜剧深度的“土壤”里,疯长着良莠不齐的闹剧,大概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中国特色。

猜你喜欢

笑点闹剧戏台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潮细胞
戏台送到家门口
狸猫戏台
风油精引发的闹剧
沙溢:一个浑身都是笑点的严肃派
同学,你承包了我一年的笑点
魔幻招牌大赛!简直承包了我整个六月的笑点
一出小闹剧
山西古戏台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