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行葡萄生产标准化,实现葡萄生产安全优质高效

2015-09-09刘凤弼杨爱兵赵健敏王家祥陈学辉

河北林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宾川宾川县葡萄

刘凤弼 ,杨爱兵 ,赵健敏 ,王家祥 ,陈学辉

(1.宾川县金牛镇农业组,云南 宾川 671600;2.宾川县农技站,宾川 671600;3.宾川县农业局,云南 宾川 671600)

1 宾川—天赐的优质葡萄产区

1.1 优越的气候条件

宾川县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的东部,坐落于金沙江南岸,是一个南北走向的干热河谷,属于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类型,年降雨量530mm,日照2719.4h,平均温度18.2℃,昼夜温差15.5℃,雨季主要集中在7~9月,是有名的“天然温室”。葡萄种植区海拔跨度1200~2200m,主要生长季节2~6月,光照好又少雨,高于35℃的天气少,是难得的优质葡萄产区。全县种植葡萄近1.33万hm2,年产值近30亿元。以生产鲜食葡萄为主,主栽品种为红提、夏黑、维多利亚、克瑞森。宾川6、7月上市红提达1万hm2,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早熟红提基地,2012年建成“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并实现水果出口基地整县登记备案。宾川被专家学者誉为“高原葡萄城,南国吐鲁番”。县城所在地金牛镇被农业部授予“葡萄一村一品示范镇”称号,名副其实的“葡萄之乡”。

1.2 干净的产地环境

宾川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规模的工矿企业很少,城镇生活废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宾川葡萄绝大多数种植在平坝冲积黄沙土或山地红壤土,部分种植在水稻土、白泥土、胶泥土上。经全面普查,没有发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葡萄生产用水以洱海水为主,库塘蓄水、山泉水与井水为补充,水质均达2类以上。在农产品出口基地整县备案项目中经大理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抽查,符合果蔬无公害生产要求。

2 葡萄生产标准的制定,确保了葡萄产品质量安全

宾川葡萄生产栽培技术,始终围绕优质、安全、高效的目标,从多个方面开展研究,经过17a的积淀,在质监局与农业局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了综合技术标准的制定与示范,确保了葡萄产品质量安全。2013年,《宾川鲜食葡萄生产技术综合规程》被省质监局批准为云南省地方农业规范。

2.1 主要栽培葡萄品种的质量标准

为达到标准穗型,成熟一致,外形美观。红提、克瑞森采取锥形整穗,开花前控制穗长10~12cm,侧穗4~8个,生理落果后立即进行二次整理,红提每穗留果80~100粒,克瑞森每穗留果100~120粒;夏黑采取圆柱形整穗,花前控制穗长8~10cm,去副穗、穗尖,回缩侧穗留1台小穗,生理落果结束疏除过密小果,每穗留果80~100粒。宾川县主栽品种红提、夏黑、克瑞森葡萄质量标准见表1。

表1 宾川县红提、夏黑、克瑞森葡萄的质量标准

2.2 宾川葡萄生产管理技术标准

2.2.1 土壤管理标准

新建葡萄园,按定植规格开挖宽80cm×深60cm的定植槽,定植槽底层回填30cm的表土,同时放入树木枝杆、秸秆等,667m2用圈肥5t或者草煤10t更好,最上层回填30cm的生土,表层施精制有机肥3~5t,墒型适度隆起20~30cm。

老葡萄园,离树干50cm处,开宽20cm,深40cm的沟,667m2沟施精制有机肥1~2t或者堆焐发酵的圈粪3~5t。同时采用生草、间套种绿肥或其它矮杆植物,推进田间生态小循环,实现可持续生产。

葡萄园土必须每年翻耕2~3次,10~11月翻挖晒田,5月浅挖促根(小幼果期或者套袋后),8月(采果后)开沟施秋肥。

2.2.2 产量控制与群体数量标准

新建葡萄园的定植规格为行距2.5~3.0m,株距0.8~1.2m。标准的群体数量设置:667m22500~3000枝,每枝40~60叶,1枝1穗,红地球和夏黑每穗80~100粒,克瑞森100~120粒。红地球12~15g/粒,夏黑8~9g/粒,克瑞森6~7g/粒。不同架型的叶片分布。“Y”型架式的枝条主梢有叶15~17叶,副梢留3叶,总叶片数保持60片以上。篱架栽培时,红地球与克瑞森40叶/枝,主梢总叶节12~14个,穗位下不留副梢,穗位上4节长放副梢留3~4叶,以上副梢留一叶。夏黑25叶/枝,穗位上4节摘心,穗下不留副梢,穗位上4节副梢留1~2叶,顶上倒2节的副梢作为延长枝至顶,枝上的副梢同样留1叶。

2.2.3 葡萄“三带”整形与“Y”架型设计标准

葡萄架式采用大“Y”架,立柱高2.4m,入土50cm,架高1.8m。1.2~1.3m高度30cm横档双钢线布置,1.5m高度90cm横档双铁线布置,1.7~1.8m高度用钢管连贯立柱,在立柱两侧1.1m处从横梁下吊一根铁线作第三台架线或者采用“V”型钢结构固定。干高1.2~1.3m,“V”型上口宽2.2~2.6m,通风带0~1.2m,挂果带1.2~1.5m,生产带1.5~1.8m。

