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撒拉亭主人喝茶不是闲云野鹤

2015-09-10曾园

南都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普洱茶馆传统

曾园

韩瑞玲用一套汉代风格的茶具泡普洱。圆润的瓷碗,一柄长长的茶勺。她慢慢用茶勺沿着茶碗内缘在水面刮圈,让茶水顺着茶勺的小孔流进勺子,两三圈之后半勺茶满了,便分倒到前面的茶杯。她也抿了一口,“我没有试过用这个器皿泡普洱,还是很好喝的嘛。”

韩瑞玲一边泡茶一边说。她的茶室“撒拉亭”,位于广州金贵的CBD中心,多少闹中取静。在傣语里,“撒拉”是“水”的意思。

很多人想开一家吸引年轻人的茶馆,但是只有胆大、爱旅游的编辑韩瑞玲做到了。去年她已经有了两个茶空间、十个专卖店,在残酷的市场里幸存下来,她成为很多人研究的对象。但是从投资学的角度上,韩瑞玲并不认为自己成功,“我拿这个钱去投资别的生意一定比我做茶挣得快。”

韩瑞玲四年前开茶馆纯粹是为了“好玩”。之前她第一次认真喝茶,结果醉成一个大字在沙发上躺了三个小时。这次体验让她知道茶的厉害,而真正让她走上茶路,源于云南的一次旅游。

在普洱暴跌之后的2008年,她去了云南,无意中找到普洱茶手工技艺的非遗继承人做向导,领着她把五六座茶山都走个遍。云南茶马古道上有很多撒拉亭给过路人休息。亭子里有一坛水,“荒郊野岭的,我不敢喝,向导敢喝,他说当地的人是有信仰的,这些水就是为了传达一份自己的善意。我问这个水他们会换的吗?他说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既然有人建了这个亭就一定会换这坛水。”

很多人走着走着人性最本初最美的东西不见了走丢了,这个故事影响她的价值观。回来后,她在广州创办撒拉亭,想要传递这种对善良和美好表达的东方生活气质。从2008年的心动到2011年正式开业,她用了两年时间走遍了中国绝大多数的茶山。为了普洱茶,她还特地跑到华南农业大学跟陈文品老师学了一个学期。

她办茶馆的逻辑一开始就和传统茶人不一样。学设计出身的韩瑞玲不能接受她认为不美的东西,于是她带自己的团队包办店里所有的设计,还专门去景德镇开模烧制茶具。除了提供给人喝茶的茶馆,她也把设计的茶叶茶具卖出去。

撒拉亭的粉丝每隔三天一定来店里报到。有写字楼白领来这里谈工作,也有谈情说爱的,还有好几对情侣到这里求婚。“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都有茶的世界,只不过需要一个途径去点燃它。对的气场跟感觉是很重要的。”从开业之初,每天来来往往的客人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年轻人的茶友会,老粉再带新粉进来。撒拉亭每两周举办小规模的茶友沙龙,依次用十款不同的茶作为主题,邀请专业的茶艺师讲课。

来这里的年轻人既喜欢撒拉亭的茶也喜欢它的空间。“我以茶馆的角度出发,我的茶选择多,我们要求的就是好喝。好喝就行。”

对传统茶文化,韩瑞玲有自己的理解。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中国茶最美的魅力不是让人消极避世,”韩瑞玲不反对传统茶人喝茶时表现出闲云野鹤的态度,“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是闲云野鹤,都是像我们这样上有老下有小背负着责任和自己的爱好,这才是正常的人。”韩瑞玲不认为喝茶能够喝出“和敬清寂”,“和朋友在喝茶过程中想出一个新的想法来,把这顿茶喝赚了,才是中国人喝茶的真实状态。”

有些茶会禁止在茶席上谈论股票、谈论不愉快的事情,但韩瑞玲不这么理解,真正会喝茶的人通常是一边聊天一边喝茶的人。“我就是撒拉亭那一罐水,喝完之后你该炒股炒股,该干吗干吗。”

她看不惯“老男人玩茶”,比如在船木茶桌上喝茶,用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古朴风格的柴烧茶具,她受不了。

“你觉得美吗?反正我觉得不美。”

传递东方生活气质

南都周刊:什么时候喜欢喝茶?

