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我们需要怎样的“GDP”

2015-09-10丹青

人民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降速第三产业常态

丹青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适当降速是可以被接受的。然而,对于“十三五”规划,GDP增速依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每年“两会”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关于国计民生的一系列指标中,GDP增速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数字。作为衡量经济的硬指标,牵动着各方的心弦,甚至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走向。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GDP增速牵动着世界的敏感神经。

中国GDP增速“放缓”

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而言,较高的GDP增速是对“发展是硬道理”最好的诠释。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两位数增速造就了中国经济奇迹,让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眼下的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长期的高速增长状态,转而进入“中高速”轨道。

据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数据:前三季度我国GDP达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这是6年来GDP增速首度“破7”。对此,许多专家认为,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GDP“破7”并不意味着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大势没有改变。下一阶段,应坚定不移地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向“质量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实际上,对于经济增速下行,我国政府是有充分估计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将2015年GDP增速预期目标定在7%左右。

对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经济增速调整为今年预期增长7%左右,看起来增速是调低了,实际上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增大了,已经超过了10万亿美元。如果按7%增长,那每年就要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注重质量、效益,促使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那就可以在较长时期保持中国经济在中高速水平增长。我们实现现代化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对世界也是巨大的贡献。”

而就在几年前,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出台了4万亿刺激计划,并为“保8”而不懈努力。短短几年,中国经济界对放缓了的GDP增速仿佛不再那么斤斤计较。

针对中国在转型中出现的经济下行问题,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在相同发展阶段的新兴经济体中并不只是中国的经济出现下滑,如巴西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7.5%,2014年增长速度下降到4.0%,而同样是拥有10多亿人口的印度,2010年的增长速度为10.3%,2014年下滑到了7.7%,这些国家下滑的幅度都比中国大。

GDP为何突然“降速”?

即便以当前的GDP增速,中国经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可谓“强劲”。但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领头羊,近两年中国GDP增速的急速下降的确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要知道,从2002年到2011年10年间,中国经济GDP依然保持了年均10.02%的增速,到了2012年以后,突然降到8%以下,现在只有7%左右。这种“断崖式”下降,被很多经济学家理解为“经济转型”的一个必然结果。

“中国经济下滑当中有相当多的原因出自外部性和周期性的问题。”林毅夫说,三驾马车当中,出口已不像过去那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更多是要靠国内的投资和消费。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则认为,是外部冲击和债务的累积导致了中国经济的“断崖式”下降。在他看来,新常态并不意味着低速度,而恰当的一揽子改革措施,包括债务处置,将激发新的增长潜力。“未来五年内GDP回到8%以上还是可能的,但长期趋势仍是下行。长期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会不断回落,20年里会从现在的8%以上下降到5%。”张军表示。

在近期举办的“2015第四届金融街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谈了他对中国经济降速的看法。在他看来,中国过去增长率之所以高,是因为处在第二阶段:工业化阶段。但现在,中国已经从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过渡的时候能保持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吗?不可能的。”

厉以宁认为,在后工业化阶段,如果还和过去一样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速,如此一来只有产能过剩。“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来,能够下到7%,下一步到6.5%,再到6%,这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算是高的了。如果能长期保持5%,那也是不错的。”

“十三五”,GDP增速几何?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适当降速是可以被接受的。然而,对于“十三五”规划,GDP增速依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三五”将保持怎样的经济增速呢?在新华视点官方微博发布的《建议》说明中给出了6.5%的底线,而6.5%底线近期也得到了确认。据《人民日报》官方Twitter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未来五年年均经济增速不应低于6.5%,方能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11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曾表示,今后五年经济需年均增长6.5%以上。

林毅夫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抱有信心,“我相信在整个‘十三五’期间实现每年7%左右的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在追求“高质量”增长的道路上依然面临很大压力。

对此,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坦言: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的压力,有多重风险,关键在于新常态下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间找到平衡点,这就使我想起中国人发明的围棋,既要谋势,又要做活,做活有两只眼。形象地讲,稳增长和调结构就是两只眼,做活了就可以谋大势,当然这需要眼光、耐力和勇气。我相信,大家同心协力,有能力保持中国经济的大盘、基本面持续向好。

与李克强总理这番话相对应的是中国领域掀起的“改革”风——从“工业2025计划”到“互联网+”;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从“高铁”走出去,到“核电”走出去;再到眼下如火如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经济正逐渐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中国GDP“含金量”不断提升。

在厉以宁看来,适应新常态,实现“高质量”增长,除了企业适应“市场化”,再就是要适应第三产业为主的国内经济,“今天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占GDP的60%~70%。中国呢?中国现在根据今年统计局第三季度的公报,我们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了51%。就是说,一半以上已经是第三产业了,第一产业加第二产业占40%多。这个情况还要变化,第三产业将继续发展。”

可喜的是,尽管GDP“破7”,但第三产业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

猜你喜欢

降速第三产业常态
HTPB推进剂用季铵盐高效降速剂研究①
固体推进剂降速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重庆“降速”
直流电力机车过分相降速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