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阅读课的有效课堂初探

2015-09-10朱中新

考试周刊 2015年99期
关键词:萧红预设课文

朱中新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是在正确教学思想的指引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发展。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应从阅读教学人手。只有品读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语言特色等有所感悟,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品读呢?我认为有效品读要渗透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

一、教师精心备课

备课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课要备课标对学科学龄段的要求,渗透到教学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阶段目标要求阅读时“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这一切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教师对文本的独立解读要到位,然后结合学段、单元要求,探究教材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即思考怎样用教材教。这就要教师合理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围绕文中关键之处、精彩片段深入品读,以点带面,逐渐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最终根据学生的基础、年龄、兴趣、爱好,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育情境,合理利用“竞争互助”、“评价激励”等情感策略,鼓励学生探究、合作、创新。

二、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

上课之前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譬如四年级学生首先要读准生字读音,在课文中标出生词。然后注出不了解的生词,自己通过查阅《新华字典》、《词典》、《语文课课通》等资料理解它们,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上课时提出质疑,大家集体讨论交流或老师帮助解决。其次,标出课文的自然段,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老师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等,真正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做好铺垫。如教学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萧红孤独的童年时期只有祖父是最疼爱她的人,在祖父的园子里,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玩耍。然后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玩耍的语句,这样“为什么祖父的园子令萧红终生难忘”这一教学难点就很自然地解决了。

三、抓住教学重点,解决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优化课堂结构,根据课时目标对课文内容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否则会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我们要围绕文中关键之处、精彩之笔深入品读。学习内容确立好,重难点把握好,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安排有序。根据标准,针对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选择。如教学《黄山奇松》时,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在黄山四绝中对黄山松情有独钟,黄山松何奇之有?”这一问题,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自读、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学生明白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的奇特之处在于:一是姿态优美、枝干遒劲;二是饱经风霜、生机勃勃;三是热情好客。然后教学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之处,引导学生看图读文,难点迎刃而解。

2.解决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仅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是单向灌输,谈不上高效;仅仅生成的课,缺失方向,没有目标,也是低效课堂。把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统一起来的课才是有效的课。教师预设什么?课前首先预设目标、内容、环节、手段,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要为生成留有空白,预设氛围、预设时间、预设空间。学生生成什么?生成自主、生成合作、生成探究、生成活动。对于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张扬,满足学生多样性需求,保留课堂的真实性都要尽力生成。教师要学会倾听,不断促成生成。

3.在学生活动中提升、疏理学习点。根据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认知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经过后天训练、实践体验获得的。外部的灌输只能降低内在的冲动,外部的包办不仅多余,而且使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失去学习兴趣。建构主义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活动体验、感悟。学生学习的天敌是依赖,教师教学的悲哀是包办。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教学中注意导入艺术,注重学生问题意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有效评价,注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

四、作业有效

作业要有层次性、选择性、针对性、时效性,批改要有及时性、有效性,讲评要有有效性,力戒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

五、检测评价有效

加强对语文学科的形成性评价。从课堂评估、课堂提问、学生置疑、小组讨论、实际操作、课堂测验等多方面了解情况,诊断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舞台,不是教师展示风采的地方,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宁可断一指,不可伤十指。有效课堂要重视学生“学习”,“学而时习之”;要重视“学思”,“学而不思则罔”;要重视“学教”,“教学相长”。明白了孔子的教学思想,对于有效课堂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正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谈。教师上课最好不要先讲,要让学生去阅读、去体验、去感悟。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一写,提取相关信息,练一练,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在练的基础上谈谈,交流交流,把动眼、动手、动口、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这样效果就显著。这是让学生通过有效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萧红预设课文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背课文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与萧红分手后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