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阳市基层老兽医待遇等问题调研报告

2015-08-15胡远志鲁玉民冷秋仙苏双喜鄔世立

湖南畜牧兽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防疫站兽医站分流

胡远志,鲁玉民,刘 伟,冷秋仙,万 益 ,苏双喜,鄔世立

(1.湖南省益阳市兽医局,湖南益阳 413000;2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南益阳413002;3.湖南省桃江县兽医局,湖南桃江413004;4.湖南省沅江市畜牧水产局,湖南沅江413100)

益阳市位于湘中偏北,跨越资水中下游,处沅水、澧水尾闾,环洞庭湖西南,农业发展得天独厚,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商品鱼基地和生猪调出基地。据统计,2014年益阳市养殖业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9%,全年出栏生猪499.76万头、出栏牛19.86万头、出栏羊44.02万只、出笼家禽2896.01万羽;2014年底全市存栏生猪316.45万头、存栏牛37.74万头、存栏羊44.15万只、存笼家禽3282.1万羽。近几年来,益阳市兽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市兽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基本上完成了动物强制免疫工作,市域内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实现了畜牧养殖生产安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人畜卫生公共安全和行业发展生态环境安全的“动物防疫四大安全目标”。

1 基本情况

益阳市现有91个乡镇动物防疫站,设专职动物防疫员419名。乡镇动物防疫站职能定位为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行使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检疫、畜牧水产技术服务、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职能。乡镇动物防疫站人、财、物、均归区、县(市)畜牧水产局管理,各项工作接受当地乡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业务工作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1.1 基层兽医机构的历史变化

1.1.1 老兽医“牛头粮”阶段

1974年通过培训、考试考核,按“合作防治”原则,确立了大集体岗位编制的乡镇兽医人员(俗称“牛头粮”)全市共计约3550余人。期间,乡镇畜牧兽医站及基层兽医人员一直隶属县农业局农林组管理。

1.1.2 老兽医商品粮阶段

1984年根据当时有关政策,基层兽医人员纳入城镇集体所有制劳动计划,经县公安局、县粮食局解决了城镇户口、商品粮(但未解决工资),并由县劳动局办理集体工招工手续。确立了国家正式编制岗位的乡镇兽医人员全市共计约3120余人。

1.1.3 老兽医四权下放阶段

1995年在益阳市撤区并乡改革中,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人、财、物、事”四权下放至各乡镇政府。乡镇畜牧兽医站“四权”下放后,主管局与乡镇站除了业务关系外,其他管理职能基本脱钩。

1.1.4 组建乡镇动物防疫站阶段

2003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益编办[2003]53号《关于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等有关问题的意见》,要求“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离、乡镇畜牧兽医站更名为乡镇动物防疫站”。其具体方案由各区县(市)机构编制部门提出按权限报批确定。妥善安置退休职工和下岗分流人员,确保改革平稳过渡。对原畜牧兽医站到龄退休的干职工要由民政部门安排进入“低保”解决基本生活费,其他分流的非动物防疫人员则优先安排动物诊疗、去势和牧需物质经营等工作,凭证行医和经营牧需物质,按规定标准收费。2004年湖南省出台了湘编办发[2004]11号《关于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的意见》,按照“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分离”的原则,组建了承担公益性职能的乡镇动物防疫站,其定性为全额拔款的事业单位,确立了全额拔款的带薪带编的乡镇动物防疫员全市共计384人(128个乡镇站/全市×3人/乡镇站)。未进入乡镇动物防疫站的下岗分流人员则优先安排动物诊疗、去势和牧需物质经营等工作,并以县为单位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妥善安置。

1.1.5 组建村级动物防疫员阶段

2008年通过“花钱买劳务”的方式,从基层老兽医中聘请为村级动物防疫员从事春秋两季集中性强制免疫注射工作。至2014年底,全市村级动物防疫员共计2257人。

1.2 基层老兽医生存现状、主要困难和诉求

由于历史改革的原因,基层老兽医的社会地位一直都比较尴尬。历经几次基层兽医机构改革后,少部分基层老兽医解决了编制或者纳入到了社保,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一部分基层老兽医在分流后,进入到了社会,或自主创业、或为了自身的权益四处奔波。其中极少部分基层老兽医因各方面的原因,生活困难入不敷出,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当前,基层老兽医的主要诉求有:一是参照乡村医生和民办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补助;二是解决下岗分流人员的下岗分流生活补贴;三是解决医保和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四是解决老兽医职称问题,要求人事部门认可原来由湖南省农业厅评定的兽医师等技术职称。

