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提问激活语文阅读教学

2015-09-10金富东

考试周刊 2015年99期
关键词:于勒利用文本

金富东

摘 要: 提问是老师组织、推进教学的常用手段。提问的技巧、提问的质量,直接决定教学的效果与质量。阅读教学的提问要充分利用文本,抓住文本的删改、文本的对比、文本的留白、文本的整合设问,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都是令人心喜的。

摘 要: 提问 文本删改 文本对比 文本留白 文本整合

提问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更显老师的真功。老师提问首先要考虑提问的目的,其次要做到提问巧妙、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因此,如何提问,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重视、磨炼的。

一、利用文本删改提问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要删改的,老师利用好课文删改的内容设置问题,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促进对文本内容和思想的理解。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对原作就进行了删节,有的人读后觉得删节欠合理,请你就下面几处删节谈谈看法。

1.43段之后:说话的声调是穷人接到施舍时的声调。我心想他在那边一定要过饭。

2.48段之后:当船驶到栈桥附近的时候,我心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我想再看一次我的叔叔于勒,想走到他身旁,对他说几句安慰和温暖的话。可是他已经不见了,因为没有人再吃牡蛎。毫无疑义,他已经回到他所住的那个龌龊的舱底了,这个可怜的人!

删节是否合理不是重点,只是删不删的出发点不同而已,关键是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思辨,产生学习思维的碰撞,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激活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本都有删节改动,有时这些删节改动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设问点”。当然,这要求教者研读、钻研教材,否则只会让精彩的设问与我们擦肩而过。

此外,老师不仅要巧妙利用编者的删节内容设问,还要根据自身需求有意地删改,从而巧妙设问,以实现教学目标。这就体现了“用教材教”的理念,相信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错的。

二、利用文本对比提问

对初中学生来讲,自主领会文本的内容思想定有难度。教师直白地讲述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运用与原文的对比设问,在对比中学习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下面的短文和课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比较,说说两者在写作思路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

《魔鬼的海》

在沙漠里,由于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空气温度升高极快,形成下层热上层冷的温度分布,造成了下部空气密度小于上层密度的状况。这时前方景物的光线会由密度大的空气向密度小的空气折射,从而形成“魔鬼的海”。

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酷热干渴,看到前方有蔚蓝清澈的湖,常会误认为已经到达清凉湖畔。但是,一阵风沙卷过,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种景象原来只是一场幻景。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写作思路上,采用示异释疑的方法,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沙漠并不可怕,一切奇怪现象都可以用科学的道理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利用“对比”设问。很显然,学生自主探究、老师直接讲述,都比不了“对比设问”来得有效、有趣,教学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三、利用文本留白提问

留白,是绘画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留白”的空间,老师利用好了,就成了教学的艺术。

如《甜甜的泥土》中“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为什么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而老师却背过身去?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原因,并用第一人称揣摩老师此时的内心活动。

又如《桃花源记》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和“叹惋”的内容会是什么?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分析说明。

这些针对文本的“留白处”进行的设问,切入点具体,往往能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对加深文本解读与思想理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老师应该在研读教材时,善于发掘文本的“留白”,进行补白式的解读。相信,这必将活跃、丰厚语文阅读教学。

四、利用文本整合提问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根据自身教学的需要,进行“文本整合”设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运用小说《变色龙》与之进行整合,进行主题为“多变的表演,不变的本性”的阅读教学。《变色龙》中主人公“因狗主人的变化,改变对狗的称呼和判决,从而把自己的本性暴露无遗,也就有力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那么《我的叔叔于勒》中“谁是变色龙,因什么而变,从而刻画了怎样的本性的形象,有力地揭示了什么主题”?课堂教学顺着这样的整合设问展开,不仅能丰富阅读教学内容,而且能创新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培养一前后勾连、触类旁通的运用能力。

文本整合设问推进的阅读教学,必将会促进学生迁移、比较、归纳、总结的意识与能力的增强。当然,如何整合,是课内与课内文本的整合,还是课内与课外的文本的整合,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与效果,这就要回到语文教学的“定位”问题上思考。

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提问意识,并且会提问,利用各方文本内容进行高质量的提问,激发学趣,丰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面对的是学生,设置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与学情,精彩有效的提问应该在学生学情基础上产生。

猜你喜欢

于勒利用文本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