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辅导对中专生婚恋价值观的干预实验研究

2015-08-19潘施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

潘施杏

〔摘要〕以婚恋的相关理论和中专学生的恋爱现状作为依据,设计出系统的中专生婚恋价值观团体辅导方案,采用双组实验设计加以实施,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婚恋价值观团体辅导方案有助于培养和改善中专生的婚恋价值观。

〔关键词〕团体辅导;婚恋价值观;中专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16-0008-04

目前国内外关于婚恋价值观的研究有很多,近年来电视相亲交友类节目的热播,更是引起了学者对婚恋价值观的兴趣和探讨,而目前探讨的对象多为成年人,但每一种价值观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受到我们从小接受各种教育的影响逐渐形成的,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研究的年龄往前推移。目前,中专生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出现从“潜水恋”到“岸上恋”的转变,开始在校园内明目张胆地亲密交往。中专生恋爱现象的普遍并不代表他们的价值观念也同步发展到位,中专生恋爱导致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而且有不少学生未到或刚到结婚法定年龄就举行了婚礼。婚恋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中专生的心理健康、学业及他们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他们的婚姻幸福。

一、中专生团体婚恋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理论依据

一个成功的团体辅导方案应建立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础上。因此在设计这次方案时,研究者在明确了辅导的对象和目标后,从婚恋的相关理论和中山市中专学生的恋爱现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婚恋的相关理论

1.爱情分类理论

爱情分类理论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李氏爱情类型理论和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论。

加拿大社会学家李约翰(John Lee)认为,爱情的三原色是“激情”、“游戏”和“友谊”,并总结出6种爱情类型:游戏型、占有型、友谊型、激情型、利他型和现实型。而不同的关系会唤起不同的爱情类型,即使同一种关系中也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转变成另一风格的爱情。

斯腾伯格(Sternberg)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这三种成分的不同组给就形成了不同的爱情类型。如果三者皆有则是“完美的爱”。

以上两种爱情分类理论能较好地解释爱情,是目前团辅中借用最多的理论之一。

2.约翰的爱情地图理论

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翰(M·John)提出爱情地图论,他认为我们会追求或爱上那些最符合自己大脑中的爱情地图的人,地图信息包括我们的好恶,如气息、肤色等偏好。这张地图在儿童时期就基本确定了,其中母亲起了关键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于男孩子而言。而父亲对女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婚姻幸福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决定着她们日后如何与异性接触。

3.心理投射理论

心理投射理论认为,个体会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对这些外在的事物进行分析,进而了解个体的内在世界。在团辅中加以使用能很快速和真实地了解成员的想法,也能容易让成员茅塞顿开。

(二)中山中专学生的恋爱现状

中专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因为生理和心理原因,加之学习压力较小,许多学生把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感情方面,引发许多情感问题。例如:没经过深思,较轻易开展或结束一段恋情;恋爱过程中争执较多,对于双方的矛盾多以口舌之争、冷战、自我伤害等消极方式应对;性观念开放,保护意识不强,容易造成伤害;受小说和偶像剧等媒体影响大,部分学生的恋爱观念较为偏激、负面,如过度浪漫化、过度的自我牺牲精神、自认为是花心者的终结者、灰姑娘情结……

不少中专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较为复杂,而且中专生大多经历过学业或生活方面的失败,导致部分学生看待感情和婚姻比较消极,例如缺乏责任感和安全感、轻率对待感情和婚姻、缺乏经营爱情和婚姻的技巧等。

二、中专生婚恋价值观团体辅导方案的实施与效果

(一)方案的实施设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为对象。通过在校园中招募的形式,得到被试24人(10男14女)。将被试随机分成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用“中专生婚恋价值观问卷”对这个两个组进行前测。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相应的婚恋团体辅导;对对照组学生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婚恋辅导,他们可以自由参加研究者开展的其他内容的团辅活动或者选择参加下一期的婚恋辅导。

2.研究工具和统计工具

(1)中专生婚恋价值观问卷

“中专生婚恋价值观问卷”改编自苏红2006年编制的“大学生婚恋价值观问卷”。“中专生婚恋价值观问卷”在收集被试的基本信息部分做了相应的变动,而其他关于婚恋价值观方面保留了原问卷的所有题项。问卷包含7个因子,即沿用了苏红的婚恋价值观结构:恋爱动机、性爱抉择观、婚姻倾向、婚姻价值观、婚姻自主观、婚姻角色观和婚姻忠诚观。

这7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840~0.8570之间,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问卷的7个因子与苏红原设计的总问卷的效度资料也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2)使用软件SPSS13进行数据统计。

(3)分别设计一份“团体辅导活动反馈表”和组织“3个月后的效果追踪座谈会”。

(二)方案的实施结果与分析

1.干预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婚恋价值观比较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测时婚恋价值观量表得分进行显著性检验,如下表:

由表4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测中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这两组学生的婚恋价值观的差异不显著,可以作为同质群体,也可以参与干预效应的数据分析。

2.实验组前测、后测的差异比较

实验干预结束后,立即对实验组实验干预前后的婚恋价值观量表得分进行显著性检验,如下表:

由表5可知,实验组在前、后测得分比较中,恋爱动机、性爱抉择观、婚姻价值观这3个因子和总分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专生的婚恋价值观在团体辅导后有了显著改变,而且这4个项目的得分显著提高,说明团体辅导让实验组学生的婚恋价值观发生了正面的改变,即证明团体辅导能帮助中专生建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

3.对照组前测、后测的差异比较

对对照组前后测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6(见下页)。

由表6可知,对照组前、后测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学生的婚恋价值观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

4.对实验组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

对实验组的后测得分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总分、恋爱动机、性爱抉择观和婚姻价值观上,性别和年级差异主效应均不显著,两者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所有检验F值均小于1。

(三)方案的推广应用

1.方案的科学有效性

实验结果证明,婚恋价值观团体辅导总体而言是成功的。学生在言行中表达了对活动的喜爱,活动氛围积极和谐。在两个多月的团体辅导活动中,除了第一次做调查问卷后没有填写反馈表外,之后每一次团体辅导后都及时让学生填写“团体辅导活动反馈表”,反馈表中对这次辅导的满意度选择“很满意”有的7人,选“满意”的有5人,没有选“一般”和“不满意”的。10次的团体活动中,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主题是“爱的认知”、“爱的画像”、“ 爱的萌动”和“爱的诱惑”,认为这些活动带给他们的启发和感触最多,希望能有机会继续深入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团体辅导3个月后,组织实验组学生进行了一次座谈会,以跟踪效果。座谈会正式开始前,学生都很友好地相互招呼、叙旧,三个多月的间隔并没有让他们陌生,气氛非常的自然、亲切。座谈会主要围绕“婚恋价值观团体辅导对你或身边人有哪些影响”进行,整个座谈氛围信任、接纳、温暖、和谐,大家都积极分享。整理学生的发言后发现,他们在知识、态度、观点等几个维度都受到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使用婚恋价值观团体辅导方案可以培养和改变中专生的婚恋价值观。

2.方案的特点

(1)辅导的方式以“参与—体验—感悟”为主。在每一次团辅中都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分享,如“我为何而恋”“花虫意象活动”“人生AB剧”“如果我是她/他”“真爱等待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表现活跃,积极表达感受和看法,从中获得成长。

(2)辅导过程以人为本。本研究方案是根据中专生的需要进行设计的,而且在辅导过程中不是按教案一成不变进行,而是按照学生在活动现场的表现需求灵活调整。例如在第6次辅导“爱的萌动”中,学生在面临“是否接受邀请单独去约会”的选择时,有人提及“约会强暴”,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研究者立即决定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和大家分享了约会强暴的相关研究并让大家探讨自我保护的一些技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团辅中除了活动设计多样化外,应尽量增强趣味性,例如“人生AB剧”中,让学生通过走动到不同区域来表达自己的选择,大家在走动和抢座位置中体验到快乐。

(3)辅导以正面导向为基线。教师要坚持始终采用间接的、暗示的、启发性的正面引导,例如某女生分享了父母不幸的婚姻故事后,研究者首先问“你们觉得这段婚姻中受到影响的人有哪些?”学生很快就意识到婚姻影响大的不仅仅是夫妻双方,还有孩子,接着问学生“如果你想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家庭,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维持婚姻的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同伴的力量引导该女生客观看待婚姻,不因父母的婚姻而否定所有的婚姻,树立将来自己也有获得婚姻幸福的希望。

3.方案的注意事项

方案涉及的内容较为敏感,辅导前一定要注意做好破冰工作。这系列团辅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关于婚姻部分的活动设计不够深入,因为婚恋价值观的内容比较多,在设计方案时仅选取了一些关键内容,因此,可以考虑另外开设一个“恋爱关系团辅方案”,让学生可以选择分阶段先后参与这两个系列的辅导。另外对辅导效果的评估可以更科学化些,如进行个案研究等。

参考文献:

[1]王玲.高专院校朋辈辅导员自我管理的团体辅导方案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2]李银河.当代中国人的择偶标准[J].中国社会科学,1989(4).

[3]钟道平.近十余年我国青年择偶标准研究述评[J].青年研究,2003(2).

[4]李小玲.社会文化对大学生恋爱倾向的影响[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19(2):60-61 .

[5]王向阳.大学生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方案设计与效果研究[J].青年探索,2010,(4):89-92 .

[6]李春玲.北京市中学生性生理、性知识、性道德及异性交往经历调查[J].青年研究,1996(6).

[7]徐安琪主编.世纪之交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李志,彭建国.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及教育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4).

[9]吴雪莹,陈如.众里寻他千百度——从征婚启事看当代人的择偶标准[J].青年研究,1996(9):16-20.

[10]. 杜洁. 80后青年婚恋新现象面面观[J]. 中国青年研究,2009(4):5-12.

[11].李琦.网恋对人心理影响的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3(12):43.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528400)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
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策略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利用团体辅导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团体辅导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团体辅导对“90后”网络依赖大学生的干预研究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团体辅导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