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2015-08-15郑丽娟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现代化信息化

郑丽娟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黑龙江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着力推进以“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为重要标志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1]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民生产生活中,加速农业发展要求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

一、现代化大农业与农业信息化

(一)现代化大农业的内涵。现代化农业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现代化大农业最主要的“大”的表现为“大规模”,即农业经营规模大,就是说,现代化大农业应该是以更大规模土地经营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大农业的目标是实现“大产出”,现代化大农业应该是产出水平更高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大农业要改变现行的土地“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的以家庭农户为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大组织”经营主体。

(二)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农业信息化是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是以计算机和其他智能化的信息设备为媒介,并与生产力紧密结合而在农业领域充分发展和应用的过程。[2]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三)现代化大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

1.农业信息化为现代化大农业的实现提供必要手段。现代化大农业生产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就是如何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将农业生产的软硬件设施、高科技农业技术高效结合起来,实现科技兴农。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这是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现代化大农业要求现代化的管理,农业信息技术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程度。

2.农业信息化对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信息化技术深层次融入到农业生产经营中,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将传统农业推入到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当中。信息化对农业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信息化对农业上层建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管理现代化起保障作用,农业信息化对农业政策现代化的导向起助推作用,农业信息化能够加速农业思想现代化的形成。[3]第二,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关系现代化起推动作用。信息化为农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现代化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体制现代化提供交流平台。第三,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力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信息化在培养农民现代化思想、传播现代化知识、提升现代化技能等劳动力现代化方面起重要作用;信息化促进机械化、水利化、工业化、城镇化、化学化、电气化、生物化、自动化等劳动资料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信息化保证优质动植物种苗、优质动植物、高经济生态益农产品、农业资源优化、可持续化、农业废物的科学处理和利用等劳动对象现代化的实施。

二、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一)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饶,有“寒地黑土”之称,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的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开发前景十分广阔。黑龙江省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建设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信息网络,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准确把握全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农业生态环境变化。

(二)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种、养植业的增产、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富裕、加快农村繁荣、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内容包括农村消费情况、农民收入水平、农业人口变化、社会保障、农村道路、植物情况等。[4]

(三)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是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关键。因此,黑龙江省应借助计算机、光电、通信等技术,建立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加快科技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应用。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让农民群众通过网络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学习检索技能,了解有关新产品、新技术的农业信息和涉农政策,提升农民文化素质。

(四)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黑龙江省大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应该是种植养殖技术决策信息化、动物疫病防控信息化、农情灾害监测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信息化、农作物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建立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网络体系,可使农业生产管理、涉农企业管理、农业科技管理和农业行政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近年来,黑龙江农垦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养殖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5]

三、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硬件建设、资源建设、传播系统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制度建设等。针对黑龙江大农业的发展目标,信息化建设主要应该以硬件建设为前提、信息资源库建设为基础、信息服务能力的培养和传播网络建设为重点。

(一)加强基础硬件建设。基础硬件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也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美国的农业信息化程度非常高,主要是美国大力进行农业信息系统硬件建设。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硬件建设上应立足12个地级市和所辖的65个县(市)的1000余个乡镇、农林牧场,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和村级信息服务点,做到每个服务站点有办公室、信息查询室、信息设备、电话专线、专职人员、信息制度,有独立的服务器、局域网以及扫描仪、刻录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投影仪、卫星接收器等工作设备。农户家中有电视机、电脑、电话等信息接收设备。形成“县有信息服务机构、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点”的格局。

(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必要前提。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是要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挖掘、整理、加工和基础数据建设。黑龙江省应根据不同需求目标,建立农业数据库系统,包括农业环境、作物种植、动物科学、食品营养、农业科研、农场生产经营、农产品储运等各方面信息。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每一块农田、每一种作物等的基础数据都进行收集入库,建成大型化农业基础数据库。

(三)信息传播系统建设。信息传播系统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大力完善农村网络设施和通信设施,构建省级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各市、县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农业企业、农产品市场、农业协会信息网站;建立专业合作社门户网站,建立产、供、销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起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县、乡、村信息网络的有效对接;建设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社会性网络服务,向农民传授网络知识、信息检索知识、信息资源建设技术、信息服务技术,帮助农民掌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知识[6]。

(四)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现代化大农业是集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农业,改变了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农业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要求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农业办公信息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服务系统,另一方面是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高校和培训机构进行学校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培养农业信息化高级实用人才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对信息服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补充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农民信息操作技能,帮助他们了解网络平台的基本模式和操作方法等,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鼓励科研、教学、推广、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按市场规则提供服务。设立网上咨询服务平台,为农民开展网上服务,服务方式有:简易信息聚合(RSS),标签(Tag),博客(Blog),Agent代理技术,E-mail,Wiki参考咨询平台,电子公告牌(BBS),在线讨论的谈话空间等。[6]建立统一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社会化信息服务。[7]

[1]杨帆,欧阳怀东.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7).

[2]刘超.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

[3]丁恩俊,谢德体.农业信息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以重庆为例[J].农机化研究,2012(1).

[4]陈利军.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0).

[5]唐立新,丁宁.浅谈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8).

[6]郑丽娟,高文华,贾军.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定位及模式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4(3).

[7]杨勃桠,关欣.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2(34).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现代化信息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