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服务,中医药“大有可为”

2015-09-10闫志刚

人民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诺贝尔青蒿素西医

闫志刚

10月5日,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等3人分享了该奖项。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发现了青蒿素,她“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大陆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屠呦呦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中医药科学家。

传统中医药能够列入诺奖范围并最终获奖,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在广阔的科研领域,国人渴盼许久的诺贝尔科学奖,最终在“冷门”中医药领域结出了硕果。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科研领域就此有了完美的注脚。

然而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中医药在健康服务领域的巨大潜力却非诺贝尔奖所能衡量。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贺电中所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

“治未病”,中医很拿手

在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称《规划》)中,围绕中医药“健康服务”可谓做足了文章。在西医主导医学发展的今天,国家将中医药置于国民健康服务突出位置是有充分依据的。

尽管现代医学几乎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但最好的治疗无疑是“预防”,将疾病尤其是重大恶性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一些重大疾病发现得早并及早治疗,既节约了医疗成本,也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国人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没病不进医院”的老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马烈光认为,中医学提倡“治未病”,注重机体保养,这顺应了当前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条件下,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趋势。

中医药有着几千年深厚的积淀与传承,形成了不同于西医的理论体系。这其中,“治未病”是中医一脉相承的医学理念。我国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早在2000多年前就记载有“治未病”的思想。“神医”扁鹊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在扁鹊看来,最高超的医术在于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北京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信彬告诉记者:从中医特点看,在“治未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虽然西医也注重这一点。西医越来越微观,而中医是宏观的。西医依靠先进的医疗设备,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排查方面有优势,但中医的理念和方法更适合老年病、慢性病等疾病。

中医养生,不是简单的科普

与“治未病”相关的还有近年来兴起的中医“养生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此次《规划》提出了七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并从管理、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对此,许多中医专家给予了肯定,这反映了人们对中医养生理念的认可,也折射出祖国传统医学在民众中的厚重基础。但“张悟本”等现象的出现还是给中医养生泼了一盆“冷水”,让人们对中医养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司富春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独有的具有原创思想的医学科学。中医药作为我国医学的特色和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它和西医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有优势,就是因为贴近百姓,但中医毕竟是一门医学科学,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科普知识,需要中医专业人士向百姓讲。

在信彬看来,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称为“专家”,最起码是中医主任医师才有这方面的资格与经验。养生宣传既要普及一些中医健康知识,但又难以将中医理论体系完全传授给公众,这两点要结合好。比如“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体系,进行“冬病夏治”,但针对什么人有效需要弄明白。同样是喘,还有寒喘、热喘之分,不一定都适合贴三伏贴。“中医要专业化,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为了追求暂时的门诊量以及经济利益,而不符合中医理论体系,就可能会出现问题。”

光靠吃“老本”是不够的

作为国之瑰宝,中医药有着厚重的积淀与独特的优势。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医药要想在健康服务领域有所作为,需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实现产业化发展。青蒿素的发现就体现了这一点。

正如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指出的那样,青蒿素这种药物对发热的治疗1700年前就已经确立。屠呦呦则是第一个发现这种草本植物并提取了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科学家。青蒿素在医学上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并进行了该药物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据麦肯锡统计资料:早在2011年中国传统药物(不包括原药材以及从草本植物中提取的高纯度药物)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30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5年内会增长14%。长期来看,在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发生变化以及国家层面政策扶持、力推国际化等发展背景下,中医药行业成长空间依然非常可观。

然而,规模的发展,并不能掩盖中医药事业的不足。当国人为屠呦呦的诺贝尔奖津津乐道,并感叹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之时,在一些中药企业看来,眼下正经历着“最坏的时刻”。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去年149个获批上市的新药(不含新批的仿制药和改剂型药品及进口药)中,中药只有11个,占比7.38%,低于2013年的12.7%。

对于中医药事业,国家并非不重视。据司富春介绍,早在《规划》出台之前的2013年,国务院就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省市相继制定了多项措施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具体实施效果与最初预定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其中,除了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其中最大的短板在于中医药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支撑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正如屠呦呦所言:“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的,还是需要创新,需要继承与发扬。”显然,在危机和机遇并存的关口,如何借助《规划》出台的良好契机,借助诺贝尔奖的东风,实现中医药产业复苏乃至优化升级,对中医药事业相关各方而言都是待解的难题,也是必答题。

振兴中医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诺贝尔青蒿素西医
阿克苏诺贝尔
2019年诺贝尔颁奖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切莫盲信所谓的“青蒿素食品”
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
一个青蒿素品牌的崛起
百年诺贝尔
诺贝尔的防爆包装——纪念诺贝尔诞辰180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