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鲂海鲂,你到底有多少个名字

2015-09-10

南都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圣徒多利印章

今天上菜场,竟然看到有一摊在卖海鲂,亦即高档餐馆里的多利鱼,也有人称之为“月亮鱼”。这是我在意大利和法国居游时最爱吃的鱼,肉质细嫩,刺又少,两面煎黄,挤一点柠檬汁在鱼肉上,滋味就很鲜美。

海鲂在家乡台湾并不常见,且多半是已切片的冷冻货,属于餐馆用鱼,难得拿出来零售。至于新鲜的整条海鲂,从荷兰搬回台北以来,这还是第一次看到,也因此虽然价格有点高,我也不讨价还价,喜滋滋地买了一条。请鱼贩替我剁下鱼头,顺手斩成数块,回家后扔进冷冻库,过些天添上别种鱼头,加点洋葱、胡萝卜和西芹,便可熬上一大锅高汤;鱼身部分则留待我自行处理,打算去骨、片成腓力。

鱼贩边“杀”鱼边说,“这种现流的印章鱼很少有哦,太太你真识货。”

这鱼贩嘴真甜。可她方才把海鲂叫成了什么?我在书上看过,海鲂除了“多利鱼”和“月亮鱼”这二中文俗名外,亦有“镜鱼”和“镜鲳”的别称,“印章鱼”想来是此鱼的另一个名字,得自于海鲂的体侧必有的圆形斑点。

还住在荷兰时,从晚春到深秋,露天市场偶尔见得到海鲂的踪影,我一看到就买下来,只是那时候要买这鱼,得唤其荷名zonnevis,直译为“太阳鱼”。记得头一回听闻此名,心里还想着,“月亮鱼”到荷兰竟改名为“太阳鱼”,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发觉,“太阳鱼”之名和太阳其实没太大关系,而可能来自海鲂的拉丁学名Zeus faber中Zeus这个字(即希腊神话中的天神宙斯)。

说到鱼的名字,海鲂的英文名更好玩,叫做John Dory,有名有姓,前头要是加个Mr.,听来简直在称呼某位英国绅士。鲂鱼在咱华人世界又称“多利”,也许就来自Dory的音译。

海鲂在南法与意大利是常见的鱼种,盛产于地中海,其法国名为St. Pierre,意大利人则称之为San Pietro,指的都是天主教圣徒“圣彼得”。民间传说,圣彼得曾应耶稣之请,带了一条海鲂献给耶稣,从此这鱼的身上就留下圣彼得的指印。咱们眼中的印章,西洋人却以为是指印,东西方文化果真大不同。“你瞧,那鱼的体侧不是有黑斑?哎,那正是圣徒的标记。”我仿佛听见普罗旺斯小村的老渔夫这么说。

是圣徒的指印也好,还是可以拿来代替签名的印章也罢,在我看来,海鲂不管叫什么名字,模样都带着股滑稽相,头似马面,嘴特大,还向上斜,以致看来老挂着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

海鲂由于肉厚,适合片成鱼排。我在欧洲的馆子里吃到的,就多半是这种已斩头截尾并剔骨的鱼腓力,可直接在炭火上烤熟,亦可淋上白色奶酱(Bechamel sauce)、撒点奶酪,焗烤做成“起司烙鱼”。我儿时和爸爸去吃沪式西餐,最爱的就是起司烙鱼。

鲂鱼简单烹之,更能尝到原本的鲜味。今晚,我将自己加工片好的鱼肉,连同新鲜带子用黄油煎香,当成晚餐的主菜。夫妇俩并各来一杯法国的白苏维侬(Sauvignon Blanc)葡萄酒佐鲜鱼,轻松而不随便地吃了一顿多少带点法式风味的晚餐。人生苦短,美味务须及时尝,何时能再有机会品尝新鲜的海鲂呢?我还真没把握。

猜你喜欢

圣徒多利印章
音符草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沉默的多利
印章
土豆印章
许莹作品
大象的印章
不愿上天堂
跟着多利去冒险
圣徒与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