1.3 典型经验简介

1.3.1 安化经验

对于分流出去的乡镇畜牧兽医人员(323人),在2009年年底前,全部补办社保缴费手续,60岁以上人员,补交到年满60岁时止。缴费比例为28%,其中个人负责8%,单位负担20%,其单位负责部分由县财政解决三分之二,乡镇负担三分之一。60岁以上人员全部办理退休手续,从交清个人部分社保金和办理好退休手续后的当月起,由社保所发放退休金。在职人员的社保金个人部分由本人按月缴纳,单位部分由当地乡镇财政缴纳。县财政每月发放150元生活补贴,直到退休。

1.3.2 桃江经验

2003年以前在编兽医人员社会保险的缴纳比例为工资总额的16%,2003年以后在编兽医人员社会保险的缴纳比例为29%,均按自愿原则全部由个人承担。截止2010年,有编制的兽医人员基本上纳入了社保范围,已退休并交纳了社保费的都享受了社会保险,有了固定的退休工资待遇(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工资标准发放);尚未到退休年龄的在职在编的兽医人员大部分已交纳社保费,但无工资待遇,靠从事兽医技术指导和提供兽医技术服务赚取生活费用,年龄偏大的兽医人员部分纳入乡镇低保范围,每月200元左右生活费,部分在编兽医人员目前兼任村级动物防疫员,每年获取劳务补贴3000元左右。

1.3.3 沅江经验

原乡镇畜牧站在沅江市2005年农村综合配套体制改革中撤销,2007年年底,乡镇畜牧站统一进入企业社保体系的人员共计270人,其中:定编人员51人,无编人员219人。定编人员社保金集体部分由财政负责缴纳;所有无编人员按工龄每年发放200元退职费下岗分流,社保金集体部分也由个人负责缴纳。2012年6月25日,市委市政府根据关于乡镇畜牧分流人员相关问题会议纪要,决定对已招工的畜牧无编人员按沅江市2005年农村综合配套体制改革下岗分流退职费500元/年的标准计发,即在原补200元/年的基础每人增补300元/年,分两年时间落实到位。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当前益阳市基层老兽医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1年龄偏大能力偏弱

2004年乡镇动物防疫站组建完成后,原乡镇畜牧兽医站被边缘化,游离于体制之外成了“没娘的孩子”。被分流的非动物防疫人员或被聘为村级动物防疫员从事春秋两季强制免疫工作、或从事动物去势、诊疗等服务、或从事牧需物质经营服务等工作来维系生活。这批分流老兽医,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术陈旧、能力较弱等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屡屡碰壁,艰难度日。

2.1.2 病老死葬无依无靠

有兽医戏言,兽医退休不能叫退休,而应叫“处分”或“开除”。据统计,近5年来,乡镇畜牧兽医站老兽医死亡职工28名,其中在职职工因病无钱治疗死亡11人,退休职工因病无钱治疗死亡17人。安化县江南镇某退休兽医去世后,家中无钱安葬,家属只能向四邻叩头求救,才草草下葬。安化县滔溪乡某退休兽医去世时身上仅存一条短裤,还是邻居打电话给畜牧局出钱安葬的,情景惨不忍睹。2015年3月,安化县现年66岁的退休兽医李世昌,在给县局局长的一封求助信中写道“年青力壮兴事业,老来无靠苦哀哉;渴望政府多关切,魂归九泉谢青天”。他的这一血泪之言与其说是写在一张薄薄的信纸上,毋宁说是写入了无限的悲痛之中。2.1.3队伍不稳,上访不断。近半年来,随着《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原中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生活困难补助发放工作的通知》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老年乡村医生生活困难补助发放工作的通知》两文件出台后,老兽医生活困难补助等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且呼声愈来愈高;老兽医上访事件层出不穷,有体制内的老兽医上访,也有体制外被清退的“曾经老兽医”上访,势态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2.2 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派生机、朝气蓬勃,而乡镇畜牧兽医站却是日渐凋零、奄奄一息。动物疫情爆发时,政府要基层兽医讲奉献、学雷锋,可动物疫情一旦缓和,兽医就象用过了的“手纸”,谁都不敢沾、不愿理,究其原因:

