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推进张家界市养殖业提质升级的思考

2015-08-15王朝群

湖南畜牧兽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张家界市大鲵养殖业

王朝群

(湖南省张家界市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张家界427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加快转型,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加快转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高效型成为养殖业发展新常态。如何适应新常态,为张家界市“全面小康梦”和“旅游胜地梦”建设做出新贡献。笔者经过深入调研,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加快推进张家界市养殖业提质升级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1 张家界市养殖业发展现状

1.1 养殖规模逐步增大

近年来,随着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养殖业逐步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到2014年末,张家界市生猪发展规模达到190万,年出栏107万头;肉牛发展规模23万头,年出栏6万头;肉羊发展规模36万只,年出栏20万只;家禽饲养规模881万羽,年出笼530万只。水产品总产量1.5万吨。大鲵发展规模达到107万尾。规模养殖专业户接近3800户,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

1.2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随着市委市政府农业提质升级“523”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全市养殖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一是大鲵产业得到优先发展。2014年,全市94个乡镇中有56个乡镇发展大鲵养殖,大鲵养殖规模从68.2万尾快速增加到107.1万尾,分别约占全省、全国养殖总量的90%,12%。“张家界大鲵”品牌逐步成为继张家界旅游之后的又一张新名片。二是草食牧业发展加速。全市牛羊良种规模不断扩大,能繁母牛基础群达到6万头,能繁母羊基础群有7万只,专业养殖大户1329户。良繁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先后建成5个湘西黄牛核心保种区,3个县级黄牛品改中心,71个乡镇、村级品改站,年冷配5万胎次,年产杂交牛3万头。三是特种养殖异军突起。受旅游市场的刺激,全市特种养殖发展迅速,发展有野猪、黑猪、藏香猪、蜜蜂、黑凤鸡、珍珠鸡、豪猪、竹根鼠等20多种特种经济动物,规模养殖户有300多户,估算产值过亿元。

1.3 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全市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5%,家禽达80%,牛、羊达50%。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79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18个,市级46个。全市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面积2.3万亩,畜禽水产品认证品种9个,丛林乌骨鸡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江垭水库及11个水产品获得有机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010年,“张家界大鲵”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养殖投入品和畜禽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超过98%,多年无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张家界”牌系列大鲵、畜禽鱼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30多个城市。

1.4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健全。通过前几年的兽医体制改革和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基本建立健全了市、区县、乡镇三级动物防疫及畜牧兽医水产技术服务机构,在编专业技术人员558人,常年聘请村级防疫员912人。每个乡镇配备有办公场所,并基本配齐了交通、通讯、冷链等设备设施。二是技术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规范了乡镇畜牧水产技术服务网络,强化了动物疫病防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实用养殖技术推广应用职能。三是社会化服务功能得到加强。先后建立起市级、县级大鲵保护与发展协会,养猪协会,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增强了散养户抗市场风险能力。

1.5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一是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11年以一号文件出台了多项惠农强农政策。近几年,我市每年获得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猪调出大县补助、生猪良种补贴、农技推广、畜禽水产良种工程、菜篮子工程建设、石漠化治理等方面的项目支持,国家投资3000多万元。二是地方财政投入加大。市、区县各级政府重视养殖业发展,将养殖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各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予以扶持。从2013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安排400万资金,重点扶持大鲵产业发展。两区两县年均安排200万左右的资金,重点支持大鲵、生猪、草食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

2 张家界市养殖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安全、优质、健康、营养的畜禽水产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全国养殖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张家界市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地区,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丰富,旅游消费市场大,政策环境较好,具有做大做强生态健康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同时,张家界市也属后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条件差,相对发达地区还存在诸多制约养殖业现代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2.1 有利条件

2.1.1 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丰富。张家界市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澧水的发源地,境内溪沟纵横,植被丰茂,气候温润,风景秀丽,是国家珍稀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主要原产地,也是湘西黄牛、马头山羊、湘西黑猪等地方优良品种的主产地。全市林草地资源也十分丰富。拥有天然草场草坡面积470多万亩,其中5000亩以上的成片草场41块,面积134万亩,林地面积840.7万亩,理论载畜量约45万个黄牛单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构成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具备生产绿色、有机、富硒等优质、高端养殖产品的天然条件。

2.1.2 旅游市场拉动大,产业融合空间大。张家界独特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上千万人次的中外游客到此观光、休闲、度假、商务,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以2014年全市3884万旅游人次,约450万人数计算,若一半游客增加消费价值500元左右的特色养殖加工产品,即可增加10亿元以上的消费收入。依托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发展以国内外时尚流行的科普、体验、亲子为特色的观光牧业、休闲渔业,即拓展了养殖业发展空间,延伸壮大了养殖产业链条。同时也丰富了我市旅游产品,提升了旅游品质,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巨大。

