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商三峡区域城市协作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战略分段落地(下)

2015-09-10

人民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宜昌三峡城市群

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三峡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会议以“协作 发展 共赢”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三峡区域联盟活动代表共约200人参会,30多位国际国内专家站在国家大棋局、大战略层面,纵论大势,谋划未来,建言献策,共同倡导建设三峡城市群,让长江经济带战略长江中上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国城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

“长江经济带”战略是当今中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之一,在三峡区域规划建设“三峡城市群”,对于推进三峡地区次区域合作,打造三峡经济协作区,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转型,加快形成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专家学者建议,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实现区域一体化统筹发展,是三峡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路径。

“三峡区域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在长江经济带中担负着关键链接和支撑作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说,以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为中心打造“三峡城市群”,对于支撑长江经济带、助推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在致辞中表示,三峡区域各个城市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经济同质,文化同根,抱团组群发展有共同的愿望和良好的基础。宜昌希望与长江经济带上各城市建立兄弟般友谊,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宜昌应积极承担国家战略赋予的历史使命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  汪鸣

用建设三峡城市群来解决长江中上游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问题,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其意义不仅在于培育长江经济带、中国中部地区具有强烈内生能力的经济发展高地,更在于优化我国内需产业布局与组织,通过将宜昌打造成为“三峡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提高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效率与效益。

建设“三峡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的实施,将宜昌推到了承载、引领所在区域发展的前沿,需要发挥宜昌的综合运输枢纽区位、物流组织服务优势,以及城市经济规模优势,变三峡船闸“瓶颈”约束为物流枢纽节点优势,通过宜昌物流枢纽的组织服务,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低成本、大运量航运服务功能和作用,有效缓解航运发展对三峡船闸的通行压力,通过物流供应链服务实现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创新,将宜昌打造成为内需产业的转移布局发展枢纽,积极承担国家战略实施赋予宜昌的历史使命。

寻找宜昌发展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秦尊文

2001年我们首次提出将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2003年国务院批复《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正式确定这一定位。2002年首次提出建设以宜昌为龙头,包括荆州和荆门在内的城市群。宜昌定位越来越高,要在巩固原有定位的基础上,抓住建设三峡城市群机遇,把宜昌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

宜昌有较强的经济实力,2012年经济总量超过人口多2倍的河南省南阳市和山西省会太原市。宜昌有较大的城市规模,截至今年7月,全球过百万人口城市达536个,宜昌居第456位,比2012年前进了25位。宜昌有较优的营商环境,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宜昌居第76位,比2013年公布的第101位前进了25位。宜昌在长江流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峡畅则长江畅,中部通则全国通。如果不建设三峡城市群,没有宜昌作支点,长江经济带就不能真正形成。

加快三峡城市水运建设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  吴澎

三峡城市群居于长江经济带中上游结合部,弥合中部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之间的发展空隙,担负着关键连接和支撑作用,水运将是三峡城市群进一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三峡城市群水运体系须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构建综合交通,以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交通,挖掘水运发展潜力建设绿色交通,创新水运发展新环境建设平安交通。

建议三峡城市群建设应以水运发展为前提,立足宜昌三峡翻坝转运特色运输,加快三峡枢纽坝上坝下、南北两翼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及物流园建设,积极拓展三峡工程航运效益,增强黄金水道辐射能力,建设宜昌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以水运为骨干的现代物流体系;重视水运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区域水运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水运智慧、平安、绿色发展。

统筹三峡区域城市协作发展

三峡大学校长  何伟军

三峡城市群是一种合作发展模式,它可以极大地降低区域内的交易成本;三峡城市群不是“零和”游戏,而是“1+1>2”,以合作实现共赢。通过构建城市群抱团发展弱化长江中上游两大城市群的极化效应,考虑到三峡区域实际,三峡城市群的治理机制应该是上级协调下首位城市主导的发展模式,宜昌应在三峡城市群的建设中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三峡城市群应该是一个坚持生态立群的新型城市群,力争使三峡城市群成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在三峡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要形成内部协调发展机制,通过定期轮流举办三峡城市合作发展论坛、签订三峡城市合作发展协定、强化舆论宣传与引导,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合作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产业分工布局、信息资源共享、生态环境共建等方面加强统筹。

三峡城市群迈向国家战略的发展取向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研究所所长  蔡立力

成为国家战略的城市群大致有重量和质量两类:在国家发展总量中举足轻重的超大型城市群(如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肩负重任的区域型城市群(如城乡统筹的成渝城市群和“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很显然,成为后者应该是三峡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发展取向。

