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的智慧城市

2015-09-10黎林峰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5年7期
关键词:常态智慧建设

文|本刊记者 黎林峰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治理智能化的人本管理模式,标志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智慧城市的发展脉络

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运用这些先进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包括民生、环保以及工商业等各类经济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的呼声日益高涨。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地球” 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表达了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韩国提出了的“U-City计划”、新加坡则提出了“智慧国计划”。与此同时,国内不少公司也在“智慧地球”启示下提出架构体系,如“智慧城市5大核心平台体系”,在智慧宁波、智慧克拉玛依等项目得到实践,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陆续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到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确定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达193个,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陆续发布,这些重要文件对智慧城市建设均给予高度重视,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2014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等25个部委建立智慧城市部际协调机制和工作小组,协调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跨部门、跨领域的重大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东、中、西部地区,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也已开始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

智慧城市建设新常态

智慧城市发展至今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常态一:由概念走向实施。

如果说着早几年智慧城市还是概念探索阶段,当前智慧城市已经进入实际实施阶段。通过政府政策的推动、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已经逐步走向落地。各个城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需要,对智慧城市作出不同的解读和寻找不同的切入口。一大批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实施,丰富了智慧城市的内涵也夯实了智慧城市的基础,从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与积极参与。如江苏昆山的智慧城市的重要构成智能交通项目,将城市公共自行车出租点等相关内容整合其中,市民通过手机可以方便的就近找到公共自行车出租点,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得到广大市民的赞许。

通过对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由概念走向落地,与普通百姓的“亲密接触”,更促使智慧城市加快落地生根,逐渐枝繁叶茂起来。可以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智慧城市奠基,《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的发布,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路径、工作重点都做出了明确界定,智慧城市的标准也随之推行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主体逐步从一、二线城市延伸到三线甚至四线城市,城市一体化推进效应愈加明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常态。

新常态二:智慧城市面临长期的挑战。

两化融合的社会新常态下,通过顶层设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跟进、产业融合,智慧城市建设,赋予城市数据化、平台化、开放化和智能化的新功能,在一定时期内融合多方资源,有效解决城市化进程中诸如交通拥堵、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促进城市发展。但长时期内城市面临的人口膨胀压力与资源分配之间的矛盾、城市历史文化与现实的冲突与传承、城市传统产业向新产业的转型等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对城市建设提出的挑战将是长期和持续的,一言蔽之,智慧城市并不能一蹴而就解决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任何问题。智慧城市的本质上链接人与技术,关键着力点还在于人。因此,2015年政府报告明确:将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关键在于技术的运用完成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整合和交互,而深刻面对城市运营与人的和谐并不是技术本身能予以解决的。

另外,智慧城市建设本身面临建设资金、运用机制与体制、技术与人才等因素的挑战。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绕不开的难题。

新常态三:应用贴近民生。

从智慧城市的概念到落地,智慧城市的主体格局也在不断地调整中,无论是新晋申报的各地试点城市还是方心未艾的PPP模式,均从点面开始布局。具体到一座城市,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优先得到设计和实施,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房产、智慧城管、智慧旅游等等进一步壮大发展。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腾讯的马化腾带来了包括《关于运用移动互联网推进智慧民生发展的建议》。马化腾认为,利用移动互联网带动和促进交通、医疗、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均等服务水平、实现信息普惠全民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百度的李彦宏则表示,希望设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大脑”计划,推动中国人工智能的跨越发展。李彦宏表示,所谓“中国大脑”,其实是做一个“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即以智能医疗诊断、智能无人飞机、军事和民用机器人技术等为重要研究领域,建立相应的服务器集群,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搭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然后开放给社会各个层面,包括科研机构、公司,甚至是创业者,让大家在这个大平台上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和创新”。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能带动GDP增长388亿元。毫无疑问,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新常态的重要内容,互联网几乎覆盖了城市智慧化的每个角落,并不断向金融、电信、零售等城市民生的多个行业渗透,成为这些重点领域改革的技术推动力。

新常态四:城市公共资源数据开放性。

淘宝每天数据量超过50个T;百度每天约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几十个PB数据;腾讯每天1千亿次服务调用、5万亿次计算、300G存储量;国家电网到2012年10月信息系统累计产生大数据2PB;联通用户上网记录83万条/秒,对应数据量3.6PB/年;交通银行每日约处理600G数据,存量数据超过70TB;公交一卡通每天刷卡量4000万次,地铁1000万次……

在物联网时代,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常常相提并论。智慧城市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架构了智慧城市。每天面都天文数字的数据量,如何运用这些数据加以分析、归类,用于城市管理运营,引导、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毫无疑问,在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下,政府是数据的最大拥有者和受益者。在物联网时代,城市数据已经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资产。开放数据检验智慧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认为,开放政府是智慧政府的前提。政府开放数据,才能使智慧城市的数据收集更全面。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重要政策、法规出台要科学解读,对重要吁请和社会热点问题要积极回应,这是智慧城市管理者的应尽义务,目前我国政府在开放数据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大数据的利用,首先要求政府原则上该公开的必须要公开,要保密的只是少数。邬贺铨认为,当前我国在城市开放数据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还需通过深化改革来推动政府数据的开放和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毫无疑问,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开放数据将成为新常态之一。

新常态五:政企协同激活城市能量。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城市要素、智慧经济与人文价值的组合,智慧城市建设周期长,不仅前期资金投入和基础建设任务繁重,而且需要调动财政、公安、交通、旅游等多个行政部门的协同配合,单靠任何一方单打独斗都无法系统支撑智慧城市蓝图。政企合作模式有利于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整合产业优势资源,促进服务型政府改革和城市公共服务健康发展;而企业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能整合、公共服务应用和智能管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智慧城市蓄积着千亿级市场,2014年起,国内外传统电子和家电厂商集中式轰炸展示家庭互联网概念产品;谷歌斥巨资收购NEST;城市与企业的全面战略合作等等,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都有政府力量做牵引。因此,政企协同能借助市场和资本力量,将市场机制和经营理念引入城市运营,既能拓展城市管理的综合资源集成,又能增加城市管理的能力和品质。

智慧城市不能没有灵魂

不断发挥的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在城市智慧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了智慧城市发展,可以说技术构成了智慧城市的骨架,完成了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飞跃发展。可以预言,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大量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智慧城市建设将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迈进。

技术推动、政府主导的格局下,不容忽视的依然是人的因素。在技术层面,人始终是技术的掌握主体、新技术的发掘主体和推广应用主体。技术人才对智慧城市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各项技术的应用最终依然是要实现“人生活的和谐”这个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智慧城市应当坚持人本原则,以服务于人为己任,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因此,智慧城市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关注技术进步,也要关注人文要素、生态文明,使城市成为服务多元化的魅力集合体。

最后,智慧城市在各项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在人与技术的和谐统一下,最终要实现城市中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健康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社会不断迈进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猜你喜欢

常态智慧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努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