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心脏远离“三大杀手”

2015-09-10

家庭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心脏病心衰心脏

心脏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心脏又是一个特别容易受伤害的器官,吃得太多、睡得太少、工作太累、运动过量、滥用药物,或是忧思悲愤等,都会伤害心脏,导致“心碎”、“心衰”,甚至是心脏性猝死!本期特别策划,我们邀请国内著名心脏病专家、上海市心衰中心副主任、上海东方医院心脏医学部副主任范慧敏教授给大家讲讲如何健康生活,保护好心血管系统,远离心脏的三大杀手:心碎综合征、心脏性猝死和心力衰竭。

心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提供压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然而,心脏又是一个特别容易受伤的器官,很多生活上的细节,如吃得太多、睡得太少、工作太累、运动过量、冷暖过度、滥用药物,或是情绪上的忧思悲愤等,都会伤害心脏,导致心碎综合征、心力衰竭,甚至心脏性猝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心碎”、“心衰”、“心脏性猝死”这“三大杀手”,掌握保心护心的方法,健康生活,确保心脏健康!

“心碎”是种病

大家都知道,心脏不仅仅是一个泵血动力机,它还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各种情绪的智能器官。积极的情绪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消极情绪则会损害心血管系统。

我们常说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7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大类。积极情绪可促进机体功能活动良性循环,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而当我们处于愤怒、抑郁、焦虑时,如果是在可控程度内的消极情绪,身体会进行适应性调节,不会致病;但暴怒失控或长期的消极情绪会引起心跳加速,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严重的还会引起异常血脂升高,并激活血小板,促进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还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早搏、心房颤动和室速室颤等室性心律失常,最终引发猝死。研究提示,容易发怒和充满敌意性格特质的人,敌意和发怒的程度越高,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也就越大。

至于悲伤难受,即人们口中常说的“心碎”,在现实生活中也能真的让人“心碎而亡”。据外媒报道,英国一个男子就因为妻子罹患肺癌去世悲痛过度,几个小时后死于“心碎综合征”(发表于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将由悲痛或震惊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和呼吸短促等一些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称为“心碎综合征”。从症状上看类似急性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中女性占80%以上)。

“心碎综合征”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曾遭受严重的精神或躯体刺激,情绪波动过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水平迅速增高(比正常时高30倍,甚至比心肌梗死时还要高4~5倍),影响心肌的正常活动,或令毛细血管收缩,使得心脏上半部突然收缩,心脏跳动能力突然减弱,造成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如剧烈胸痛或呼吸困难。

“心碎综合征”的发生与性格有关。美国学者最早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A型性格表现为急躁,易冲动,缺乏耐心,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等;B型性格为从容不迫,有耐心会容忍,不争强好胜,会安排作息。A型性格容易患“心碎综合征”。

预防“心碎综合征”,平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想哭就哭出来。有研究发现,动情而哭时,会分泌更多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有助去除体内因负面情绪而分泌的化学成分。如果总是忍住不哭,身体更易受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2.心怀感恩,知足常乐。研究显示,爱、感激和满足这样的情感,都会刺激人体分泌激素,使神经系统放松,减轻压抑感,体内各组织的含氧量也会显著增加,就像经过了康复治疗一样。心电图还显示,人在心怀感激时,脑部和心脏也有同步电流活动产生,从而使相关器官的运转更加有力。

3.学会用兴趣爱好缓解坏情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摆弄花草、与宠物玩耍、唱歌、跳舞、摄影、下棋、练习书法等来转移不良情绪。没有什么爱好的也可以做点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比如打沙袋,或者跟朋友倾诉一下,哪怕痛快地哭一场也行。

心脏病一般会给患者留下永久的伤害,其病情不易好转;而“心碎综合征”患者的心脏不会受到永久伤害,通常在接受住院治疗,并经过卧床休息后,病情可以好转。

难治的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心脏充盈或者泵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要及早预防。

心脏性猝死是一种急症,而我们平时见得更多的是一种慢性心脏病变,这类患者如果不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最终将会引起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心衰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以及水肿等,是当今最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由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等引起。

心衰是一个渐进发生发展的过程,按最新的中国心衰治疗指南,从心衰的危险因素到终末期心衰,可分成4个阶段:

一期是指患者出现引起心衰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心肌病家族史等,但没有心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

二期是患者虽没有心衰的症状或者体征,但已经发展成为结构性心脏病,包括左心室肥厚、无症状的瓣膜病、既往有心肌梗死史等;

