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2015-08-19陈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有效性

陈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美术鉴赏教学;有效性

积极心理学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学生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它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其“潜能、动机和能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挖掘出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其实,积极心理学理念与“以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愉快地学习”等课改理念是一致的,对于构建积极课堂、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作用。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笔者认为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应关注以下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积极学习

卡纳金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一切成功的教学都离不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课题引入激趣

一节课如何“开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教师以平淡或突兀的方式开始教学,就调动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情绪。就美术课而言,我们应把握美术课程的艺术教学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和感悟艺术的美好,在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视听交流的基础上,激发学习热情。

如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堂课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开始的:

播放一小段周杰伦的《夜曲》和肖邦的《夜曲》。

教师:两位艺术家分别演绎了他们对夜的心理感受。在你的经历中对夜晚的场景还有什么印象?

(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夜晚的场景,然后尝试口头描述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夜晚是一种必然、客观的现象,但为什么每个人对夜晚的感受不一样?)

通过聆听两段不同风格的《夜曲》,让学生谈谈对“夜”的不同心理感受,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又如在进入写意绘画鉴赏这堂课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

师:“大家不高兴的时候,喜欢做什么?”

生:“乱写乱画。”

师:“用你们桌上的纸和笔,乱写乱画吧。”

学生在纸上乱涂乱画了几笔。

师:“你们想知道南宋时期的书画家梁楷是怎样通过画画来排遣内心情绪的吗?

生:……

师:“和你们不同的是,他用水墨,而且往往用泼墨。”

学生笑了……

这样的引入,拉近了学生与美术作品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生展示环节激趣

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做“小老师”,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进行演讲、表演、辩论等活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参与准备的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合作能力,而且由于同龄人或同学的身份,可以使其他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新鲜感,一扫以往的麻木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一堂介绍“印象派”的鉴赏课上,安排两位男生充当“小老师”。为了不辜负教师的信任,同时也为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们在认真“备课”以后走上讲台。

生1:“首先,我想讨论一个问题,一幅画该怎么去看?”

生2:“用眼睛去看,用心灵去体会,然后掏出手机,喀嚓一下,分享到朋友圈。”

生1:“这样也太low了,缺少与画作相关知识的支撑,看了等于没看。”

生2:“那么,究竟怎样看一幅画呢?”

经过这样的“导入”,他们开始了关于印象派作品艺术风格的介绍……

又如,在讲述伦勃朗《夜巡》这幅画时,“展示小组”的女生们编排模拟了一段画家与画作定购者(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联队)之间的冲突。因为画家没有按照射手联队每位成员的要求,将画中众多的人物并列起来,作为肖像一样整齐地排列在画面上,从而遭到诋毁,甚至诉诸法律——学生们演绎了这段有关画家及名画的小典故,不仅赢得了课堂的阵阵掌声,更激发了学生对名画的欣赏热情,增加了学生对作品的鉴赏深度。学生通过自编自演的展示环节,在合作、自主的学习中,能够以个性的方式表达作品内容,使鉴赏课教学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高效。

二、创设教学情境,诱导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情绪能通过扩建个体的心理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个体建立起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包括身体资源、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等,从而使个体随后的行为变得更有建设性和创造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历史情境、文化情境、生活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习的动机,调动积极情绪,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美术鉴赏作品的情境特征一般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有它产生的历史原因及背景,有其主题内容与表现形式。这些“情境”很多时候用眼睛就能够直接看到,特别是写实性的绘画、雕塑作品形象而直观。而西方纷繁复杂的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其前卫和先锋特色使它们与传统美术分道扬镳,标新立异的艺术风格会让学生比较难以理解,这就更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

比如,在鉴赏抽象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时,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段来表现自己聆听爵士乐所产生的情绪,自由表达情感,体会画家的创作心理,感受抽象艺术,创设音乐与绘画沟通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设计,使作品展现后,有的学生会为与画家表达方式接近而欣喜,也使多数学生发现自己对爵士乐的感受体会与画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强烈的好奇心就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比较、分析这种差距,进而更深刻地认识作品、探索作品的内涵。

现代教育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爱护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尤其对于美术这门强调视觉的课程,更需要教师树立一个充满朝气、快乐开朗、积极向上的形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一些幽默少一些教条,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挖苦,多一些交流少一些武断,用生动的美术语言影响学生的情感,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诱导学生的积极情绪,创设良好氛围。

三、完善评价机制,促进积极发展

积极心理学很注重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教师的关爱是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待学生要公平,表扬不夸张,批评不过分。评价的措辞要着眼于发现、强化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用动态的、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当然,对于学生的缺点也不能回避,要及时指出。教师要以爱心和智慧去寻找恰当的惩罚方式,让学生在惩罚中得到尊重,不受伤害。无论是表扬还是惩罚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护,使学生准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从而得到积极的发展。

美术鉴赏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因此,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过程发展的质性评价更加适合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特殊要求。设立记录学习轨迹的“个人成长袋”“档案袋”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实施纵向评价。

另外,在美术鉴赏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同样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有的学生擅长口头的语言表达,有的擅长书面的写作表述,还有的擅长利用肢体动作和表情进行夸张表演。因此,评价应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不能一刀切,以学生各自的起点为参照,适当实施个别评价。可以针对不同个体实施不同的方法和评价尺度,给予不同的机会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只要学生比以往有进步就要给予肯定与表扬。正确的评价,能让学生及时关注学习的效果,让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积极评价可激发学生身上的积极力量,促进他们积极向上,让他们体验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扬州,225000)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