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数学类课程学习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与实践

2015-09-10曾莹

考试周刊 2015年99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高等院校

曾莹

摘 要: 高等院校的数学类课程在各个专业的学生学习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基础课的学习中也占有较大比重。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数学素养,作者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数学类课程学习 数学素养

笛卡尔曾说:“数学是在一切领域中建立真理的方式。”对于高等院校教师来说,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我提升一般的科学素养,进而提高社会文化修养,从而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提升身心健康水平,达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但在实际数学教学中,由于各个高校对数学教学的投入程度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同,致使学生认为数学就是课堂上的理论,数学就是不断练习。这与数学教育的初衷是违背的,如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数学课堂上提高数学素养,以下是笔者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思考,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现象与其他学科中的相关问题,能自觉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

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都离不开数学:天气预报,市场调查与预测,储蓄等,生物学中的基因图谱分析,工程设计与造价,信息编码,质量检测,等等。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自动自觉地在生活学习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思考生活和现实世界,让数学和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原来这么有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面对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时,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索、发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像抛掷硬币这样一个简单现象,如果引导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例如用统计的观念研究硬币落下来的规律,这就让学生初步建立了统计的观念。再如在国外的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要求学生观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00米的短跑录像,寻找短跑运动员成绩的决定因素,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运动员的成绩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课堂上,学生通过统计发现,跑得最快的运动员并不是步频最高的,跑得最慢的运动员的步距也未必是最小的,从而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步频和步距是决定跑得快慢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都是可以量化的且互相制约。

二、面对新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其实际的生活和专业背景,思考数学知识的价值。

高等学校数学教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像前面所谈,可以提供一两个实际背景,但仅仅如此,并不足够确保学生的数学概念的建立,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实际背景及自己的专业背景,不拘泥于老师课堂上提供的例子。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认识自己专业中的相关问题,学会数学的思考,在学生的整体思维品质中渗透数学意识,彻底摆脱学生认为数学研究只是少部分人的事的观念。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不仅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更可以通过数学学习提升自己的数学科学素养。

三、将推理和表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各环节和数学类课程中。

高等院校数学类课程众多,都为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在《统计与概率》这门课中,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筹备新年的联欢晚会,需要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才最受欢迎?为此,首先会对每个学生喜欢什么水果进行调查,把结果整理成数据,并进行比较,再根据整理后数据做出决策,最后确定准备什么样水果最合适。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动手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最后做出推断和决策。让学生认识到统计推理的结论与其他推理不同,无法用逻辑的方法检验,只有靠实践证实。当然,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和差异性。因为学生的数学基础和专业基础不同,所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注意层次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通过数学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生活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素养的一个方面,有条不紊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习惯是需要经过长期、良好的训练才能养成的,进行数学化的思考,是有助于培养这种良好习惯的。由于对数学的学习,必须有条不紊地去做,这是由数学类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良好的习惯很易于迁移成工作生活习惯。比如购买彩票活动是大多数彩民的一个生活习惯,在庞大的彩民队伍中,每个彩民的主观愿望支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他们当中,有的只是把买彩票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某种乐趣,是否中奖都无所谓,那么这属于正常的习惯;有人把买彩票定义为个人乐于参与的公益活动,认为中奖纯属巧合,不中奖是对社会的贡献,这就属于高尚的行为习惯;但如果有人把买彩票当中一种投资行为,希望借此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则不是正常的行为习惯。前两种人的购买愿望,就是被“数学的思考”所支配。

五、通过数学考试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培养。

数学考试是高等学校数学类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竞技背景,学生通过追求确定的目标的这个过程,锻炼意志,克服困难,发现新方法、新观点,达到更广阔的境界。每次认真考试,都是对学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的一次重要考验。

总之,高等学校的数学类课程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必要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训练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但只有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了,才能真正融入现代的科学文化氛围之中。

参考文献:

[1]谢祥,周北川,赵刊.数学方法论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徐献卿,纪保存.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教学[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李炜.数学教学方法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高等院校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