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合词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015-08-28熊晓青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性质

摘 要:“离合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现象,经陆志伟先生首次提出后便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离合词的语法性质问题学术界一直有争议,在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本文致力于对离合词的定性及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离合词是词而非短语的看法,并着重阐述了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离合词 性质 对外汉语 离合词教学

一、引言

汉语是一种不依赖于形态变化的孤立语,很多词和短语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楚。“离合词”便是处于这二者之间的一类语素组合,所构成的两个语素合在一起时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又可以分离开来使用。例如:“革命、洗澡、理发、睡觉、请假、见面”等等。这种可“离”可“合”的特殊性质使“离合词”的界定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争议,也使得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身跨“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两个范畴。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离合词”的教学也是相对薄弱的一环,而“离合词”又是汉语研究及汉语教与学中不可回避的,故关注“离合词”及其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离合词的定性问题

“离合词”这一术语由陆志韦先生于1957年在《汉语构词法》中首次提出。它是一种既可以分开用,又可以合起来用的双音节语素组合。对于“离合词”的语法性质问题,语言学界存在着多种看法,未形成一致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1.“短语”说:这一类可“离”的语素组合都应算作短语;2.“词”说:离合词无论是分是合都是词;3.中间状态说:“合”时为词,“离”时为短语。由此可见,离合词的性质问题其实是词和短语的分界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带有特殊性而不同于一般词和短语的划界。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一书,把“词”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单位;把“短语”定义为:词的组合,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也叫词组。”①同时,也提出词和短语的分辨方法——“扩展法”,简单来说,就是词不能扩展,短语可以扩展。词不能扩展包括:两个语素彼此不能分离,形式上不能分离,如“忧愁”一词;或形式上能分离扩展,但扩展后表达的语义改变,例如:“白菜”扩展为“白的菜”不等于原义。又如:“骑马”可以扩展为“骑匹马”,意义基本不变,则“骑马”为短语;“骑兵”不能扩展,为一个词。又如“铁路”虽看似能扩展为“铁的路”,但已和原义不符,故也不能说是可扩展,则”铁路“为词而非词组。

语法界对词和短语的分界通常采用以下几条标准:1.从形式上说,看该语言单位能否扩展,且扩展后词汇意义是否改变。2.从结构成分看,其组合成分中是否含有黏着形式。通常,语素组合中有黏着语素的其话一定是词,比如“人民、修辞”等等。但是也存在很多由两个自由语素合成的词,如:“铁路、骑兵、白菜”等。3.从语义上看,整个格式是否具有完整融合的词汇意义。词的词汇意义不同于短语,不是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特殊的意义。像“白菜”并不是白色的菜,不是“白”和“菜”意义的简单相加,它是一个词而非词组。

离合词之所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现象,是因为它不同于其他的词,可在保持原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分离使用,即“可扩展”。例如:“请假”可扩展,“请个假、请一天假”;同时它又不同于其他短语,合时能表达完整独特的语义,且多数带有黏着语素,例如:“鞠躬”。正因离合词的以上特点,学术界才难以给离合词一个确切无争议的定义。当前学术界对离合词语法性质有3种说法:“词”说;中间状态说;“短语”说。

(一)“中间状态”说

“中间状态”说认为,离合词是属于词和短语的一个中间状态。周上之先生认为离合词不能算作词,也不能归为短语。他认为:“离合词是一个具有词和词组中间性状和兼有单词和词组双重功能的语词群体。”②由于离合词包含许多类型,很多离合词都有自己独特的离合方式、表达不同的意义、用于不同的语境,并且大多离合词之间除了一个可“合”可“离”的共同的外部特征之外,没有单一的共同的语法性质。在许多方面,离合词呈现出一种相互矛盾、二律背反的性质和亦此亦彼模棱两可的特征。“离合词是集词和短语于一身的语言单位”,既不能因为它具有短语的功能而否定它兼有的词的性质,也不能因为它具有词的性质就否定它兼有的短语的功能。因此,既不把离合词归为词,也不归为短语,而是选取词和短语的中间状态。

(二)“短语”说

“短语”说的代表主要有王力先生和吕叔湘先生。当谈到词和短语的划界问题时,王力认为:“凡是两个字中间还可以插入别的字者,就是短语,否则只是一个单词。”③例如:“打仗、睡觉、害病”之类可以扩展为“打了一仗、睡了一觉、害了一场大病”,所以它们都应被算作短语。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里指出:“睡觉、打仗等等,这种例子最好还是归入短语,一个组合的成分要是可以拆开,变换位置,这个组合只能是短语”④。

