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调动听障儿童无意记忆的途径

2015-09-10钟慧敏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听障儿童调动

[摘   要] 无意记忆也称为随意记忆,是指人们所感兴趣或引起情绪体验的事物容易在无意间被记住的记忆。无意记忆的对象一般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在聋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听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由于听障儿童同样天性爱玩、好动,采用无意记忆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和疲劳度,还可帮助其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 调动;听障儿童;无意记忆

记忆,就主体的目的性和所付出的意志努力大小而言,可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指主体对所要记住的内容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较明确,且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完成的记忆;无意记忆也称随意记忆,它指人们所感兴趣或引起情绪体验的事物容易在无意间被记住的记忆。无意记忆的对象一般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与正常儿童相比,听障儿童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动作要领的理解更为艰难,他们不仅要像正常儿童那样付出一定意志努力,而且还要克服生理上的障碍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聋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听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提高听障儿童学习兴趣的措施之一就是调动他们的无意记忆,在教学中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让他们在司空见惯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体育知识。

一、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直观教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借助视觉、听觉、肌肉本体感觉等感觉系统来感知动作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动作的形象、结构、特征以及时间和空间关系,从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直观教学法由于其直观、鲜明的特点,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无意记忆,让他们掌握特定的知识。由于听障儿童的生理缺陷,他们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对动作的理解能力略差,但他们有着聪明的大脑和敏锐的眼睛,因此他们的观察和模仿能力极强。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挂图、图表、照片等教具以及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使聋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动作,可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无意记忆,帮助他们掌握动作要领,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并能大大提高聋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广播操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看广播操教学光盘,同时教师用手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上挂图,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对照挂图进行自主学习。在这期间学生可互相交流,而教师则巡视并指导,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接着可进行小组比赛,看哪组做得好并加以表扬,对于他们做得不规范的地方,教师给予纠正并讲解示范,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通过这种玩与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无意记忆掌握动作要领,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组织情境活动教学

情境活动教学即通过组织特定的情境活动来传授特定的知识。聋生普遍存在着模仿能力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差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象,让聋生的有意记忆转变成无意记忆?可运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营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激起聋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聋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情境活动教学需遵循的原则之一是活动本身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力所能及的;之二是要营造轻松自然的气氛,以便学生借助无意记忆学习和掌握特定知识。

1.把握低年级聋生特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是低年级聋生的主要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情境创设时,可多运用游戏的形式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因为游戏中既有知识点,又有竞争,可以引起聋生的极大兴趣,使他们在愉快且具有情境的活动中实现无意记忆,获取知识,得到启发和锻炼;同时也培养他们听从指挥、遵守规则、积极参与、努力进取的能力和品德。例如:在教“正确的坐、立、行”时,通过多媒体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参与到活动之中;接着教师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动作要领和相应图片,同时也展示常见的错误动作,让学生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随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卡片学习,对比自己的动作和卡片上的动作,改正错误动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通过游戏“看谁做得像”,使学生在玩的同时掌握正确动作,实现无意记忆,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达到了教学目的。

2.掌握高年级聋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创设高年级的情境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对动作的理解相比低年级的学生要更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尽量给他们以想象的空间和探究的过程,让他们对动作的要领与技术有系统性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前滚翻的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出一定的器材,像单双人体操垫、跳板、篮球和正方体物品,当学生看到这些器材的时候会很好奇,同学之间就会交流起来,这样课堂的气氛一下就活跃了,他们的求知欲也就强了;接着让学生自我想象前滚翻技术动作,并让几位学生展示自己想象的动作,之后教师进行评价并讲解和示范正确动作;针对学生出现的动作不连贯、翻滚不迅速等现象,教师可拿出事先准备的篮球和正方体物品,问学生哪个能滚动起来,学生突然就明白了,从而使学生可以通过无意记忆掌握前滚翻“团身要紧、滚动要快”的动作要领;最后,让学生运用现有的器材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这样既激发了聋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又培养了聋生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形成了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有意记忆变成了无意记忆,提高了运动的水平,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还培养了聋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造情感教学情境

情感教学情境即通过师生共同投入情感来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情感一般是自然生发的,但也是可以创造的。教师越是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教材,认真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理解他们的情感,那么他的课堂就越是自由欢快;教师越是能将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的事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张扬自己的个性,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热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对于听障儿童来说,情感在学习中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只要教师能引发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善于把握其兴奋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玩短绳中,如让学生一直练习,运动量过大不说,而且学生会觉得无趣,这时教师就要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和情感,并用情感和行动感染学生。比如,教师可叫学生休息,观看自己的示范,顿时学生的兴奋点就上来了,这期间让学生看看短绳的多样玩法,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在游戏环节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比赛,拉近师生的距离,强化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活跃课堂的气氛,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聋校体育教学中创造情感教学情境很有效,它符合聋生认知和心理特点,能吸引聋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无意记忆。

参考文献

[1]谢正义.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玉彬.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吴履平.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体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体育运动学校《学校体育学》教材编写组.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6]王振宇.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万永勇

[作者简介] 钟慧敏(1977—),女,江西上饶人,上饶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听障儿童调动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舞蹈在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中的运用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浅议听障儿童的学前音乐教育
早期阅读在听障儿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调动学生情感 提高课堂效率
听障儿童的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