三期是患者已经罹患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目前或以前有心衰的症状或者体征;

四期则是指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患者反复住院,不能安全出院,需要特殊干预。目前主要通过植入人工心脏或心脏移植才能继续维持生命。

从上述可以看出,心衰的预防要从头开始。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年会上公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在45岁前能够预防或推迟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发生,接下来的11~15年将不受心力衰竭困扰。而国内最近一项对9万余名国人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中有近3/4的人存在不健康生活习惯,由此带来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心衰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增加。

心衰难治,是因为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脏疾病,而是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及高血压病等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而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疾病,最终的归宿都是心衰。因此心衰的治疗,在临床上不能按原有的内、外科单一模式进行治疗。

心衰治疗有一个误区:有些患者不论自己是何种病情,都坚决排斥心外科手术,很多都是因不了解而产生的讳疾忌医。实际上,大多数的结构性心脏病或者冠心病患者,只要及时进行针对病因的手术治疗,都可以实现术后高质量的长期生存。国际上,心衰外科已经成为一门非常成熟的学科,心外科手术对于改善心脏功能、延缓心衰进展的作用非常明确。国际文献数据表明:对于瓣膜病诱发的心衰,手术风险为3%~6%,不做手术的5年内死亡率超过80%,术后的长期生存率超过80%;对于冠心病诱发的心衰,不做手术者在3年内的死亡率达到20%,术后长期生存率则超过80%,远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52%。

一句话,心外科手术的风险并非想像的那么大,但治疗效果却比其他方式好很多。对那些确定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心衰患者,可以直接转诊到心外科。

心衰患者的手术不同于常规的手术,患者的恢复过程慢,各种不适增多。心衰患者术后都会出现一定的睡眠不佳、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等不适症状,对于这些症状,西医治疗的方法非常有限,如能联合老中医专家,一起查房、定期会诊,对患者施以中药进行康复调理,可使患者更快恢复。

值得欣慰的是,新技术也为心衰治疗带来曙光。上海东方医院心衰专科开始尝试使用干细胞治疗心衰新技术。引入细胞膜片技术,利用干细胞修复已经损伤的心肌,从而改善心脏功能。该项目今年已经在卫生计生委备案,并通过伦理审查,目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可以预期,心衰干细胞治疗的春天即将到来,这将对心衰的综合治疗产生极大的影响。

此外,上海东方医院改变目前心力衰竭的诊治模式,引入“疾病管理”理念,将目前心力衰竭以每次医疗处理视作相关分析单位转换,将患者疾病视作一个分析单位,在政府健康保健实施机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社区服务中心、家庭签约医生、心力衰竭门诊、心脏中心),为患者提供基于指南的最佳治疗方案,建立起心力衰竭的管理体系,为每位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有尊严的医疗服务,可大大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次数与医保花费。

日趋年轻化的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非暴力性自然死亡,发病突然,出乎意料,进展迅速。

在美国,每年有45万例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相当于每80秒钟发生1例,我国猝死总人数为54.4万人/年。

(编者注:从上面的数据看,中国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人数比美国多,但实际上,由于两国人口基数的巨大差异,中国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比例要比美国低得多。当然,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应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哪些人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呢?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可见,心脏性猝死大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身上,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及并发症、尤其是有心肌梗死病史者,以及冠状动脉起源与走行异常、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炎患者等。其他原因包括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也可发生心脏性猝死。当处于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或合并高龄、高血压、左室肥厚、心室内传导阻滞,并伴有吸烟、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时,极易导致猝死的发生。

需要警惕的是,冠心病患者正日趋年轻化。调查显示,公司白领、媒体工作人员、科研人员等脑力劳动人群已成为高发人群。而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等。

有研究表明,血压每增加5mmHg,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将增加20%;总胆固醇越高,冠心病的死亡率越高;男性吸烟者发生冠心病猝死的风险比不吸烟者增高10倍,女性增高4.5倍。血糖越高,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越高,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减小冠心病的死亡率。

