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学家也是吃青春饭的

2015-09-10李淼

南都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张嘉佳物理学家踢球

李淼

昨天,我在星巴克喝咖啡,拿起一本杂志,封面是畅销书作家张嘉佳。过去两年,他的一本书火了,人也跟着火了。今年,开始卖起小龙虾,起名为卷福小龙虾。据说张嘉佳吃遍几百家小龙虾,然后根据自己的总结做了一个新口味。我没有吃过卷福小龙虾,据吃过的人说,口味太甜,江浙风格。众口难调,也许适合我,但是我确实不那么爱吃小龙虾。

那本杂志的封面文字就是里面文章的标题:“不做大厨的导演不是好作家。”原来,职业初期,张嘉佳在电视台做过导演,后来离婚,导致他成为一个“言情”畅销作家。可见跨界并不是因为想跨界,而是自然而然地跨界。

我在广州图书馆做过一个演讲,叫做“不当诗人的作家不是好物理学家”,后来,诗歌岛为我做了一个活动,活动名字是“没有腹肌的物理学家不是好诗人”。你看,这两个标题点出我的四个身份:物理学家,诗人,作家,健身爱好者。

最近一位记者采访我,谈的话题也是跨界。最后他问:“李老师,知乎上有人谈论你,对你的诗人身份很羡慕。不过,有人担心是不是会影响你的科学研究。”我说,我不关心外行对我的担心,为什么?因为内行不会担心。这就像,没有足球运动员会担心马拉多纳现在将足球荒废了,因为老马老了,做做主持人或者教练更合适。

我是研究理论物理和理论宇宙学的,特别是理论物理,是个只青睐青春的饭碗。理论物理学家的鼎盛期是25岁到45岁。大牛如爱因斯坦和玻尔,过了50岁也做不出什么。玻尔很老实,干脆在50岁之后专注科学管理和社会问题,不是兴建研究所就是到处演讲。而爱因斯坦呢,勤奋于发现统一场论,却没有留下什么。

没有人担心退役的体操运动员荒废体操技能,这种青春饭的确很难在别的行业找到类似的例子,除了数理科学。在物理学中,老了还能做做实验。在其他行当呢?其实也有个别例子,比如股票经理人。凡是从事高强度体力或脑力工作的,基本都是吃青春饭的。

在我看来,一个人老了,总有几种更加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例如我现在从事的管理工作。当然,我并没有完全退出物理学研究,毕竟我的经验在那里,可以和年轻人合作交流。但是,我现在却将希望寄托在其他方面,其中一个就是文学。文学艺术,越老越好,这些领域存在所谓的晚期风格,比如贝多芬的晚期作品,莎士比亚的晚期作品,都是他们的巅峰之作。

我还可以做做别的什么。我在那次广州图书馆的演讲中说道:“年轻的时候我曾立志要成为爱因斯坦,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不切实际,就像一个刚刚进入体校学踢球的小孩想要成为大罗,成为小罗,或者是成为梅西一样,如果你不想成为他们,那踢球还踢个什么劲儿啊?但是你越踢越会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你想进入皇马进入曼联,首先你得踢进恒大吧!所以到了26岁,我就知道我成不了爱因斯坦了,因为26岁是爱因斯坦的奇迹年,这一年他发现了相对论,发现了光量子,发现了布朗运动的理论。我到26岁时虽然写了几篇论文,但是我什么也没有发现,就说算了,我不能成为爱因斯坦了。所以40岁之后,我心中的英雄变成了卡尔·萨根和戴蒙德,两位科学界的跨界英雄。”

最近,一个朋友圈里的人给我留言:“跨界什么的最容易成功了。”其实她并不知道跨界的艰难。为了进入每一界,你都要像当年进入自己的职业一样认真,花上好几年时间甚至更多,没有什么事情是靠天赋的,必须经过“一万小时练习”。

假如你要连跨好几个界,你就得花上比别人多得多的精力。别光看到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

我有了跨界的能力,我就不像很多同行一样害怕退休,害怕将来退休金缩水。我也不需要在“牛市”的时候去投机炒股,只要手艺在,就不怕没有饭吃。人们常说,祖师爷赏你这口饭吃,你要珍惜。

猜你喜欢

张嘉佳物理学家踢球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傅里叶
知止
《水天一色》《踢球的女孩》《傍晚》
再见,史蒂芬·霍金
异同
这脑洞开的,还能不能好好踢球了
张嘉佳《摆渡人》定档12.23
张嘉佳
嗨!你好《摆渡人》
像梅西那样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