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孩子的“食育”

2015-09-10唐辛子

中华家教 2015年7期
关键词:食育年糕午餐

唐辛子

不久前,我去参加女儿小学的“学园祭”(日本校园开展的类似于“开放日”的活动),活动中五年级孩子在老师带领下制作了1000份年糕。让我特别惊讶和感动的是:做年糕所使用的糯米,全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播种、栽培和收割的!

原材料自己生产,打年糕、调制口味也是孩子在老师和做义工辅导的家长带领下完成。全程的参与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还能更完整地培养出孩子们对食物的珍惜与感谢之情。

在日本学校或家庭,关于“食物”的主题活动非常多(即所谓“食育”培养)。这不仅仅指单纯的餐桌礼仪和食品的营养搭配,还包括了品格培养等其他一些方面的内容。

鼓励孩子吃饭“又快又好”并不科学

日本学校非常重视对孩子的体能培养。体现到食物方面,则要求孩子:保证营养平衡的、正常而有规律的饮食生活,注意食品的安全,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

为了让家长们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午餐内容,日本幼儿园或学校的“给食中心”会提早1~2星期将下一个月孩子们的“午餐菜单”发放到家长手中。这份“午餐菜单”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当月每一天的午餐内容,以及这些午餐所使用的食材种类及数量,所包含的各类营养成分是多少等,全部详细注明。

孩子们的妈妈在拿到学校的午餐菜单之后,便可以作为参考,来决定孩子在家中的早餐和晚餐菜单了。按照学校的“给食中心”营养师的建议,要保持饮食的营养平衡,要求一天之中按照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的营养需求,每天至少要摄取30个品种以上的食物。

对国内的家长来说,最值得注意的是“细嚼慢咽”这四个字。女儿在国内上过半年幼儿园,记得那段时间,女儿回家吃饭都跟抢似的,唯恐自己吃得不够快,似乎只有吃得快才能算吃得好,才是吃饭听话的孩子。其实这非常不科学,孩子们吃饭过快容易囫囵吞枣,食物得不到充分的咀嚼就咽到肚子里,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又怎么充分吸收营养?

孩子亲自动手,感受食物带来的乐趣

吃得好,也要吃得开心。日本妈妈们经常会变着法儿捣鼓菜单花样,甚至盛菜用的器皿、进餐的方式和地点、进餐时间播放的背景音乐,也会根据菜单的不同而变化,目的就是制造愉悦的用餐环境。这都源于日本人的一个信条—进餐过程尽可能愉悦口舌、愉悦肠胃,吃下去的食物才会被愉快地吸收,并成为你身体的一个部分。

吃得开心,也要吃得珍惜。日本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不可多得,而人与食物之间的缘分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想想那一粒米,它得花上一年的时间辛苦成长,才最终进入你的饭碗,而不是别人的饭碗,这该是件多么值得珍惜和感恩的事!

培养孩子的这种“开心”和“珍惜”,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亲自体验这个过程。如同文章开头举的那个例子,孩子们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课文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对自然中其他生物或植物的认识与热爱;对食物的感恩;团队与协作精神等等。这一切,都是培养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过程。

猜你喜欢

食育年糕午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年糕
年糕
井下午餐
为“食育”正名,系统推进“食育”工程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午餐
“食育”也需进校园
巴铁
为我代“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