“短语”说所参考的依据,是上文中提到的界定词和短语的标准之一,从组合格式来看,能扩展便是短语,不能扩展就算作词。其他两条关于语义和构成成分的标准则未加考虑。

(三)“词”说

“词”说认为无论是“合”还是“离”,“离合词”都应为词。赵淑华和张宝林在《离合词的确定和离合词的性质》一文中指出:“离合词是词,不是短语;但它又可以扩展,不同于一般的词,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一种特殊的,可以具有两种不同形态的词”。并且引入“原式与变式,常例与特例”两对概念进行分析。⑤“所谓‘原式指事物原来的、没有经过任何变化的形式,‘变式则是已经发生了变化,和原式有所不同的形式;所谓‘常例指常见常用的形态,‘特例则是偶然出现的形态。”“‘合是离合词的原式与常例”,“离”是离合词的“变式与特例”。汉语具有双音节化的趋势,认为,离合词“合”的时候是“原式、常例”;又据词语的运用的灵活性,又使离合词的原式具有特殊的“变式、特例”。将离合词看作“可以临时改变其形态的,有一定特殊性的词”。

对于这三种说法,笔者比较认同“词”说。现结合上文提到的界定词和短语的三条标准来分析:

首先,从离合词的结构来看,离合词虽然能扩展,但结构严谨,不可任意打乱,和短语的可以自由临时组合完全不同。大对数离合词除了在其中间有限的插入成分外,一般不太容易变换格式。例如:鞠躬——鞠一个躬,鞠个躬;丢脸——丢一次脸、丢够了脸。其次,从离合词的语义来看,离合词“合”时是一个词,表达的是一个融合完整的意义,不可分割是毫无疑问的。如“丢脸、洗澡、帮忙、游泳、请假”等等,有争议的是“离”的状况。对此,笔者认为,离合词在分开使用后,其语义并不是等于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重新组合,而是依然和“分离”前的意义保持一致。有些离合词的构成语素即使中间隔了其他成分,表面上是“离”了,但要表达的意义仍然要它们合在一起理解才正确。若不,甚至会影响到语句是否合法,这就是所谓形离实不离。例如:“我来帮忙!——我来帮你的忙!——你怎么帮的忙啊?”以上三句话中的“帮忙”虽然有“离”有“合”,但其表达的意义却完全相同。而“帮”和“忙”二字如果单独作为词来使用,则不是表达这个意义了。它说明,无论“帮”和“忙”二字是离是合,“帮忙”一词的意义都由“帮”和“忙”融合而成,两个构成成分都只是作为构词语素使用的,而不是词。再看结构成分,带有黏着语素的离合词不在少数,例如:“游泳、鞠躬、道歉、请假、吃惊”等等。这些虽然能扩展,但显然不是短语而是词。即使有的离合词是由两个自由语素构成,如:“出口、关心、揪心、出来”等等。但它们表示的意义是其组合成分的融合而不能任意分割,表达的是一个独特、明确、融合的语义,那么也只能认为是词而不是短语。就像张永言先生曾经指出的:“意义的整体性也是区分词和词组的一个标准。”⑥

三、离合词的分类及其扩展形式

(一)离合词的类型

离合词的类型,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

1.从离合词的内部构成成分来划分

(1)自由语素+自由语素,如:“吹牛、兜风、吃苦、放学、出来”等 ;

(2)自由语素+黏着语素,如:“洗澡、吃亏、移民、跳舞”等;

(3)黏着语素+自由语素,如:“安神、碍事、碍眼、旷课”等;

(4)黏着语素+黏着语素,如:“鞠躬、遭殃、道歉”等。

2.从离合词的外部结构来划分。

学术界各抒己见,没有统一的说法。在这里,笔者也只能大致作一个分类。

(1)动宾式

动宾式的离合词可以说是离合词中的主力军,数量是最多的。也是大家公认的一类。如:“请假、吃苦、洗澡、发言、造谣、点头、鼓掌、留神、吃醋、写字、出席、动员”等等。可以看到,这类离合词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或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的是动作行为所关涉的对象,一般可理解为“动词性语素+名词性语素”。它们后面基本不能再接别的宾语,为不及物动词,“出席、留神”等例外。

(2)动补式

动补式的离合词也比较常见,例如:“打倒、看见、降低、完成、叫醒、扑灭、揭穿、放大、抓紧、拿来”等等。动补式离合词的前一个语素一般表示动作或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由动作带来的结果和影响。这类离合词几乎都能后接宾语,如:“打倒、看见、降低、完成、扑灭”。