夏黑与克瑞森幼树定干“一字”形或“H”形定。健壮的幼树1.2m高度处摘心,留2枝平行成“一字”绑枝,相邻枝相距10cm时摘心,15cm间距留1个副梢,副梢4叶摘心,顶芽延长至满架。红提在1.2~1.3m高度摘心以后不采用一字横绑,采用双主枝“V”型布置,7叶摘心,基部2个副梢,留4叶摘心,主枝顶芽延长至满架,副梢顶芽2叶反复摘心老化,两侧成斜面扇形结构。老园改造的在隔行挖出之后,同样以1.2m高度定干,用1.2~1.5m间的花芽来进行生产。冬剪预留芽量为设计穗数的2倍。冬剪母枝留2~3芽修剪,667m2留芽量5000~6000芽,2000~2500个挂果母枝。

2.2.4 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与施肥标准

针对化肥使用过多的问题,我县全面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发展间套种、种植绿肥、减少化肥用量等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确保土壤的持续生产能力,提升葡萄产品质量。按照水肥不分家的原则,围绕葡萄生长期水分调控基本遵循前干中湿后控的目标,即:破眠一次透水到开花适当干,幼果期保持湿润,上色后干湿交替到修剪,进入雨季注意排涝这一原则。经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完成了《水肥一体自压滴灌技术规范》。形成了宾川红提葡萄水肥一体施肥时期与数量标准。2015年,《水肥一体化自压滴灌技术规程》也已被批准为云南省地方农业规范。见表2。

表2 宾川红提葡萄水肥一体施肥时期与数量标准(简表) 单位:kg

2.2.5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规范与化学防治标准

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抓住关键时期和部位,改进施药手段,提高防治效果。以保健栽培为基础,把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农科院葡萄病虫害防治中心的指导下完善了《云南省宾川县红地球葡萄病虫害防治规范》和《云南省宾川县露地套袋栽培红地球葡萄病虫害规范化防控挂图》,通过加强培训和示范带动的方式,全面推行葡萄病虫害的规范化防治,确保葡萄用药安全与产品质量安全。宾川葡萄经大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烯酰吗啉、二甲苯嘧菌胺、二硫化碳、腐霉利等19种葡萄常用农药的残留检测,腈菌唑、二硫化碳、己唑醇等14种未检出,烯酰吗啉、腐霉利、多菌灵等5种检出残留均在0.04mg/kg以下,安全性远远超过无公害要求,达到了绿色食品水平。

首先,加强钙、镁、硼、锌、铁中微量元素的使用,克服缺素症;其次,安装杀虫灯的基础上,悬挂黄、蓝板与性诱剂;第三,进行规范的化防保护;第四,适时采用白色防水袋套果穗。宾川县葡萄病虫害防治规范见表3。

表3 葡萄病虫害防治规范

2.2.6 葡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严格执行《宾川县植物生长调节剂管理办法》(暂行规定)。破眠时用25%单氰胺6~7倍液在萌芽前30d涂抹挂果母枝上的冬芽。红地球与克瑞森使用生物源GA3膨果,红提在横径1.2~1.4cm大时用20mg/L浸果1次,克瑞森在横径1.2cm大时用16mg/L溶液喷果1次;夏黑在谢花后第3天CPPO 2mg/L+GA312.5mg/L浸穗,7~10d时CPPO 5~6mg/L+GA312.5mg/L浸穗。葡萄产品经大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使用膨大剂除赤霉素不用检外,CPPO未检出。

3 推行标准化栽培,葡萄产品更安全更优质

3.1 全面推行标准化栽培

自2012年以来,宾川县全面推行葡萄标准化生产,完成篱架改“V、Y”型架3300多公顷,达26%;控产提质,定量栽培的有6667多公顷,超过50%;采用滴灌施肥,水肥一体技术应用8000多公顷,达60%;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超过1万hm2,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有效地保障了葡萄产品质量的安全。

3.2 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

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了产品是否安全。首先是农药,其次是化肥。针对农药的问题,宾川在建设全国农产品安全示范县的过程中,全面禁止了61种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做到源头上抓备案,终端抓销售抓台账,农户葡萄园抓农事操作记录。

3.3 严格抽检,强化监管

在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的运用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下,几年来宾川葡萄检测合格率达到99.8%以上,抽检基数样品每年在2000个以上。单项目检测也充分说明了葡萄标准化生产完全能够实现葡萄产品的更优质更安全。

4 不断创新葡萄栽培技术,进一步推进葡萄的标准化生产

4.1 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栽培技术的提升与应用

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栽培技术是集简易大棚、避雨栽培、水肥一体技术、三带整形技术、树相栽培、数字模式结构、病虫害规范化防治、土壤改良、间作套种等有机集成的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

