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梁:身陷囹圄的金融奇才

2015-09-10岑小瑜

股市动态分析 2015年44期
关键词:科系小册子庄家

岑小瑜

吕新建,在业界以“吕梁”的化名而人所共知,并以“K先生”的神秘面目出现在媒体上,其经历丰富。近不惑之年步入“庄家生涯”,正是他亲手导演了“中科系”从大牛股到大崩盘的股市世纪悲剧,而被称为“超级庄家”,“庄家教父”,也因此成为2001年中国最具有新闻价值的证券人物。

从财经记者到最具价值证券人物

吕梁早年当过自由撰稿人,舞文弄墨,他也曾是一个优秀的财经记者,《百万股民“炒”深圳》的长篇纪实报道,曾让他名声大振。从90年代前中期开始,吕梁沉寂下来,不再以文人身份在媒体上曝光了。从1996年正式算起,他先是搞咨询,后来也直接指挥一些资金的投资运作,还成立了以他的笔名命名的“K先生工作室”,写股评指导股民炒股。他在深圳、上海市场均有动作,到1997年还曾在香港市场有动作。

吕梁以K先生的名义,在对二级市场影响很大的《证券市场》周刊上发表了四次影响大的对话文章。然后他把发表的四次谈话,加上一些读者反应、附录资料,编辑成小册子在圈子里散发。小册子深蓝色的封面印有方形的“K”字标识,封面标题下的属名是“K工作室”。在小册子灰色的封底,一行黑体字写道:“K战略投资基金设计”,因此他有了“媒体操纵者”之称。

可以说,文人性情帮助他迅速成长为超级强庄,也导致了他“中科之战”的惨败。

超级庄家亲导“中科系”大崩盘

1998年,朱焕良到北京找到他,希望帮其“拯救”康达尔。据悉,1997年香港一场“禽流感”使得康达尔损失惨重,导致股价暴跌。当时朱掌控康达尔公司90%以上的流通盘,而康达尔的流通股占了该公司股本的29%。加上当时的吕梁已在投资界闯荡多时,积累颇丰,需求继续施展,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康达尔”之战。

最初两人签订一个“战略投资五年计划”,分工很明确,吕在前台找钱,朱在幕后收购。吕梁没有主要用自己的钱来与“朱焕良+康达尔”合作,而是写了一份详细的“长期投资”项目建议书来吸引了统称“北京机构”的众多追随者。在朱焕良配合和机构资金的支持下,吕梁接过朱手上50%的康达尔流通盘,先后两次安排收购康达尔34.61%的国家股,最终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和重组,同时,通过资产重组,把康达尔从一个养鸡企业改造成生物制药与高科技企业。事后有关人士计算,吕梁共动用了约17亿元的资金完成对康达尔的控制。1999年12月,康达尔正是更名为“中科创业”。据有关数据显示,吕梁通过倒仓方式,一度将中科创业的股价从17元左右拉升到84元一股。

1999年7月,吕梁注册了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中科”),之后开始复制康达尔。曾经玩转过中西药业、鲁银投资等等,于是“中科系”开始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

2000年2月,朱焕良在中科创业股价高位时疯狂套现并将部分资产转移到海外,“中科系”内部老鼠仓发生并不断蔓延,吕梁为了控制事态的恶化,下令在“中科系”内部查“老鼠仓”,此次命令被他自嘲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老鼠仓”事件涉及资金数目比他预估的要大,大规模平仓出货之后,便引发了崩盘。

不久之后,吕梁彻底消失了,但他留给中国股市的一堑永远不会消失。

猜你喜欢

科系小册子庄家
盐城大丰区开发设计小册子 助力三违行为治理
留 白
高考志愿填报:人生的第一个关键抉择
学生选择文理科的标准
学生选择文理科的标准
分析庄家被砸后自救操盘细节
如何识别庄家自救设下的陷阱
毛泽东早期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五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