尽管上述危险因素早已公布,然而,我国职业人群心血管风险认知水平堪忧。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1%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罹患高血压,14%的人吸烟,21%血脂异常。约有7%的被调查者从未测量过血压,23%没测过血脂,17%没测过血糖。知道吸烟、大量饮酒、饮食中缺乏蔬菜水果、糖尿病等因素与心脑血管病有关的人都不足40%。此外,89%的被调查者了解胸痛和胸闷等是冠心病发作的表现,但仅31%的人知道,当怀疑冠心病发作时应叫救护车送去医院;认为应自行去医院的比例最高,为42%;仅有9%的人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30%的人知道在怀疑冠心病发作时应服用硝酸甘油;23%的人知道猝死的主要死因是冠心病。

预防心脏性猝死要留心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定期检查,及早治疗。

发生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诱因有过度疲劳、情绪激动、饱餐后、睡眠差或持续紧张工作等。此时心脏会发出一些信号,但是往往会被我们忽略而失去有利的治疗时机。

当我们遇到下述信号时,要特别当心:

1.因为劳累或精神紧张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闷痛、或者紧缩样疼痛,大汗或濒死感,或者体力活动时胸闷、气促、心悸,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2.熟睡中突然被憋醒,感到胸闷、憋气,坐起来后会好一些;

3.有时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往往误认为是消化道症状;

4.出现牙痛、咽痛、头痛、颊肌酸感时,尤其是老年人,或者有左肩、左臂疼痛时易误诊为牙痛、咽炎等;

5.有时候会表现为头晕、头痛、眼前发黑,伴大汗淋漓;

6.原有心绞痛症状加重,发作频繁,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即就医进行心脏检查。不论是否为心脏的问题,只要症状严重,持续不缓解,均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

心电图、心脏超声、活动平板试验、冠脉CTA(心血管造影)等,尤其是冠脉CTA,简单易行,无创伤,可以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通过上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心脏的异常情况,及早干预,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八步护心法”保心脏健康

对于心脏病的预防,目前的方法较多,效果都不错。不过最重要的是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最新推出了“八步护心法”,值得大家学习。

第一步: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饱和脂肪所占比例不要超过10%,并尽量少摄入反式脂肪。为了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量,最好多选择鸡肉、猪里脊肉和鱼,以及低脂或脱脂奶制品。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烘焙食品,因为此类食物往往含有大量反式脂肪。

第二步:保持健康体重。

保持健康体重最好的方法是循序渐进地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比如,每天尽量多活动身体,多吃水果和蔬菜。即使体重只减轻5%~10%,也会显著促进心脏健康。

第三步:尽量使用健康食用油。

在日常烹饪方面,无论烧菜还是凉拌都应该选择能够使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最小化的健康油脂。比如,低芥酸菜籽油、玉米油、橄榄油、芝麻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等。另外,食用油不可过量,因为1汤匙食用油含热量大约120卡路里。为了增加菜肴风味,不妨挤点柠檬汁,既无脂肪,也不会增加热量。

第四步:偶尔吃点黑巧克力。

巧克力因其中富含营养物质类黄酮而备受媒体关注。发现于巧克力、红酒和咖啡中的类黄酮有益血管健康,可降低血压、改善心脑血流、减少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每天吃1盎司(约合28克)黑巧克力(不含焦糖等糖类),有益心脏健康。

第五步:尽量在家吃饭,少下馆子。

研究发现,在家吃饭是比外出就餐更有益心脏健康的饮食习惯。原因是,家庭餐在食物选择和食物制作方面都有更大更多的控制权。比如,在家烧饭,可以以烘焙替代油炸,以调味料取代部分食盐。

第六步:积极锻炼。

美国心脏学会研究数据显示,保持更活跃的健康生活方式的保健作用与某些降压药一样有效。积极锻炼还可以提高“好”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天做中等强度有氧运动30分钟,或每周运动至少150分钟。完成美国健康指南提出的这一定量健身指标并不困难。不过,对于一些忙碌人群来说,这也许是一大挑战。但是,专家表示,每天3个10分钟运动,同样可以达到30分钟有氧运动的效果。具体方式包括:上班途中及午休时间快走、逛商场多走路以及多爬楼梯等。

第七步:控制食盐摄入量。

吃盐过多可引起血压升高,导致心脏病风险增加。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少于1.5克。罐装蔬菜、金枪鱼及豆类等食品,先水冲再食用,可使钠减少40%。

第八步:培养个人爱好。

研究发现,养花、养宠物、参加合唱团或公益组织等活动,能降低脑卒中和心脏病风险。这些活动有助平稳血压,改善应激性激素对血管的伤害,特别适合心脑血管患者。

猜你喜欢

心脏病心衰心脏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心脏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