(3)主谓式

主谓式离合词相对比较少见,有“胆小、嘴硬、心软、脸红”等。

(二)离合词的扩展形式

离合词和其他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们可以扩展,而不同类型的离合词有着不同的扩展形式,同一个离合词自身也有着多种扩展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情感,使语言更加精准、细致。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动宾式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多在离合词中间插入动态助词“着、了、过”来表示动词的时态。例如:“道了歉、见了面、发了财、结了婚”等表示完成时态;“发着愁、鼓着掌、站着岗”表示正在进行时态;“吃过亏、上过当、帮过忙”等表示过去时态。还可以在中间插入部分代词“他的、谁的、你的、我的、什么”等,比如:“帮我的忙、睡你的觉、革他的命、吹什么牛、请什么假”等。也可以在其中插入一些量词或其他短语,例如:“请三天假、理一次发、洗一次澡”等。

2.动补式离合词的扩展形式:离合词中间插入“得、不”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出现该结果。例如:“打得(不)倒、看得(不)见、放得(不)大”等等。

3.主谓式离合词的扩展形式:一般在离合词中间插入“太、很、非常”等程度副词:“嘴太硬、心太软、胆很小”等。

四、离合词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在对外汉语学界,离合词的问题是由李清华⑦首次提出的。长期以来,离合词不仅是现代汉语本体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正如饶勤所说:“现代汉语对离合词各种扩展式的研究是很有成绩的,但是如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离合词的教学还需要探索。”⑧离合词在汉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数量上看,据赵金铭先生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离合词有2500多条,且很多都是日常交际所必需的;从使用情况来看,离合词在日常交际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口语中,有些表达离开离合词的“分离”的形式是行不通的。正因如此,要真正学好汉语,能自然流利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离合词的教学是不可避免的。

(一)离合词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分析

前面已经提到,离合词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从“教”的一方来看,离合词对外汉语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大多对外汉语教材中对离合词的处理都是轻描淡写甚至避而不谈;课堂上教师对离合词的讲解和训练也不充分。从“学”的一方来看,留学生有时会回避使用离合词。但因为大部分离合词都是生活中交际时不可缺少的,无法避开,所以很多留学生在生活中会讲出很多像“我见面小王了、他帮忙了我、我洗澡过了”这样的句子。这些都是留学生在使用汉语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有关离合词使用的偏误。

那么,造成离合词难教与难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离合词是汉语独有的特殊语言现象,外国学生的母语中几乎没有。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偏误分析研究,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会给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带来阻碍性影响。

第二,离合词在汉语中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类词汇,其可“离”可“合”的特殊性质使它跨身“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两个范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目的语的过度泛化”,将短语或词的规则泛化到离合词。而离合词实际上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词,同时具有词和短语的特点,这使得离合词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第三,长久以来,对离合词的本体研究还不够成熟,例如,对于离合词的语法性质、特点、分类等许多理论性的东西仍然没有定论,对于一部分双音节组合属不属于离合词的范畴也存在争议。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性,给语言研究、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使得离合词的教学受到束缚。

第四,离合词的教学缺乏系统、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离合词的特点、用法及语法语用功能都难以向学生解释清楚。很多学生,特别是没有汉语语感的初级学习者,遇到离合词在不同语境内的不同用法时,常常是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第五,对离合词的语用功能不够重视。离合词的使用大多是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中发生的,不同的用法要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变换。且离合词的数量较多,扩展使用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因此,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一个离合词的每种用法都进行详尽的讲解。这就要求把课外环境也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体系,让学生能在课外生活中自觉使用离合词。目前,在国内学习汉语的学生在这一方面会比在非目的语环境中的情况好很多,但课外时间是由学生自由支配的,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学习效果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二)离合词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针对上述离合词教学存在的问题,要加强离合词教学研究,积极探索离合词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使用离合词。

第一,加强汉外语言对比分析及汉语语内分析

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应注重语言的对比,通过语言对比,找出异同,可以让教师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离合词的重视程度。首先要进行语际对比,即汉语与学生母语或媒介语之间的对比,重视学生母语中跟汉语某个离合词的对应词之间在具体用法上的差异。比如汉语的“帮忙”可以对译为英语的“help”,英语可以说“Id like to help you”,但汉语“帮忙”则不直接带宾语,没有“我很愿意帮忙你”等说法。要向学生解释“帮忙”的“离”的形式、可插入的各种成分以及表达的不同含义。如“帮帮忙”“帮不帮忙”“帮了忙”等,都是英语中“help”所没有的用法。其次要进行语内对比,即汉语中短语和离合词的对比及离合词内部的对比,要帮助学生分辨短语和离合词。即便同是离合词,彼此之间可插入的成分并不完全一致。例如“请假”和“帮忙”都是动宾式离合词,“帮忙”有“帮帮忙”的扩展形式,而“请假”就没有这样的扩展形式。再如“出口”可以带宾语,而“帮忙”不能带宾语。“忙”这个语素可以前置为:“这个忙你帮不帮?”

