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及演奏技巧

2015-09-10雷琨

考试周刊 2015年99期
关键词:钢琴音乐

雷琨

摘 要: 《24首前奏曲与赋格》是肖斯塔科维奇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为参照,融合了俄罗斯音乐元素,运用了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该作品以现代创作技巧展现了一部传统的古典音乐,向人们展示了俄罗斯土地上的人们的日常生活,被誉为20世纪的平均律曲集的“新约圣经”。本文主要以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为例,探讨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及演奏。

关键词: 钢琴音乐 音乐创作手法 音乐演奏技巧

肖斯塔科维奇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音乐世家,是前苏联苏维埃政府中的第一代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13岁创作了第一部作品,并考入彼得格勒音乐学院,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与才华。肖斯塔科维奇早期音乐内容多以讽刺19世纪流行音乐为主,整体风格咄咄逼人也表现出身为音乐天才的傲气;盛年时期的肖斯塔科维奇历经二战时期,生活遭受极大变故,音乐风格开始变得忧郁、悲壮,但仍没有改变其音乐一贯的讽刺和咄咄逼人;晚年时期的肖斯塔科维奇一直饱受病痛折磨,虽然音乐仍有讽刺之意,但有了幽默的一面,音乐整体的风格开始变得高贵内敛深沉[1]。《24首前奏曲与赋格》作为肖斯塔科维奇晚年最具代表的作品,展现出他对俄罗斯这片故土的强烈的爱。

1.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

1.1主体旋律特征。肖斯塔科维奇以传统前奏曲与赋格形式创作《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主题旋律,融入了大量俄罗斯古老民谣元素,使整部作品向人们展现出一幅美丽的俄罗斯风情的画卷。作品在第一部分次用纯五度弱起的二分音符后四拍表现轻快安逸的感情,在第22首G小调御用3/4的中班速度以大跳和若拍延至抢拍的连音线表示俄罗斯民谣中的优美特质[2]。肖斯塔科维奇以简洁干净的手法表现出俄罗斯民谣中恬静安详的风格。

1.2调式、调性的特性。虽然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的灵感来自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但在调试和调性上还是略有不同。在传统前奏曲与赋格形式的基础上,肖斯塔科维奇以五度循环的方式进行调性,并在传统西洋大、小调上灵活的切换运用中古调式增强作品调性的多样性[3]。在《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中每一个调式上肖斯塔科维奇都融入了俄罗斯民谣元素,用多种手法展现了作品调式与调性的多样化和独特性。

1.3和声与对位。《24首前奏曲与赋格》和声与对位广泛使用了非传统和声与对位技法,运用自由和声与对位凸显出作品自由灵动的特征。采用线条对位技巧完成第4首结尾部的高潮,将整部作品的对位自由度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4]。肖斯塔科维奇在《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中打破传统对位法的局限,用平行五、八度完成了和弦外音。

在和声方面肖斯塔科维奇运用和声游移表现作品调性的多样性,采用复合和弦表现和声的多层次感,令听众可以感受到不同层次的感情。

2.钢琴音乐的演奏技巧

2.1主体旋律的演奏与触键。肖斯塔科维奇在《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中运用了大量俄罗斯民谣的演奏技巧,如俄罗斯民谣中常通过手指放慢触键的速度,将乐句尾音上扬,并用浅触键的方式将俄罗斯民歌中的意境铺陈开来。

悲剧色彩是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主题。为了表现作品的哀伤,肖斯塔科维奇在作品中多次运用震音演奏技巧。如在第14首E小调的前奏曲中,高声部揣想年后主音立刻降E,如此反复三次后又以小二度级演奏,使音乐此时听上去如哭泣,如叹息。

2.2演奏力度的处理。《24首前奏曲与赋格》是一部感情十分丰富的作品,纵观整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作品的前部分的演奏力度并不强烈,在第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中,作品的力度开始强弱交替,以一种坚定饱满感情将作品推至高潮。第24首前奏曲与赋格的感情激烈,以作品开端的低音部形成强烈对比,演奏至中段,肖斯塔科维奇右手触键力度加大,左右连贯的控制落键的力度,将八分音符用连音线分开[5]。听众能够感受到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都充满强烈饱满的感情,却听不到一丝喘息停顿,听不到作品中有丝毫圆润之音。就是在这样慷慨激昂的情感中,整部作品在最强音上忽然结束。

《24首前奏曲与赋格》前奏演奏力度较轻,体现了晚年的肖斯塔科维奇低调隐忍的性格。肖斯塔科维奇演奏时力度并不大,但每一个音符都预示着之后的激昂感情。19节之后,肖斯塔科维奇的演奏开始清晰,速度和力度都变得均匀,流畅表现出巴洛克圣咏时期人们在交通祈祷的安静与祥和。

2.3演奏节奏的处理。演奏节奏是音乐演奏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音乐作品的感情、情绪和调性都需要演奏节奏展现。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演奏速度受到20世纪音乐演奏不规律型,通过不对小节处理表现了其晚期浪漫主义。《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中演奏速度整体是通过混合拍子和变换拍子灵活的相互运用表现的,肖斯塔科维奇运用混合拍子或变换拍子打破音乐的律动规律,但又要在重音出现之前准备停顿,让音乐呈现出一种干净利落的质地。每个作曲家都会根据需求决定音乐的演奏节奏,并明确把握好演奏速度。这一点在第6小节最明显,几乎每小节之间都改变了速度。

2.4演奏中踏板的处理。踏板处理时钢琴中最有个性也是最重要的技巧,虽然肖斯塔科维奇在《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中没有任何踏板的标记,但不代表《24首前奏曲与赋格》没有使用踏板或处理踏板技巧。为了让《24首前奏曲与赋格》感情丰富,富有层次,肖斯塔科维奇在主题陈述时就标记了“legato sempre(连贯)”。在演奏过程中肖斯塔科维奇有效地结合左、中、右踏板,适度拉宽不同的音域,让作品呈现出饱满的民族感情和个人特色。

《24首前奏曲与赋格》作为20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钢琴作品,不仅展现了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才华,而且为世人带来了一场极具俄罗斯民族风格的听觉盛宴。这部作品以简洁干净的演奏技巧呈现出作者丰富深沉的爱国情怀。通过对《24首前奏曲与赋格》创作手法和演奏技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音乐的创作是没有界限的,感情才是音乐创作和演奏技巧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吴丽群.论钢琴作品风格的演变对钢琴技法的影响[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01(17):152-154.

[2]陈曦.钢琴演奏技术的形态分析[J].音乐时空,2015,11(13).

[3]焦以涵.浅谈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演奏技术要点[J].音乐时空,2015,13(21).

[4]苗淼.钢琴表现手法的多角度剖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3(23).

[5]马思奇.浅谈钢琴作品风格的演变对钢琴技法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4,08(24).

猜你喜欢

钢琴音乐
浅析丁善德钢琴音乐的艺术特点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
梁雷钢琴组曲《我的窗》多元文化特性及演奏诠释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关于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的几点美学思考
琴键上绽放的法兰西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