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卖场走到转型的“十字路口”

2015-09-10张配豪

人民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物美大型超市卖场

张配豪

种种迹象表明,零售业的寒冬已经到来。而在各种零售业态中,传统大卖场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2015年8月,隶属于北京华联集团的北京华联四川遂宁店正式关门停业。这家于2003年11月2日开业的超市是北京华联入市四川二级城市的第一家门店。

9月26日,上市公司人人乐发布公告,公司计划今年在全国关闭约15家大型超市门店。关店原因是这些门店“销售持续下滑,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转型困难”。

10月20日晚,在香港上市的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接获公司控股股东物美控股发出的通知,物美商业将实现私有化,从香港正式退市。

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10月19日,在已公布的三季报或三季报预披露的26家百货零售上市公司中,有15家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占比超过半数之多。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零售业的寒冬已经到来。而在各种零售业态中,传统大型超市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在这一轮的零售业的低迷当中,零售业态分化很严重。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关店最多的就是百货店和大卖场。”知名零售业专家、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在接受《人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内忧外患导致危机

在电商发展以前,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许多连锁企业大面积开店,甚至许多店相隔很近,这为以后的同行业间的竞争埋下隐患。

在通州西门经营一家饭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在西门这么小的范围内曾经有物美、京客隆、世纪联华三家大型超市,而在这附近的居民却没有很多,在经历过市场选择后,现在仅剩下物美一家大型超市。这只是传统大型超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全国,这样的情况还有许多。

除了同行业竞争之外,一些历史因素也使大卖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中国大卖场发展的情况和欧洲不一样,中产阶层都居住在距离城市中心比较近的地方,所以大卖场都在市中心位置,如今随着租金的上涨,收益自然亏损。由于选址一般在中心地段,停车难也成为导致其顾客锐减的重要原因。

随着互联网电商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快递业务的迅猛发展,电商能够让商品直接找到客户,快递公司也已经能第一时间把商品送货上门。由于中间环节的节省,电商在市场营销方面拥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从商品的种类来讲,以日常消费品为主要商品的电商与传统大卖场严重重合,这使得原本就竞争异常激烈的大卖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电商的发展使传统大卖场有些措手不及,与电商不断制造购物狂欢节日的异常热闹相比大卖场显得格外冷清。年轻人嫌购物时间太长、老年人嫌商品不新鲜,成为大卖场冷清的原因。由于现在80后们工作非常的紧张,去大卖场得花上一个小时,所以他们大部分选择网上购物。而受访的老年人的则表示如今大卖场生鲜食品不够新鲜,远比不过新发展起来的生鲜超市。所以大卖场的发展步履维艰。

陈立平表示,外部环境在改变,而大卖场没变,这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电商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卖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再加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是大卖场陷入危机的直接原因。当然这并不是危机的主要原因,大卖场其自身业态的老化才是问题的关键。它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的需要了。因此,大卖场转型迫在眉睫!”

转型之“跳”到线上

在当前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卖场企业负责人也开始意识到传统大卖场已经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走电商之路则是看起来最“简单”的办法之一。

天虹商场、家乐福、物美、王府井等大型连锁企业巨头早已经试水电商,但必须要注意的是,相对于电商巨头们来讲,多数连锁企业的电商渠道发展差强人意,并未带来较多营收。

对此,陈立平表示:“跳到线上其实只是一个渠道的改变,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因为线上的发展成本要求非常高,而且目前线上竞争也非常激烈。既要求非常低的价格又要求非常高的成本,所以这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现如今“互联网+”风头正劲,已经有两万多家电商在残酷竞争。除了那些大型超市能做电商之外,普通的大卖场既没有足够大的资金成本,又没有相关知识,人才需要重新培训,这些问题成为传统大卖场跳到线上的绊脚石。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曹和平在接受《人民周刊》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未来大卖场想要触网转型有三条路线可走。“第一条就是它基于它线下的客户,建立客户数据库,通过某种资本市场的增值服务,把这些线下业务连接到线上去,然后华丽地转身。第二条就是我觉得大型超市在现如今的条件下,要寻求经典转型,在资金尚充足的情况下,还没有灭顶之灾来临之前,应该‘一国两制’,就是在团队里面挑出一个精干的团队来,迅速地完成一个线上的公司。第三条就是寻求和另外领域合作,把现在的业态进行创新,寻求新的经济方式的合作,重新在业态上转型,不能再卖传统的东西了。这三种转型要因各种大型超市的实际情况来完成。”

转型之深“挖”线下

“虽然大卖场现在是一个颓势,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大型超市就没有生存的余地了。”谈到大卖场未来是否会消失,曹和平表示,随着消费者到实体店里购买的时间减少,成本的节约,反而是多了时间,省出来金钱,这时候体验性的消费反而会变得越来越有市场,而体验式的购物中心就是大卖场的转型方向。

实际上,今年8月,万达百货关闭多家门店时便有消息传出,万达未来将转型为体验式业态,即集交通、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不仅万达百货,北国商城、茂业百货、久光百货、广州友谊等传统百货也已经或拟涉足体验式购物中心。

陈立平也表示出对体验式的购物中心的看好:“未来咱们国家要面临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2015年以后,多种数据都表示咱们国家进入一个快速老龄化的时期,大卖场的普遍性可能要受到一些挑战,但是购物中心的大卖场有广泛的商品性、娱乐性、休闲性,肯定会有好的发展。”

除了大型购物中心之外,增值服务的社区便利店或生鲜超市也被认为是大卖场转型的方向之一。

据悉,继去年10月,在中国市场的开设首家便利店以来,今年6月,家乐福在华的第二家便利店也正式开张纳客。按照计划,家乐福未来将在全国各大城市陆续扩张便利店,更多小而精的店铺将纳入到家乐福中国的零售体系中。

“向便利店转型并不意味着直接将大卖场变成普通的便利店。”曹和平表示,未来社区便利店的发展一定要由之前提供群体化的服务向提供个性化服务也可以说是量体裁衣式的服务来转变。“必须把商品零售转换成向商品服务零售,尤其是增值服务的零售。恐怕这是未来大卖场向便利店转型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陈立平表示:“未来的社区便利店主要针对两个群体,一是老年人一是年轻人。因为老年人购物困难一些,年轻人又没时间购物,所以社区便利店有存在的基础。未来怎么能同时满足这两个群体的需求是大卖场向社区商业发展的关键。”

猜你喜欢

物美大型超市卖场
林德荣膺“2018物美供应商年度最佳合作奖”
价廉也可以物美
卖场
卖场
卖场
商店形象维度的重要性差异评价——基于大型超市的实证研究
A Glance at Woolworths and Coles
物美相中卜蜂莲花
搭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