语际间的对比有利于帮助学习者明确汉语和母语的差异,减少对母语对应词的依附,提高对汉语离合词用法的感悟和理解,克服母语的负迁移所造成偏误。汉语语内的对比,有利于学习者巩固进而扩大目的语知识的范围,避免目的语泛化带来的偏误。

第二,离合词的课堂教学原则

离合词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区分离合词教学和离合词本体研究。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就是言语交际能力。在离合词教学中,不要过于纠缠那些尚无定论的理论问题,但要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离合词的特殊性,理解离合词并会使用离合词。其次,“合”先于“离”的教学顺序符合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顺序。离合词的特殊之处是它有“合”的用法,也有“离”的用法。显然,“合”时是离合词的基本形式,它的用法和表达的语义是比较单一而又好掌握的;其“离”的形式是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形式灵活多变,所表达的语气、情感也随之改变,因此较难掌握。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学过程中,都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处理离合词“离”的用法教学时,由于其极大的灵活性,很难找到统一的标准进行语法讲解,所以要结合语境进行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句让学生掌握不同的用法。虽然离合词的用法多种多样,但有一部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可将这些离合词进行适当的归类。如:把中间可以插入“了、着、过”的动宾结构进行归类总结,让学生产生理性认识。最后,要分清主次,确定重点,对于那些交际用途广、使用频繁的基本用法,要反复强化练习。

第三,增强目的语的语感训练

离合词的特殊性决定了它难教难学:离合词数量多、教学涉及的语法点多、口语性强、“离”的形式灵活多样。如果只单纯教授语法规则,而不重视离合词的口头练习以培养语感,不但不能突出离合词的特点,学生学起来也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可以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离合词的这种可离可合的特性,教师要注重自身语言中离合词的使用,多增加离合词的可理解输入。同时,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离”的形式,鼓励他们勇于开口和敢于使用,增强语感。从学生对插入成分的处理中(如位置、选词正确与否等)可以看出他们对语法和句法结构的掌握情况。正确的给予鼓励,不恰当或错误的予以纠正,他们自然会在鲜明的对比中加深对离合词的印象,从而乐于接受并使用离合词。

第四,加强离合词的教学法研究

课堂上对离合词进行讲解时,可以把离合词作为词来讲解,根据离合词不同的特点,灵活选择词汇教学法,使学生首先了解词的意义。同时把离合词的扩展式作为该词的语法点进行讲授,扩展后的形式可以看作是关于该离合词的具体用法和搭配。让学生根据语境记住这些搭配使这些搭配成为他们的语言素材。一般认为在初级阶段不宜讲太多语法规则,对于离合词的语法教学也不例外。再者,离合词与离合词的具体扩展和搭配方式不尽相同,表达的意义、适用的语境等都有差异,即离合词之间没有统一的语法标准以供学生学习。但在庞大的离合词语群中,有那么几组用法完全一样的离合词小类,教师可以对这种离合词的小类分组进行研究和归类,在一定时候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或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离合词进行归纳,可以提高学生对离合词的理性认识。这对汉语学习者来说,也是行之有效的。

五、结语

离合词可“离”可“合”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为汉语词汇中特殊的一类,也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及汉语的博大精深。对离合词的研究,不仅是汉语语言研究的需要,也是汉语应用、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虽然目前对离合词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但只要坚持不懈,不断开拓思维,就一定能为汉语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18.

②周上之.汉语离合词研究——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③王力.汉语语法纲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23-24.

④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22.

⑤赵淑华,张宝林.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

究,1996,(1).

⑥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34.

⑦李清华.谈离合词的特点和用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

(2).

⑧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

离合词的教学[J].汉语学习,1997,(1).

参考文献:

[1]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79.

[2]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赵淑华,张宝林.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

研究,1996,(1).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

离合词的教学[J].汉语学习,1997,(1).

[6]周上之.离合词是不是词[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

(4).

[7]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2.

[8]王素梅.论双音节离合词的结构、扩展及用法[J].沈阳师范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

[9]杨庆蕙.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的处理问题[A].第四届国际汉语

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10]段业辉.论离合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

(2) .

[11]于晶晶.离合词探析[J].理论界,2005,(12):195-196.

(熊晓青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100089)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性质
弱CM环的性质
彰显平移性质
双曲线的一个性质与应用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巧用矩形一性质,妙解一类题
偶函数的一组性质及其应用
圆锥曲线“准点”的又几个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