韩瑞玲:三十岁以后,大概是生完孩子以后。

南都周刊:最开始是喝什么茶?

韩瑞玲:我第一次喝茶还是蛮搞笑的,在朋友的公司里面,铁观音、普洱、碧螺春,三种茶同时喝,我就醉倒了,一个大字躺下去。

南都周刊:从此很喜欢喝茶?

韩瑞玲:没有,从此很讨厌喝茶。后来是因为2008年去了云南茶山采茶,无意中引路的人刚好是云南普洱茶手工技艺非遗继承人,运气比较好,没有走弯路,知道好和不好是什么样子。

南都周刊:当时你想过要做茶吗?

韩瑞玲:有冲动,但没想过要做茶。一般人认为茶是高大上有文化高雅的,提升人的档次。其实撒拉亭来说,我们想要传递的是我们要的东西,更多是东方的生活气质。

南都周刊:为什么有这么多年轻人来?

韩瑞玲:我们从一开店的时候一直都有聚会,我们没有太刻意,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年轻人的茶友会,就是喜欢来这里,老粉带新粉。

南都周刊:为什么坚信会有年轻人来喝茶?这里的价格不便宜,和传统茶馆比完全是新的事物。

韩瑞玲:每个中国人的基因有茶的世界,只不过需要一个channel去点燃它,那个气场跟那个感觉对是很重要的。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我会碰这玩意。

南都周刊:开始的时候没人敢进吧?环境挺漂亮的,收钱很贵吧?

韩瑞玲:好好玩的,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地方适合谈恋爱,没有想过会有情侣进来,经常有人求婚什么的,年轻人,我们已经遇到好几单。而且我们这里很奇葩,有一天来的全是女的,有一天全是男的,好好玩的。喜欢撒拉亭的人很有意思,有喜欢到入骨,我们遇到过最古老的粉丝,隔三天来报个到,三天内必来。

南都周刊:那么多茶叶店,别人为什么要到你这里来买?

韩瑞玲:大家做法不一样,我的特点是我的茶选择多,我是以茶馆的角度出发的,一般做茶是以产地,比如做普洱就单做普洱,实际上人总不能天天喝普洱。我们的东西是注重设计。自己的茶具基本都是自己设计的。

南都周刊:这方面很多人都想得到,做出来能够成功的就不多了。

韩瑞玲:我是读设计出来的好吗?我大学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做陶瓷了。电烧柴烧我都有,就是没有原始人那种,不美,丑。如果这个东西不美,我真的会一脚把它踹死,美是有准则的,不能乱来的。古朴也有古朴的美,但是它已经古朴到不美了。

中国整个茶叶界就是

皇帝的新装

南都周刊:你觉得传统茶人是怎么样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韩瑞玲:他们也挺成功的,但是他们走的道路和我想走的道路不一样,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走他们的道路。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从来不会去诋毁传统茶人,因为他们有他们的逻辑,我有我的一套逻辑。

南都周刊:你强调的是形式上的东西。

韩瑞玲:形式跟内容是相辅相成的,他们认为茶人是要穿粗麻布的,我是一个时髦的人,我受不了。最重要的是大家对生活的态度不一样,我认为传统茶人对茶的态度是要表现出很闲云野鹤的状态。

南都周刊:有问题吗?

韩瑞玲:我从来不否认他们的态度,但我很清楚自己不是那样的人,绝大多数人都不是闲云野鹤,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背负着责任和自己的爱好。我觉得中国茶最美的魅力不是让你去逃避,生活这种东西就是先苦后甜,茶也是一样的。我对东方生活的理解从来不是消极的,而是很积极很入世的生活态度。

南都周刊:怎么在喝茶中面对烦恼呢?

韩瑞玲:你觉得我们现在喝茶在闲云野鹤吗?

南都周刊:有一点。

韩瑞玲:没觉得我们两个喝茶喝得很开心吗?

