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2015-09-10廖晓芬

考试周刊 2015年99期
关键词:痘痘心灵作文

廖晓芬

作文教学中,面对一个平常的作文命题,常有学生迟迟不能动笔写作,即使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写出来,往往也是寥寥数语、空洞无物。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怎样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而获得写作灵感和素材?我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一、在观察生活中积累素材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的绚丽多彩,来自于它的复杂组合与瞬息万变,抓住这些“美”的前提,就是认真细致地观察。所以,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无论对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尽可能感受出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与一种时代精神。

如在公共汽车上可以观察让座,在大街上可以观察交通秩序、环境卫生与网吧游戏厅,在家中可以观察父母的辛劳与关爱等。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则一定可以从中积累不少好的写作素材。又如自己的校园:风采迥异的老师,性格鲜明的同学,休戚与共的小组,色彩缤纷的班级……甚至一丝飞扬的思绪,一声由衷的赞叹,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有趣的对话,一场激烈的争论,一分纯真的友情,等等。如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则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一道道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和一幅幅别有情趣的生活画面。

二、在感悟生活中提炼素材

对于观察到的生活现象,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从而让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小人物表现大命运,小角度展现全局,小细节尽显本质。也就是说,洞察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的内在价值。

比如从“台上是对手,台下朋友”悟出“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从“絮叨的母亲买回的一盆吐香的水仙花”发现“生活本身是多么朴素,又是多么绚丽多彩”。

又如一位学生在《痘痘大挑战》中写道:哼!我一定会战胜你们这些可恶的痘痘的,等着瞧吧……人算不如天算,当挑战进行到第二阶段,痘痘未投降,我的胃就投降了……我打了几瓶点滴才治好了胃,而痘痘呢,还依然在我的脸上长着……我懂得了一句话:“别跟自己的痘痘过不去。”作者的生命感悟是独特而真实的,字里行间凸显出来的青春气息,是心灵的自然流泻与飞扬。

三、在调查研究中挖掘素材

通过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为日后的写作提供大量素材,同时获得写作灵感,激发写作动机,提高感悟社会生活的能力。比如开展“钓鱼岛”历史问题调查与研究,使学生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提高对日本右倾化的认识与警惕。“钓鱼岛”、“黄岩岛”等事件警示我们:我们战略东移,一些小丑充当急先锋,我们只有建设一个强大的祖国,才能立于世界名族之林。又如走访石雕艺人,让学生了解上犹奇石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增强学生认识家乡的能力与热爱家乡的情感。

走出课堂,调查研究,最要紧的是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材料的自觉性和善于捕捉的能力,当然,需要老师多引导学生锻炼认识生活的能力,认识它的意义,理解它的实质,感受它的价值,掌握它的特点,因为只有真诚拥抱生活,才能抒发心灵深处的真情。诚如诗人白居易论的诗:“诗者,根情,言苗,华声,实义。”写作亦是如此。

四、在读写结合中丰富素材

阅读所得是写作资源的另一重要来源。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曾玉芹说:“阅读是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过程,是书面文化的消化过程,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所以阅读也是一种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方法。读理化书,不仅利于增进科学知识,而且利于培养科学思想;读史地书,既扩展了人文知识,又丰富了人文思想;读音乐、美术书,可以提高欣赏水平;读报刊、名著,可以陶冶性灵,增加文化底蕴。

我的一些做法是:首先,指导学生剪录有关报纸的资料,进行积累。其次,摘抄重要、精彩语句,进行欣赏、背诵。再次,指导学生进行模仿,锻炼写作能力。

如学了赵丽宏的《炊烟》:“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那是一种动人的招手,是……友好地向你挥动一方柔情的白手绢……”这一比喻兼排比句,把对炊烟的抽象感觉具体形象化了。我们可以让学生仿写,有的学生写道:“这几天很想家,那种感觉是昭君出塞时的一步一回头,是雏鸟对归巢的渴望,是余光中《乡愁》中的一枚邮票。”

总之,新的时代,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尽情展现他们的生命痕迹和心灵风采,作文教学才会成为个体生命思维深化、感情升华、个性发展的心灵成长过程。

猜你喜欢

痘痘心灵作文
鼻子上的痘痘
痘痘分级别,轻重不一样
拜托了,痘痘君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痘痘持久战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