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5-09-10龚建平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学习兴趣语文教学

[摘   要]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运用中的作用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创设发展学生思维的情境,三是构建动感的教学课堂,四是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五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六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它的形象性、直观性、创造性、时空性、大容量性,开创了语文教学的崭新领域,使学生在这个领域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多媒体;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情境创设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程序化、组织的单一化、内容的固定化、观念的片面化,严重束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制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充满活力的元素,让语文教学改革站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潜在动力,是学习的助推剂。有了兴趣,学生便会在浩瀚的知识领域里好学乐学善学。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兴趣源:生动逼真的声响,惟妙惟肖的图片,情景交融的动画,流畅焕彩的视频……带来了多角度的信息传递,加强了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导入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播放当代表演艺术家的口技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口技生动逼真、幽默风趣的特点,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学生自然很想知道我国古代艺人又是怎样表演口技的、有什么特点、当时的场面怎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求知的欲望被唤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课堂自然就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二、创设发展学生思维的情境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他们身上既有具体的形象思维,又有抽象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发展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例如在教学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中,教师可以先播放描绘大自然风光的音乐,用舒缓悠扬的音乐创设意境,让学生的思维来到广阔无垠、色彩纷呈的大自然中。接着向学生投影图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美,然后播放一系列配乐视频,如鸟叫蛙鸣、绿柳红荷、松涛竹语、融雪破冰及各种昆虫的歌吟,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就像一部无字的书,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着他们的故事。学生的思维能很快进入设置的情境。随着课文的朗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被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被调动,他们会自然地思考有关大自然的各种问题,这样就扩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构建动感的教学课堂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就像是一个动态文本,它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形式,来实现人与知识的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那些动态的语言,去感知、理解静态的课文文字。多媒体改变了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领悟知识、得到真知,给了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语文学习的天空中快乐飞翔。

例如《斑羚飞渡》一文的教学中,如何理解斑羚团结互助、勇于献身的精神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片,展现老斑羚为了延续种群,用自己的身躯做跳板,勇跳伤心崖的场景。贪婪的猎人、陡峭的山崖、镇定的目光、矫健的身姿、义无反顾的跳跃,配上悲怆的音乐、冷色调的画面,在声、色、画中,一种悲壮美充盈在整个教室中。学生被老斑羚们的智慧、勇气、自我牺牲的精神深深的折服,油然产生一种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这样的课堂不仅在教学方式上是动态的光影展现,在思想上更是动态的火热碰撞,学生的思维和思想感情将产生巨大的波动,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四、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突破重点难点是评价一堂语文课优劣的重要指标。或时代久远,或思维差异,或认知错位,或知识缺失,有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而多媒体生动直观、声情并茂、情境再现等特质,可将课文化难为易、化繁就简,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文本,利用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为学生解疑释难寻找到新的突破口。

比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杨修之死》这些古典名著节选的时候,由于时代久远,作者思想存在局限性等因素,学生对有的内容理解有困难,容易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授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现有的视频片段,通过声音、画面、场景、人物形象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关注度,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人物性格、情节结构、主题思想以及写作特色等。在教学古典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补充一些作者信息、背景资料,缩小学生对于作品的时空陌生感,降低诗词的理解难度。比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周敦颐的有关资料以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清廉正直、襟怀淡泊的人格和酷爱莲花的情趣,进而“知人论事”,深度理解这篇作品的内涵。

五、提高学生思想水平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文学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而利用多媒体,教师能够通过音乐、动画、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学到知识,领悟思想,从而明辨是非,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人格魅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写的一则新闻,学生对这一文体可能会感觉枯燥乏味。但假如教师在教学中播放渡江战役的影视资料,血与火的战斗场景,革命先烈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形象,壮阔的场面,恢弘的气势,将深深地吸引每一个学生,极大地震撼学生们的心灵,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将个人的生命融入到祖国怀抱中,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再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羚羊木雕》中对友谊的珍重,《散步》中尊老爱幼的传承,《丑小鸭》中自我价值的升华,《最后一课》中爱国主义的宣扬,等等,都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视频课件的展示,唤起学生道德上的共鸣,让学生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得到灵魂深层的洗礼,真正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

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多媒体教学给课堂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无限延伸的空间,学生成为这个空间的主体,既是参与者,更是创造者。初中生大多已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运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制作简单的图片和动画,参与课文的朗读讲解,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在分析、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每个学生都具备潜在的创造力,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课文如《春》《雨说》《海燕》《过故人庄》等,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这一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领悟创造的价值,感受创造的魅力,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积累大量素材,为写作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集体品评名篇佳作,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以通过投影,集体修改作文,甚至可以在屏幕上当场作文,提高创造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发表学生习作,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交流总结。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个性与创新的天地,使学生的创造力能得到自由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艘巨轮,那么多媒体的运用无疑给这艘巨轮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利用好多媒体,这艘巨轮就会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远航。

责任编辑 范宏芳

[作者简介] 龚建平(1964—),男,江西樟树人,樟树市槎市初级中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学习兴趣语文教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