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信息化带动民生

2015-09-04卢时彻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5年7期
关键词:惠民城镇体制

文|卢时彻

3月27日,“2015首届中国信息惠民大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信息协会会长卢时彻作了“以信息化带动民生”主旨演讲。

城镇信息化战略的提出

近年来,城镇信息化受到中央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测绘局等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城镇信息化发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和试点任务。建立了诸如智慧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等类型众多的试点示范工程。显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企业和智慧团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城镇信息化上。这已成为深化改革的日益重大的特征。它导致了城镇成为中央和地方相结合,调动各方面力量进行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创新的试验场。

从总体上看,城镇信息化实践是国家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城镇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抓手,自上而下摸索差异化的典型经验和体制模式的三大特征。

首先,城镇信息化突出以城镇为中心的改革实践。按照我国的区划,城镇处在条、块的结合部,纵、横信息的交汇点。一方面较易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放宽政策,自上而下的先行先试。另一方面,作为体制改革的原型试点,城镇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备体制调整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典型条件。为此,城镇在体制创新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卢时彻→

其次,从国家的立场看,城镇信息化强调从国情出发,自下而上摸索制度创新。正如我国民主革命成功,不是依靠城市暴动,而是农村包围城市,经济改革起点不是自顶向下的冷却疗法,而是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自下而上的扩展,完善的进程。城镇信息化突出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只有通过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历史背景不同地区的政策性试点,才可能摸索出差异化的典型经验和相适应的体制模式。

城镇信息化实践的第三个特征是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改革。依据信息化在激活内需潜力,催生、引领体制机制优化的先导作用。我们可以立足改革的全局,将城镇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依此统筹城镇的发展思路,将电子政务对政策环境的建设,电子商务对城市产业链的提升,电子社区对民生需求的再组织有机统一起来。

综合上述,我们将以城镇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抓手,自下而上进行综合体制创新试点,成为城镇信息化新科技战略,它是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形势下,国家应对体制的严峻挑战所采取的重大战略步骤。

信息惠民工程在城镇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实施城镇信息化战略亟待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城镇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角度,如何统筹关于智慧城市、宽带城市、人文城市、绿色城市等相对独立的理念和政策要求,确立实施的主线。第二,从工程实施的角度,如何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统筹结构,对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强化多部门协同服务。第三,从开放政策角度,如何确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动力机制,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模式。

总体来看,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完整的思路和综合的实施方案,而信息惠民工程《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覆盖了以上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相对系统的解决方案。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立国之道、唯在富民”的建国原则。信息惠民是人民政府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解决当前体制机制和传统环境下,民生服务的突出难题将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信息惠民工程的实施是信息化带动了民生领域,跨越发展的准则。以信息化为抓手,以社保、医保、教育、养老等各惠民的导向,通过拉消费,促发展,惠民生的综合实践,我们可以探索出一条将城市信息化以惠民生为主线,在以服务工作为中心的实践中逐步完善。

从城镇信息化战略角度来看,我们将信息惠民工程看作是城镇信息化的综合启动形式。它以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诉求为起点,以信息化为先导,构建一个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市场互动的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一体系以惠民生为中心,整个城市政务业务、商务业务以及设计业务的多种需求。将地方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的建设逐步纳入到有序的实践轨道。这一体系强调统筹发展,协同作战。将中央部门的联合推进机制与地方集中构建的公共服务平台有机结合在一起,整合相对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这一体系强化条块结合、以快为主的统筹力度,以城市的统一平台为依托,推动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公共服务的多方协同合作,在对接中制度创新。这一体系确立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突出多元参与、开发竞争的发展格局。综合上述,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是一个综合体系,它在城镇信息化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主导地位。

猜你喜欢

惠民城镇体制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人口与就业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