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X有Y”构式中“X”与“Y”的内部语义研究

2015-08-28孟彩娟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5年8期

摘 要:基于认知语义理论,借助CCL语料库,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考察“有X有Y”中单音节“X”与“Y”的语义特征,旨在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与构式本体研究。研究发现:1.“X”与“Y”语义呈现不同层面的语义关联,且其关联度与使用频数成正比。2.X与Y的语义及其词性存在关联,语义相近或相关时,多为体词性语素,而语义相反或相对时,多为谓词性语素;语义不相关①时,与语义相近或相关时的句法分布相似。3.“X”“Y”的语义的关联特性首先受制于象似性原则、认知能量分配原则和经济原则折三种认知原则,其次受制于构式的客观描述的整体语义及体词与谓词的语义表达之分工互补性。

关键词:“有X有Y” 认知语义 语义关联 原则制约

一、引言

“有X有Y”构式是现代汉语中使用较频繁的构式,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者从语义、句法、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在语义上,刘凌宇(2012)和张璋(2012)对“X、Y”进行语义关系分类;陈慧(2004)得出“有X”与“有Y”的“一维同时”“一维异时”和“多维同时”三种内部语义关联;刘银姣(2011)和胡伟、王嘉(2015)研究了“有X”与“有Y”之间关系和“有X有Y”的构式语义。但立足定量分析和认知视角深入探求其内部语义者鲜见。另外,前人的研究大多限于“有X有Y”构式所形成的类固定短语,本文将研究范围拓展至非类固定短语(如“有桌有床”)。主要研究如下三种构式②:

a.我们有牙有手!(“X,Y”为N单音节)

b.有说有笑。(“X,Y”为V单音节)

c.有大有小。(“X,Y”为A单音节)

*d.有勺有门。(“X,Y”具有制约性)

“有X有Y”属于同一个义群或“有X”与“有Y”为并列的两个义群(如“有吃有住有穿”不在研究之列)。本文拟基于认知语义理论和定量分析结果,深入探究单音节“X、Y”的内部语义关系及其认知制约原则,旨在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与此构式本体研究。

二、“X”与“Y”语义关系的定性研究

来自CCL语料显示,“X与Y”之间存在三类语义关系:相近或相关、不相关、相反或相对,在所得1043个“有X有Y”构式中,语义相近或相关的有508个,语义不相关的有162个,语义相反或相对的有373个。

(一)语义相近或相关

语义相近或相关“X、Y”占构式总数一半以上,其中语义相近者258个,语义相关者249个。语义相关可进一步分为具体语义相关(占20%)和抽象语义相关(占4%)。

1.具体语义相关

“X、Y”具有共同的语义特征,或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这里的“X、Y”是一些有形的事物或行为,因此称其为具体语义。如:有鸡有肉、有吃有穿、有图有文。

(1)当晚二人和那老农夫同桌共餐,居然有鸡有肉。

(2)他编了一本有图有文的故事书。

调查发现,其中60%符合具体语义相关的“X、Y”处于同一认知域,最常见的有“文具域、烹调域、颜色域、亲属域、动物器官”等。文具域:有笔有墨、有纸有笔;烹调域:有蒸有炸、有锅有灶;颜色域:有蓝有黑、有红有绿;亲属域:有妻有妾、有妻有子;动物器官:有鼻有眼、有头有脸。

2.抽象语义相关

与上述情况相对,“X、Y”是语义上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非属于同一类实实在在的事物或行为,而是通过人的感知产生的,这类语素或词大多为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如:

(3)秦书记有情有义,真是个好当家人。

(4)在欧洲有胆有识的女企业家不断涌现。

此类语义关系中,“X、Y”常由一个双音节词拆分而来,如例(3)中的“情义”与“胆识”。

(二)语义不相关

此处语义不相关仅指“X、Y”的概念意义不相关,不属于同一个认知域且语义上不密切相关,“有X”与“有Y”之间可以停顿,不影响语义表达,不同于向平(2001)的类固定短语概念,约占总数的14%。其中,“X、Y”大多数是平列关系,分两种情况:

有的平列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多一些,组合在一起有一定的必然性(李芳杰,2003:135)。如:“有情有泪”“有花有鸟”“有价有货”等。这种情况下,似乎“X、Y”之间没有关系,分属于两种不同的事物,但是仔细斟酌,两者之间又蕴含着某种联系,这种关联通常借助联想可得,如“有情有泪”,人只有存在真实的情感,才会流泪;“有花有鸟”,我们常会说鸟语花香,它们是欢乐愉悦的代名词,总是会被人们联想到一起;“有价有货”,有了货物,才会谈价格,所以二者必然会同时出现。

有的平列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少一些、隐约一些,组合在一起虽然不无必然联系,但带有较多的偶然性,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很有关系(李芳杰,2003:135)。如:有色有味、有钱有貌。此时的“X、Y”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是作者在两者间强加上了某种关系。如“有色有味”中的“色”指颜色,“味”指味道,颜色和味道不属于同一范畴,但是作者的暗示是有好看的颜色的食物味道就会好;“有钱有貌”涉及到的是“钱”和人物“外貌”,这也是不相干的事物,有钱人外貌不一定好看,人好看不一定有钱。可见,作者将钱财和相貌的重要性等同视之。

(三)语义相反或相对

语义相反是指“X、Y”的意义对立,可分两类:一类是两极对立,其中可插入相同性质但不同程度的成分,如“有高有低”(高低之间有中等高度);另一类是互补对立,非此即彼,非彼即此。如“有同有异”(两物不同,其必相异)。语义相对是指语义上相对又相互依存,互为一对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如“有买有卖”。CCL语料中“X、Y”语义相反或相对者共计373个,约占总数的32%。如:

(5)环形山有高有低,大小不一。

(6)两者在语法上有同有异。

(7)有买有卖,有出有进,这是生意。

三、“X”与“Y”语义关系的定量研究

(一)“X、Y”语义关联度的语料库考察

基于语料统计发现,“有X有Y”构式对单音节“X、Y”存在选择:有些单音节语素可以进入该构式,有些则不能,这是由单音节“X、Y”的语义关联度引发的。首先,确定其关联值③大小,语义相反或相对的关联值最高,假定为5,语义相近及相关次之(因为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事物),其中,语义相近的关联值定为4,语义相关的关联值为3,语义不相关的关联值定为1。统计结果显示,关联值为5的有373个,关联值为4的有259个,关联值为3的有249个,关联值为1的有162个,具体参见图1:

图1:语义关联值与在此构式中出现频数的变化曲线

图1显示,“X、Y”关联值越大,进入此构式的数量越多,由此可以判定“X”和“Y”之间存在着语义关联度制约。这种现象的产生符合接近象似性原则,即认知上相近的概念在语言形式的时间和空间上也接近。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越是临近的概念越容易快速被激活,从而缩短处理时间(赵艳芳,2001:160)。语义越接近的内容放在一起,便于记忆、习得,同时大大降低人类大脑负荷量,并符合Talmy(2000)提出的语言认知能量分配原则,即花费较少的认知努力获取最优认知表达式。

(二)“X、Y”的情感语义

语料显示,在1043个“有X有Y”构式中,860多个(约83%)“X、Y”具有情感语义。按其感情语义可分为三类:“X、Y”均为褒义者有100个,占12%;“X、Y”均为中性者有350个,占40%;“X、Y”是褒贬相对者有370个,占43%;“X、Y”均为贬义者有45个,占5%。以上比较发现,第二类所占此构式的比例最大。统计得出,“X、Y”主要是用于情感的客观描述。

(三)“X、Y”的“语义-语法”关联

我们发现,语义关联类型不同,则“X”与“Y”的语法属性不同。依据体词和谓词划分标准(朱德熙,1982:4055),语义相近或相关时,“X”与“Y”同为体词性成分的有457个,同为谓词性成分的有47个,一个是体词性成分而另一个谓词性成分的有4个。“X、Y”语义不相关时,分别为162个、8个和4个;“X、Y”语义相反或相对时,分别为36个、336个和1个,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单音节“X、Y”语义相近或相关时,大多数都为体词性成分(约占90%);而语义相反或相对时则正好相反,同为谓词性成分的占91%。可以说,语义相近或相关时,“X”与“Y”大多为名词;“有X有Y”表相反或相对语义时,“X、Y”多为形容词或动词。这体现了体词和谓词在此构式中的不同表义分工:体词表相近或相关语义,谓词表相反或相对语义。

此外,我们还发现,“X、Y”语义相近或相关与表层语义不相关,在语法性质上的分布相似,进一步验证了两者的亲缘关系,即表层语义不相关而实际上隐含着关联。这也符合象似性原则,即语义相关的更易组合在一起,这也符合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

四、结语

本文基于CCL语料库,通过对“X”与“Y”之间存在的三类语义关系的分析发现,由于受象似性原则的制约,在不同层面上都能体现出关联性:语义相近或相关具有概念意义关联,语义不相关具有联想意义关联,而语义相反或相对,本身就是同一性质或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其关联度与在此构式中出现的频数成正比,这也是受能量认知分配原则和经济原则制约的结果。受制于该构式的客观描述的整体语义(客观描述),“X、Y”具有非褒贬情感意义的比例最大,为83%,然而当此构式为类固定短语时,有些学者认为其常带有肯定倾向(胡清国,2003)。考察单音节“X、Y”语义语法关联得出,语义相近或相关时,约90%是体词性成分;而语义相反或相对时则正好相反,91%是谓词性成分。此结果表明,在此构式中,体词与谓词语义表达分工的互补性,体词用于表达语义相近或相关之意,谓词用于表达语义相反或相对之意。鉴于此构式的灵活性,其句法、语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此处的语义不相关,实际上是表面上的不相关,如“有花有鸟”中“花”和“鸟”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是其联想语义相关。

②“N”代表名词,“V”代表动词,“A”代表形容词。“*”表示这种说法不存在。

③注:此处关联值认定中,我们假定相反的“X、Y”的关联值是最大的,因为它们所指的一定是某事物的同一性质的正反两方面,而相近

是指同一性质但还是有细微差别的,如“有仇有怨”,“仇”和“怨”是有区别的。“相关”是说具有相同的语用或语义特点(如“有图有文”图文都是用来描述东西的工具;“有鱼有肉”鱼和肉都是吃的东西),但实质上不一定指相同的性质或者同一个事物。语义不相关(如“有价有货”)时,跟上面的关联度相差较大,所以中间有一个跨度,没有把它定位为2,而定为1。

参考文献:

[1]陈慧.汉语中的“有A有B”[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2]胡伟,王嘉.“有A有B”与“有A无B”比较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

[3]刘银蛟.“有A有B”构式的多维考察[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7).

[4]向平.“有X有Y”格式的语形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5]李芳杰.汉语语义构式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Talmy,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I: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2000.

[8]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胡清国.现代汉语中的“有A有B”结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孟彩娟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