南都周刊:开心,和闲云野鹤式的聊天也没有本质的差别吧。

韩瑞玲:差别可大了,至少现在跟我聊有用的东西,你不觉得他们在茶馆里面聊的东西很不靠谱吗?经常聊古玩啊,大师啊。

南都周刊:但是传统茶会是有道理的,比如说禁止谈股票,禁止谈不开心的事情。

韩瑞玲:干吗禁止谈股票……

南都周刊:谈股票会妨碍你品茶。

韩瑞玲:才不是呢,你会因为你和老婆柴米油盐的冲突就不和她过日子了吗?想象的生活跟实际生活是两回事,我就是撒拉亭那一罐水,你该炒股炒股该干吗干吗。真正会喝茶的人通常是一边聊天一边喝茶的人,真不会喝茶的是蒙起眼睛的人。

南都周刊:撒拉亭倡导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

韩瑞玲:东方人的价值观和西方人是截然不同的,西方人的思维里面非A即B ,但是东方人的思维里面,出世是为了更好地入世,这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茶的价值观体现在东方人的价值观里韧性的美学。要是拿自己的短跟别人的长比,你就死翘翘了。

南都周刊:你对传统茶道的看法是怎样的?

韩瑞玲:我一直觉得很扯淡,“和、敬、静、寂”,我说有几个中国人是真的喝出了这一套玩意?你从福建喝到潮州,从潮州喝到四川都没有喝出这四个字来。绝大多数人是一起谈古论今,聊出个什么新的想法来,今天这个茶喝赚了很开心。这才是中国人喝茶的真实状态。

中国整个茶叶界就是皇帝的新装,所有人都说皇帝的新装很漂亮,但是没有敢说真话的孩子,因为说假话的实在太多了,真话都不敢说,怎么能振兴!

南都周刊:所以你的经营方式是真实。

韩瑞玲:真实就好了,不要装。

我们的办法是小刀割大树

南都周刊:中国茶行业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韩瑞玲:中国茶需要做的是接地气,但是接地气有很多种接法,他们把茶做成金融工具,中国人非常好赌,对金钱反应能力很快的,其实也无可厚非。像某茶企(编辑省略),就是一堆有钱男人的玩具嘛,跟我们小时候男孩玩公仔纸是一样的,只要找对他要的人群就好。但是你拍着公仔纸,又想做时尚的东西,很显然是两个套路了。

南都周刊:如何看2015年的行情?

韩瑞玲:我觉得是黎明前的黑暗,但是黑暗期有多长不知道,从钱的角度来说,我拿这个钱去投资别的生意一定比做茶挣得快,我只是因为好玩我就做了,所以没有觉得我多成功。如果从投资学的角度,我就是不成功的。

南都周刊:撒拉亭的茶不强调山头,为什么?

韩瑞玲:玩普洱有很多种玩法,到冰岛包一棵古树也好玩,但是我知道这种玩法适合玩家。撒拉亭一直以来对茶的理念的界定就是消费品,我们从来没有顾虑过我们的消费者特意去收藏茶。也有民间的传统我们也是尊重的,白茶在当地有自古以来的属性,五年的白茶就是药,消炎降温的。作为茶,我们鼓励的是消费品,只有用来喝的时候中国茶才能振兴。没有人藏咖啡,也没有人炒老咖啡。撒拉亭的理念,茶是消费品,我们没有鼓励藏茶。

南都周刊:也不强调古树纯料。

韩瑞玲:山顶老树跟人工培植的区别,这是撒拉亭承认的,两个味道确实区别很大。但拼配茶不一定就不好,很多时候能够弥补这个短板,对于你的口感没有坏处,我们要求的就是好喝。我们是拼配的就告诉你是拼配的,好喝就行。我们吸引更多的是实际喝的人,我们的办法是小刀割大树。

猜你喜欢

普洱茶馆传统
《成都老茶馆》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我在香江那一边
杯水车薪
少年力斗传统
苦普洱
2008《普洱》杂志
清明节的传统
北京的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