4.1.1 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栽培技术的由来

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栽培技术是针对宾川区域原本单篱架高密度栽培模式提出的。分3个部分:一是单幅连棚,针对低海拔区域的早期提温防寒和高海拔区域的避雨防病、防冰雹来设计应用的。二是降密提质,针对目前大面积生产中,行距小,采用单篱架或单篱双臂整形,无法实现斜平枝条,而提出扩大行距,提升架式,斜平枝条,完成“三带整形”,以此来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葡萄的外观色泽和内在品质,实施品牌销售。三是促早熟,针对金沙江干热河谷1600m以下区域来定位,该区域自然情况下于6月上旬到7月上旬开始成熟(早熟品种6月上旬,红地球7月上中旬),通过连棚防寒,破眠促早,提架降产等综合技术的应用,把成熟期提早到4~6月(早熟品种4月下旬,红地球6月中旬),以填补我国和周边地区的鲜食葡萄市场空白,错开7~8月的销售高峰期。

4.1.2 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栽培优点

一是在1600m海拔以下区域实现极早熟栽培,4~6月上市;二是利用葡萄标准化生产,实现葡萄品质外观的一致性;三是大“Y”架的枝条布局,能从根本上解决日烧和气灼的问题;四是“三带整形”以后,明显的减轻了病虫害的危害,可以节约农药30%,节约化肥40%;五是副梢自剪和半机械化操作,省工50%;六是扩行后进行间套种,提升综合效益;七是秸秆还田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八是地表生草,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盐害的问题;九是减少农药、化肥投入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十是用于避雨栽培,既减轻葡萄病害,还能预防冰雹的灾害。

4.2 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的引进与实践

4.2.1 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的引进和示范

2014年7月8日至7月11日,由大理州人民政府领导牵头组织,县委、县人民政府分管联系领导带队,大理学院教授、县农业局、金牛镇政府主要领导和纳溪河葡萄研究所、宏源专业合作社以及华侨庄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加的考察组一行13人赴上海交大进行考察学习。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学习了上海交大葡萄种植实验基地、马陆农家苑葡萄园、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张家港七彩明珠农业科技园,并与学院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参观了学院的试验基地,对根域限制栽培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回来后,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指示和要求,按照“行政推动、科技支撑、企业化运作”的思路。宾川县农业局、金牛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纳溪河葡萄研究所、宾川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宾川县宏源合作社等积极开展根域限制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目前全县已示范13余公顷。

4.2.2 主要几个试验栽培模式的实践

一是塑料容器盆栽模式,圆形,直径1.2~1.8m,高 0.6m,葡萄定植规格(6~8)m(株距)×(2.5~3)m(行距),配套简易大棚。二是箱筐式,方法是平地红砖砌垄箱,高60cm,长宽(2×2)m和(2×3)m,葡萄定植规格 8(株距)m×9(行距)m,配置标准大棚。三是沟槽式,深60cm,宽1.2m,葡萄定植规格有 8(株距)m×3(行距)m、6(株距)m×3(行距)m、4(株距)m×2.5(行距)m 3种模式,配套简易大棚和单幅棚。根域限制栽培主要措施:一是开挖沟槽,并且纵横贯通;二是沟槽底部平铺3丝底膜,放置排水管,排水管连接至落水井,排水管末端设置检查孔;三是回填营养土以本土与秸秆腐熟有机肥体积比1∶1混合;四是平棚架式,配合标准棚设置。

4.3 宾川错季葡萄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4.3.1 宾川错季葡萄栽培的提出

在进行葡萄栽培时,通过设施和栽培的手段,人为的根据市场进行的成熟期的安排,广义是讲错季葡萄栽培就是让葡萄成熟期提前或者延后均属于错季栽培,即错开正常生长季节的意思。而狭义的讲是宾川县部分地区为了避开8月的葡萄销售高峰,主动放弃第一次果,进行重新培养枝条于6~7月夏剪组织生产的延迟栽培方式。宾川地区冬、夏短,春、秋长,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为错季栽培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当年正常生长的枝条,到6、7月枝条中上部0.8~1.0cm粗,半木质化时进行修剪冬芽萌发以后成花率在90%以上。

4.3.2 宾川错季葡萄栽培主要技术

根据预定上市期合理安排生产。每公顷培养4.5个枝条,根据架型设计,在预定的挂果部位摘心,枝条均进入半木质化以后修剪逼发冬芽。配套小雨棚避雨防病、小花分化期适时摘心保穗、分穗期适当拉穗、严格规范的病虫害预防、平衡施肥等关键技术措施。

4.3.3 宾川错季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

自2010年试验开始,4a来共示范推广500余公顷,其中早熟栽培333余公顷,延迟栽培167余公顷(含二茬果)。均价10.8元/kg,总产值1.58亿元。

猜你喜欢

宾川宾川县葡萄
当葡萄成熟时
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
宾川行(三首)
宾川行(四章)
宾川,我們在詩行上相遇
浅析宾川县小Ⅱ型水库养殖罗非鱼越冬技术
宾川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宾川县总工会:积极安排部署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等三则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