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措施及效果

2015-09-10吴丽琴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初中物理创新能力

[摘   要]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唯实的学习作风。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强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知提供感性认知环境,实验教学可以强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主体作用;创新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中最为基础的工作,人们对物质结构、物体运动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的掌握,都源自于观察和实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归纳、总结、思考和推理。观察和实验同时也是物理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唯实的学习作风。

一、强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措施

1.演示实验要精准

演示实验是指在教材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的由教师在课堂上操作示范的验证性实验。这一类实验普遍具有形象生动、真实有趣等特点,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师在做这一类演示实验时一定要做到“精准”贴合教学需要:一是要认真研究课程内容和实验原理,精心准备好实验仪器,并将演示操作、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提前预演一遍,对容易出现实验故障的地方提前预判并做好预案,确保在课堂上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二是在选题上以教材所提供的演示实验为主,也可根据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三是要结合教学内容,提前确定实验的最佳时间,以及是否安排学生上台操作,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等问题,预设学生提问的方向并提前做好相应准备,确保演示实验能够切实起到强化课堂教学的作用。

2.分组实验要规范

初中物理也安排了一系列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以及实验操作的需要,这一类实验一般采取分组实验的形式,由若干个同学共同进行一组实验。这一类实验由学生自己操作,因此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的养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指导时必须强调“规范”。一是实验准备要规范。教师要按照要求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对实验器材短缺、损坏、故障等情况要及时处理。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认真研读实验教材,提前做好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模拟,确保实验的顺利实施。二是示范实验要规范。在学生正式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避免以静态图的形式为学生讲解,而是要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演示时动作要规范、标准,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失败或出错的环节。三是指导实验要规范。在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操作,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观察、记录、分析中的错误,规范学生的实验步骤,解决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出现的实验故障,确保整个实验过程顺利流畅,确保学生在规范的实验操作中获得真实有效的实验数据,能够准确验证物理规律,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探究实验要新奇

初中物理的许多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完成课本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探究,以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能力的提升。对于这一类探究性的实验,要以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巩固已学知识为主题。一是选题要新奇。选题在便于操作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趣味性、新颖性和创造性,最好是学生所熟知的现象或事件。例如,可以就荡秋千这一课题展开探究,探究荡秋千的原理、荡得越来越高的原因,等等。二是指导要科学。物理探究实验的主体是学生,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完成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践、思考和总结,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完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的是引导和把关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合理选题,指导学生设计、完成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敢于创新、敢于实践,齐心协力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也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进一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增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1.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前物理实验要么在教室、要么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情境单一,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着脱节的现象。特别是教材所安排的实验以指向唯一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在课外进行的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较少,教师为了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安全考虑,也不太愿意在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上花费太多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安排实验时,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为学生安排一些他们熟悉的、与日常学习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实验,特别是一些实验结果与学生的认知相悖的实验,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神奇的物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试错,并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及其所验证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2.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验教学的效果与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参与的水平越高、程度越深,教学的效果也就越明显。一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方案设计、器材准备等前期工作中来,让学生熟悉“实验背后的故事”。越明了实验设计的初衷和经过,学生就越能在实验中获得成长。二是要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不仅在分组实验中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演示实验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请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同时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在实验中熟练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巩固知识水平。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中分析,得出正确结论。三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如在欧姆定律的学习中,要探究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就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学生才能养成多动脑、多思考、多观察的好习惯。

3.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充分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予以辅助。一是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教师的实验操作予以放大,让学生看得更清楚;二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在课堂或实验室难以直观展现的实验场景,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或动画的形式予以展现。如在关于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将这些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认识得更加清楚、直观。但需要注意的是,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中最为基础的工作,也是物理学习中最为基础的环节,虽然目前很多实验都被制作成了动画或视频,但这并不能取代实际的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的基础,因此教材安排的实验一定要创造条件完成,并尽量让学生亲手操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技巧。

总之,实验是物理学研究和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手段,多措并举抓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进一步巩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以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龚树芳.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新方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9).

[2]薛建楼.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9).

[3]王娇,谢清连.新课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例设计研究[J].大众科技,2014,(06).

[4]刘小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4,(22).

[5]李其财.浅谈初中阶段物理实验教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

责任编辑 王 慧

[作者简介] 吴丽琴(1973—),女,江西于都人,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初中物理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