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终总结:我看好中国,所以我看好一切

2015-09-10李淼

南都周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年终总结中山大学博文

理论物理学家,科普作家,现为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院院长。

很多人唱衰中国,鼓励大家移民海外,我却认为我们正处在中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生于这个时代却不待在中国,将来会后悔的。

又到了年尾,想起在北京时,单位要求每年都填一个年终总结表。表很简单,无非是写了多少论文,拉个单子,举出亮点;然后列出毕业研究生名单;再列出今年参加了什么国际会议,又加入什么国际学术组织,做了什么科普;最后,报告一下自己的思想品德。也就是一两页的表,但每年甚觉痛苦。现在,到了广州,不再做这种无聊的事了,觉得解放了。

回想起来,我后来只在2007年的博客上写过一篇年终总结,那篇博文居然点击量极大。后来想想,大概是很多人要写年终总结,百度一下,就到了我的博客,误以为这是一个范本可以照抄呢。翻检一下那篇博文,我原来写的是那一年我在博客上都关心了什么,列出了十条,其中第三条是这样的:

“李淼同学对多重宇宙论发生兴趣,开始巡回演出‘不只一个世界’,希望梦想照进现实,并与黄庆国等人发表文章驳斥了多重宇宙论的理论基础永恒暴涨论,见‘乱灌中’,严正维护了我奥运的主题思想:同一个世界。如你所知,近来我根据伟大的宇宙革命家霍金同学的理论,进一步论证了永恒暴涨的不可能,由于时间关系,论文可能要到明年才能面世。”

可见,2007年我是不相信多元世界理论的。直到2014年,我在腾讯大家上写了一篇文章,才终于相信了多元世界,原因就不在这里说了。

我相信,现在还有不少人享受着我在北京时的待遇,不得不写年终总结。

如果要总结一下我的2015年,我会说,这一年对我自己来说是相对平静的,几乎什么也没发生,除了年初开始为《南都周刊》写专栏,年尾为《北京晚报》写专栏。为《南都周刊》写专栏是很值得一提的事,因为我开始了我的写作转向,或者说又增加了一个维度。为《北晚》写专栏也值得一提,因为我想做回文青,这在腾讯大家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里充满了思想家,对文艺这件事不怎么看重。

可是我想说,和我有关联的一些人倒是有不少值得提的事,比如我们中山大学来了新校长,比如我们将在中大珠海校区建设规模庞大的物理与天文学院,比如这个新学院将有很阔气的办公实验楼。还有呢,我的两位学生入选了国家青年千人,我们院有三位申请人入选了国家青年千人,虽然这个名单还没有正式公布。还有,我过去的一位博士后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优秀青年。我想说,我的运气平平,但与我有关的人表现都非常出色。

我从来不避讳说我是个“爱国”的人,因为我看好中国的前途。一次在我的新书活动上,我说,很多人唱衰中国,鼓励大家移民海外,我却认为我们正处在中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在发生,生于这个时代,不在中国将来会后悔的。不错,我们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这样和那样令人不爽的事。可是如果你去美国,所有的事情都安排的井井有序,连几个月后看牙医都安排好了,有什么意思呢?在中国,没有人能够预知一年后的事情,但一年后总会更好,你可以做出改变自己甚至改变很多人的事情。在美国呢,你能做的不过是一年后增加薪水若干,而且几乎都是可以预测的。

做了2015年总结后,总该“展望”一下2016年。明年会怎么样?我们学院将会增加十名老师,也许二十名,还会增加十名特聘研究员,也许二十名。我希望再有机会引进几名青年千人,以及其他人才。我也许会漂到珠海,也许暂时还不会。“此心安处是吾乡”,我喜欢广州,也会喜欢珠海。我热爱中山大学,也会更加热爱中大珠海校区。

至于中国呢?也许经济继续下行,那不要紧,这是一个转型期的经济体必须经过的阵痛。今年屠呦呦老师获得了中国第一个科学诺贝尔奖,也许明年不会再有,但中国的科学一定会继续提升,越来越多的“流落”在海外的年轻人会回来的,因为只有这个国家还在继续加大科学和教育投入的力度。

我看好中国,所以我看好自己。我看好中国,所以我看好我们的年轻人。我看好中国,所以我看好广东和中山大学。我看好中国,所以我看好一切。

猜你喜欢

年终总结中山大学博文
第一次挣钱
年终总结来了!
我攒了一年的才华,都用在了年终总结上
The Progress of Self—Redemption
谁和谁好
如果养娃也需要写年终总结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于幼军 回归“书生”
中山大学
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