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课例比较

2015-09-10陈薇

考试周刊 2015年99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陈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两堂高中英语课的教学课例描述,对比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结合课堂教学效果,研究了同题异构教学理论指导下不同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 同题异构 教学案例 教学反思

一、课堂课例描写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其中,“同课异构”越来越为广大老师所熟知并接受和实践。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同一课,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构想和不同的上法,或者说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不同处理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以下是两位老师就苏教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六第二单元课文进行的授课活动。

教学案例一:

Step1:Brainstorming

教师展示一位著名演说家在进行演讲的图片,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位演说家是一位特殊人士,所以学生都有话讲,反应比较热烈,再从画中主人公脸上所洋溢的笑容引出主要问题,学生比较配合,回答得很积极。

Step2:Reading Strategy

本步骤是对课文体裁的介绍,文章是对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的Interview,即访谈。

Step3:Skimming and scanning

教师开始处理课文内容,采用的是传统的略读和精读的授课方式。

Step4:Careful reading

本部分是教师重点处理的部分,也是本堂课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环节,分成了五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采用一个不同的练习方式。

Step5:Consolidation:Discussion

这一步进入了巩固环节。巩固环节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Discussion,也即讨论的方式,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小奖品以示鼓励。

Step6:Post-reading activities

进一步进行巩固练习,这次的练习难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是从文章的主题出发进行的练习。教师展示了一段Nick Vujicic的演讲视频,要求学生尽量多地抓住关键词,填入展示出来的句子的空格中,理解他幸福的秘诀。由于主人公语速比较快,并且学生只听了一遍,好多学生摸不着头脑,无法顺利完成这一练习,因此很多是老师提供的答案。

Step7:Homework: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习作练习。

教学案例二:

Step1:Lead-in

教师展示了一张关于中央电视台进行的“你幸福吗?”调查的图片,并且配以问题“Are you happy?”,老师化身为央视记者,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出文章的标题,从而引出主题。

Step2:Pre-reading

这部分的处理比较特别,老师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线索,让大家结合主题猜测课文的主人公,学生基本可以猜出文章主人公为桑兰。然后老师趁势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提出是现在绝大多数阅读课的惯例上法。接着教师介绍了Interview这种体裁。

Step3:Careful reading:在这一部分,教师每一部分采用了不同的练习方式。

Step4:Consolidation:在这一步,教师又有了大胆的尝试,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与幸福有关的单词。学生非常踊跃,说一个,教师写一个,写了很多。作为语言能力的巩固,教师要求学生用这些词汇进行扩词成句,学生完成得很好。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Step6:Homework:一篇习作练习

二、课堂教学课例分析

在同题异构中,“构”是核心、基础和灵魂,“异”则强调变化、发展(任庆梅,2010)。不同的教师受自身因素、学生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各自所展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堂都各具特色。下面从教学背景、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三方面对两堂课进行分析。

1.教学背景

从教学内容来看,两堂课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苏教版高中牛津英语模块六Unit2 Reading的教学,是关于课文阅读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结构,学会使用基本的句型进行对话,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两堂课所面对的学生稍有不同,第一堂课是基础相对比较一般的普通班学生,人数50个左右;第二堂课是基础相对较好的重点班学生,人数也是50个左右。平时的考试成绩有明显差距,两位老师都是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都不是很熟悉,交流可能有潜在的困难。但在具体课堂过程中我们觉得,由于老师设计的内容适用性比较强,并没有出现师生交流困难的情况,课堂气氛还是很活跃的。

2.教学过程

第一位老师的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教学的气氛被调动得很好。由于事前了解到学生基础一般,因此一开始进行的练习比较简单,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简单,仅限于单词和简单的对话,但是这样的教学当时看起来挺热闹,课后再仔细分析的话,很容易让学生觉得白上了一堂课,什么都没学到;所以后来的巩固练习教师增加了难度,也就是关于演说家的视频听写题。由于是视频,并且演讲者的语速很快,学生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因此基本上是老师在告知答案。这可以从学生课堂的反应中看出来,也可以从学生课后的交流中看出来。一下课,就有同学在说:“那个视频都是些什么东西啊,根本听不懂!”学生英语听写题不拿手除了基础原因之外,也有其客观原因。江苏英语高考听力没有听写单词或短语的题型,很多学校这方面的练习几乎没有,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感兴趣,所以突然出来这么难的一个听写题目,难怪学生会方寸大乱。最后的作业布置了一篇写作,比较传统。

第二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也是非常流畅的。相对于第一位老师而言,第二位老师的导入更富有时代气息,易于让高中学生接受。对课文内容的处理比较传统,与第一位老师相似。这堂课给人印象比较深的是老师的备课非常到位,教师的语言基本功也非常扎实,这可以从开头导入部分的口语练习和后面巩固部分的口语练习中看出来。教师把学生所说的词汇进行当堂记载与扩充,并且要求学生当堂运用,这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准备,提前预知学生可能的反应,这位老师这一点做得很好。但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节课的学生基础明显比第一节课的学生基础好,所以是否可以考虑将第一节课老师所使用的视频听写练习使用进去,相信这个班的学生肯定能完成这个练习。最后的作业也是一篇作文,与第一位老师一样。

3.教学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这一点看,两堂课都是成功的课。两堂课的气氛都非常好,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热情激励,总体效果好。

学生所反馈出的信息是:第一个班的学生词汇基础比较薄弱,对话所涉及的词汇量较少,需要重视词汇教学;第二个班的词汇基础比较扎实,可以用比较复杂的句子进行对话,但语法逻辑混乱,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教师所反馈出的信息是:第一个班的教师在课后的反思中提到练习的设计问题,觉得应该在练习的难易程度上进行调整;第二个班的老师认为,学生的反应出乎她的预料,所以对于学生在练习当中出现的短语、句子的错误可能有的没有及时修正,这是要反思的地方。

从阅读课的角度看,这两节课都比较传统,听说读写的训练面面俱到;题型的设计也不乏亮点。从词汇教学的角度看,第二堂课上出了新意。英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单词教授方式(即教授—默写—巩固),要求学生就某个单词或短语造一个句子,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单词让学生说一段英文,这样就给所学单词提供了语言环境,打开了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帮助学生将新学的单词和已有的英语知识储备之间建立起了广泛联系(鲁子问,2006)。另外,是否可以将这种形式延伸到课外,比如说回家准备一篇作文,在课堂上脱稿介绍给其他同学;在校园里的某一个景点上一堂口语课;布置学生将每天所学的单词、句型写入英语日记中,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新型词汇教学与检测方式。

参考文献:

[1]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90-98.

[2]任庆梅.中小学英语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理论思考[J].基础英语教学,2010,12(3):3-7.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