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视听语言在古诗文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2015-09-10陈炳澎

考试周刊 2015年99期
关键词:视听语言积极作用多媒体

陈炳澎

摘 要: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更大限度地为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内涵和外延提供帮助。多媒体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中始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语言思维的能力,可以更好地体味诗歌意境。借多媒体的力量加强与深化语文课堂阅读和教学,让图、文、声、像等媒体成为古诗文阅读与教学的翅膀与动力。

关键词: 多媒体 视听语言 古诗文课堂 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的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本文以古诗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就多媒体在古诗文课堂中应用的优点,尤其是视听语言对古诗文教学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等谈谈体会和认识。

一、多媒体的特点

多媒体,就是多种传媒手段的综合运用。通过图像、画面、声音、动作的综合运用,展示一幅立体的全方位的视听形象,把语言文字转化为视听形象,这是电子传媒文化时代的主要特征。它具有单纯课本所不具备的可视性、可听性与直观性,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进入新篇章。

二、多媒体运用在古诗文课堂中的优点

1.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在文言文课堂中创设情境,起到进一步的铺垫、造势、渲染、引领作用。例如:在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一文中。作者对莲花的那份独一无二的热爱部分学生并不是十分理解。在课堂开始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莲花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莲花的魅力。在谈论莲花之美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对比讨论,从莲花的每一个外在特点探讨出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在对第二节进行分析时,可以将莲花、牡丹、菊花三种花的相关诗文各做比较阅读,细致了解古时候这几种花究竟有怎样的内涵。多媒体工具在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的同时,有力又自然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情感,更加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领悟。

2.运用多媒体的课堂相较于一般课堂来说,可以更大地增加课堂容量。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以多媒体材料特有的感召力,将学生的阅读带到课堂之外,感受课文的内在和外延。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荷专题时,在课堂上特意注意以朗诵为手段逐渐领会诗歌的精神内涵。课后,也可以以文学活动小组的形式,利用多媒体学习名家朗诵,举行朗诵比赛,以此奠定坚实的古诗文朗诵基础。这样的活动设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益处的,但同样离不开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三、多媒体的图视语言在文言文教学中的积极的辅助作用

古诗文一般会有三个特点:一是抒情性强;二是简洁明了;三是意味深远。所以,在鉴赏诗歌时,学生必须联系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再加上主动思考的思维,才有可能体会出诗文的意味。仅仅欣赏多媒体视频材料不可能代替大脑自己的思维。多媒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向作用上,而不是替代,不能喧宾夺主。例如:“柳叶”本身并无情感,但是在不同的诗人的笔下所寄寓的情感和思想是不相同的。如“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表现的是伤感春逝,伤感离别之情;杜牧的“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描写的是在外地见到类似于家乡的柳树,引发的思想之感;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则表现的是相逢早春的喜悦和开心。

由此可知,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学生自主诵读文本、感受文本,才能通过自主思维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把视听语言的直观性与语言思维的深入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会古典诗文的魅力所在。

比如教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先播放一段富有清新自然的古曲,再用图片展示陶渊明的形象及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事迹,再继续展示一片寂静的清晨美景,这些声画无疑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美好的境界,作者的情感,但还必须通过“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等关键句子的深层理解,联系作者的个性、人生道路,才可以更深刻地明白:全诗看似只有很写实的语句,实则包含诗人立志远离官场,成为一名隐逸者的生活态度。

四、在运用视听语言的共性的前提下,尊重阅读个性

理解离不开阅读,一篇古诗文的意境需要我们用一遍遍的阅读慢慢揣摩,文中的不确定性愈多,便愈能激发读者与作者跨越时空的交流。但是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更多的是运用视觉和听觉感官直接接受相关信息,这样极有可能阻断学生自己的思考。所以,多媒体材料准备的标准,应该是足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思维和想象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

例如:在教《蜀道难》一文时,我们可以展现的多媒体资料是:蜀地雄伟壮丽的山川,千难万险的路途,以及当地在古时道路险峻的相关介绍。这时最容易形成的情况是:学生在视频、图片的影响下,一味地仅仅联想到诗人走这段山路的危险。但是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的是:(1)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句以山路之险反衬了古代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征服大自然的充满神话色彩的描写,使读者不得不惊心动魄于蜀道开辟之难。(2)在绘声绘色叙述山行艰难可怕的时候,作者再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喟叹,极力渲染苍凉、悲愁气氛,烘托“危途难行”的主题。末尾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双关语,由大自然之险,写到政治之危,又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以“侧身西望长咨嗟”的意味深长的叹息结束全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

只要我们合理运用好多媒体,就可以很好地为古诗文的学习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把相对抽象的纯文字的古文和立体化的感官机能融为一体。其中的关键是教师恰到好处的指引,不要让学生被视听材料剥夺了思考。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联想更深层次的问题,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妙之处。

猜你喜欢

视听语言积极作用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寻找失落的家园
浅谈雾霾与经济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