位于长江经济带中上游结合部的三峡城市群,具有战略节点+生态保护+扶贫发展的区域特性。生态+智慧+城市群作为三峡城市群建设的战略取向必将具有全国性的示范意义。突出生态发展理念和智慧技术应用,创新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和分工与治理体系,致力于我国“生态型智慧化城市群”的建设 ,应是三峡城市群承担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

促进区域政策协调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区域发展政策部部长  乔奎穆·奥利维拉·马丁斯

近些年,亚洲的快速城市化带来巨大变化,特别是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空气污染、自然灾害等。要推动城市韧性发展,关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部门机构政策之间的协调关系,将这些政策协调统一实施,作为实现经济目标、推动城市发展的有效工具。在财政方面优化融资渠道,取消不合理的补贴等;投资项目上,支持发展绿色经济项目,将其与环境政策相衔接,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等。希望宜昌在三峡城市群建设中作为很好的范例,促进整个区域乃至中国新型城市群的建设。

城市群规划要有持续性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区域发展政策部高级顾问  威廉·汤普森

中国的大城市有机会能够去做一些高附加值的服务,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城市。这样的转型可以激励制造业从超大城市撤出,将为三峡城市群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三峡城市群的规划会持续很多年,规划决策要有持续性。在规划这些城市的时候,要让城市更加友好,兼具环境友好型和工业友好型,可以促进工业的多功能发展,在衡量城市发展的时候,不能只用一些经济增长的数字,还要考量其他多方面的情况。

三峡城市群应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方创琳

长江经济带是新常态下推动中国城乡发展形成“H”格局的战略支撑带,是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质增效并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的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长期占据主导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自东向西串联的城市群是经济带的战略支撑点,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崛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成渝城市群这三大城市群将支撑整个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三大战略支点,在这些支点中间,我们还需要小的区域支点,三峡城市群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

建设长江三峡国家公园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沈体雁

长江三峡具有“坝、峡、江、湖”等旅游资源组合优势,是世界级内河游船黄金旅游带,应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为指导,依托600多公里的“高峡平湖”,建设长江三峡国家公园,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通过城市群发展探索国家公园建设模式,以宜昌为中心,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城镇群,走具有三峡特色的天人合一的智慧城镇化发展道路。

绿色是城市群趋势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教授  山姆·科尔

近年来城市群的发展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像旅游业、酒店业,还有体育业等等,可以伴随着城市群的发展而蓬勃的发展。城市群的发展周围会伴随着很多酒店业、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吸引外界来参加这些活动。随着城市不断增长,会带来效益,也会带来问题。我们必须注重知识型,以及绿色型、环保型城市的增长,必须注重城市的资源和独特性。如果你有特色、有资本,就会有人来投资,城市的吸引力会更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形成城市群规模的变化,我们可以集思广益,共同来探讨城市群发展问题。

生态文明与三峡城市群建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前秘书长  穆库尔·圣瓦尔

三峡城市群的建设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作为发展引擎和范例,三峡城市群对于克服次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中面临的阻碍十分重要。宜昌正在成为水路及其他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枢纽和全球旅游胜地,对拉动三峡城市群的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在三峡城市群建设中,需要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生态文明”意味着从“唯GDP论”转变成为关注基础设施、各类产品及自然资源的分布和使用,这一转型需要我们进一步强调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新商业模式和消费者行为的改变集中满足人类的需求——住房、食物及交通。

尽快把三峡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向松祚

建设三峡城市群是三峡区域城市和人民的期盼,首先要把三峡城市群尽快上升为国家战略,从而赢得政策上、经济上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城市群不是一些城市简单的叠加,城市群首先是一个产业的集群。必须要重新思考我们产业发展的战略,要稳定发展传统的产业,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培育新型的产业,解决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健全产业分工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和科研、金融和资本的作用。企业家要担当建设三峡城市群的主角,推进城市群产业的融合,用市场的办法推进三峡城市群建设。

三峡城市群应重视生态文明

波尔多政治学院教授  丹尼尔·孔帕尼温

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史无前例,富裕的中产阶层已经出现,人数不断增加。生态文明必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显示出中国政府的决心。绿色城市是21世纪所面临最大的挑战,宜昌有能力在生态方面做出改善。要在绿色生活方式、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方面下工夫,建立污染管理机制,在长江两岸实现零污染目标。社会各个层面都要参与到生态转型当中,不仅是技术、资金方面,也需要有强大的政策和法律来实现转型。三峡城市群的建立,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机会。

猜你喜欢

宜昌三峡城市群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湖北宜昌卷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春到三峡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