2.2.1 历史原因

回顾历史,起起落落,路途坎坷。基层兽医组织是乡镇“七站八所”中最早成立的基层事业单位。其历程大致可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3年组织成立民间兽医协会,至1958年解散;第二阶段是1963年恢复公社兽医站,至1966年“文革”开始而瘫痪;第三阶段是1973后重新建立公社兽医站,开展“畜病合作防治”,至1983年结束;第四阶段是1985年省政府解决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户粮关系;第五阶段是2004年至今,按照“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分离”的原则组建了承担公益性职能的乡镇动物防疫站。五次起落无不是以政策的变动而分崩离析,而又是以疫病流行、生产发展受阻而恢复。在成立、解散、恢复的循环往复之中,大量的公有财产、设备、人才流失殆尽,造成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生存发展屡屡受挫。

2.2.2 政策原因

自1964年国务院首次发文将基层畜牧兽医站定为全民事业单位,实行“社办公助”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很多有利于乡镇畜牧水产站发展的政策。尤其是近几年,相继有国发[2001]14号文件、中发[2002]4号文件、湘政发[2001]18号文件、湘财农[2001]57号等文件,明确要求各级政府狠抓动物防疫措施落实和防疫设备经费、工作经费、生物药品采购经费落实。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所有都与老兽医无缘,政策阳光普照不到,老兽医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2.2.3 自身原因

由于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生老病死无保障,造成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敢跨入此门,在职职工无心钻研技术业务。加上业务主管部门没有专项业务培训经费,现在职人员已多年没有进行过业务培训,绝大部人从事兽医还是以“祖传父教”的老办法勉强应付承袭至今。如安化县原双龙乡一个专业兽医居然连动物发情与生病都分辨不清,成了当地村民茶余饭后的笑料。2002年,安化县某乡镇的专业兽医居然将羊痘疫苗注射到羊嘴上,害得养羊户苦不堪言。再加上兽医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职工占总数的79.9%,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的都占了一定比例,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掌握养殖业生产发展新的技术和知识。还有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根本不懂如何与政府部门联系汇报工作,导致工作开展十分被动。

2.2.4 体制原因

乡镇站所“四权”下放后,县级主管局与乡镇站除了业务关系外,其他管理职能基本脱钩,而乡镇政府在此问题上本来就有想法,认为上面是“甩包袱”。加上乡镇干部对畜牧兽医行业业务不熟,有的干脆“三不管”,即“不管钱,不管事,不管人”。2004年组建了全新的官方机构乡镇动物防疫站后,原乡镇畜牧兽医站成为实际上的“民间组织”,政府层面上回避了乡镇畜牧兽医站、老兽医这一难题,不闻不问,老兽医被分流、被边缘化、成了“冇娘崽”,未能享受到党的阳光雨露和政府改革开放的红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任其自生自灭。

3 建议

乡村老兽医工作辛苦劳累,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长年钻猪圈、进牛棚、掏鸡窝,长年与畜禽打交道,条件差、待遇低、多辛劳,而且还有随时面临被动物伤害、被疫病传染的风险。面对千万家养殖场户,需要一个点一个场地持续跟进;面对复杂多变的动物疫病疫情,需要一头猪一只鸡的免疫注射;面对条件恶劣的工作环境,需要日复一日地长期坚持。他们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他们坚守岗位,用忠诚和执着,筑牢动物防疫的坚固防线,保障了养殖业健康发展,捍卫了城乡居民的肉食品安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现在,他们年老体弱了、到龄退休了,该是社会反哺的时候了。因此我们建议:

3.1 尽早出台文件解决生活补助问题

比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原中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生活困难补助发放工作的通知》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老年乡村医生生活困难补助发放工作的通知》精神,尽早出台相关文件解决老兽医生活困难补助。

3.2 妥善安置分流兽医人员保险问题

对兽医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兽医人员,依法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具体方法建议参照安化做法执行)。合情合理解决老兽医人员的老有所养问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下岗分流生活补贴,切实改善民生。

3.3 正确舆论引导,解放思想适应形势

基层老兽医也要更新观念,要苦练内功,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知识和实践素质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和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处理好国家扶持和自我发展的关系,不能一味“等、靠、要”,要坚持走自主更生、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路子。 □

猜你喜欢

防疫站兽医站分流
生猪防疫检疫与兽医站的监督管理策略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虚惊一场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乡镇动物防疫站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NSA架构分流模式
从“防疫站”到“疾控中心”
一种铝型材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