2.1.3 精准扶贫政策好,产业扶贫发展潜力大。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张家界市现有416个贫困村,25万贫困人口,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地区,脱贫任务重,责任大。按照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要求,既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变水、电、路等基本基础设施条件,又要注重“造血式扶贫”,大力发展扶贫产业,从根本上实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养殖业是大农业里的加工产业,历来是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绝大部分贫困山区都有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林地资源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也有较多的剩余劳动力和较好的劳动习惯,具备大力发展养殖业的空间和条件,如果将扶贫攻坚规划和养殖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科学布局,合理引导,既能加快实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又能实现全市养殖业总量快速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2.2 制约因素

2.2.1 养殖业整体实力不强。一是养殖总量小。全市生猪2014年出栏才107万头,不及宁乡县出栏数的一半,也不及株洲市出栏量的23%,更不及湘潭市的18%。牛羊产业虽然具备资源优势,但投入不足,发展速度也十分缓慢。由于养殖总量小,深加工开发不足,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二是龙头企业弱。全市以畜禽鱼加工为主业的省级龙头企业仅两家,年加工产值过亿元的只有一家,市级龙头企业仅34家。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弱小,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方面投入不足,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三是种畜禽存量少。全市畜禽鱼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仅有6家扩繁场,且规模小,良种种畜禽鱼存量少,每年需要从外地调进大量苗种,既加大了投入成本,也增加了疫病风险,很大程度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2.2.2 养殖技术水平整体偏低。 一是区域布局分散。全市主要养殖品种散养比例高达70%以上,且区域布局和品种布局分散,尚未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城市郊区规模养殖户多,导致城市郊区畜禽养殖污染严重,而山区丰富的养殖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二是标准化设施化程度低。我市绝大部分养殖户由于规模小,一直没有享受到国家的补贴性投入,养殖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专业化标准化程度底。三是先进实用技术运用不精细。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疫病控制技术、种草养畜技术、秸秆青贮和氨化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导致饲料转化利用率低,产仔率和成活率均低,比较效益差,影响了农民发展养殖业致富的积极性。

2.2.3 自然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一是旅游城市环境要求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保护生态环境在我市意义尤其重大,这就势必对张家界市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和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养殖业的环境承载力也相应受到限制。二是污染治理成本高。由于张家界市养殖场规模偏小,要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和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按照目前畜禽排污处理基本成本测算,一个2000头规模的养猪场,年畜禽粪便处理成本5万元左右,张家界市养殖场(大户)大多生产资金不足,粪便污染治理不彻底,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2.4 基层服务保障能力偏弱。一是基层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乡镇兽医人员中专以下学历仍占30%左右,初级职称以下人员占60%以上,50岁以上人员近30%。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不强,亟待加强业务综合技能培训。二是基层服务设施条件差。张家界市乡镇兽医站标准不高,设施设备简陋,疫苗冷链运输、检验检测设施不完善。市、区县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动物兽医实验室达不到规定标准,起不到很好的技术支撑作用。

3 推进张家界市养殖业提质升级的对策建议

张家界市是以旅游为主导的后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国家精准扶贫的惠民强农政策,又为张家界市养殖业提质升级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因此,张家界市养殖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战略七行动”总体部署,始终坚持“两型”的发展原则,按照“五化”的发展思路,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养殖业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今明两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 科学统筹规划,坚持“生态化”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养殖业是基础性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技术服务。张家界市养殖业基础和发达地区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养殖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必须优化发展环境,充分整合农业、扶贫、发改、财政、旅游、商务、经信、科技、银行等多个行业和部门的力量,各方面的资源,凝心聚力,形成发展合力,才能实现张家界市养殖业的突破性发展。二是科学编制全市养殖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高效”的原则,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按照“小规模、大群体”,适度集中连片,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大格局。在桑植县白石、西莲,慈利县南山坪、丛木坪,永定区三家馆、青安坪、红土坪等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地方,大力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动物;在养殖习惯好,交通方便、设施相对完善的丘陵山地引导发展生猪、家禽养殖;在水资源丰富的库区,利用“三网”(网箱、拦网、围网)技术发展冷水渔业生产;在山泉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大力发展大鲵养殖;在景区周边则可适度发展体验型牧业和休闲渔业。三是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养殖业扶贫攻坚计划。将养殖业发展规划和精准扶贫规划有机结合,在制定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时,适当加大养殖业资金投入,在条件适宜的扶贫村,采用以奖代扶的方式,培育2到3户种养平衡,草畜平衡的家庭农牧场或家庭生态小农庄示范户,再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办法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民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业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3.2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特色化”突破

根据张家界市养殖资源禀赋,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养殖业结构,努力实现特色化突破。一是突出特色品牌优势,优先发展大鲵产业。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农业提质升级“523”行动计划确定的总体目标,紧紧抓住农业部实施人工养殖大鲵标识化管理的契机,突出抓好大鲵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大力实施“张家界大鲵”、“双标识”(农业部人工养殖大鲵标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营销,快速提升“张家界大鲵”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提高大鲵产业综合实力,率先实现大鲵产业提质升级和现代化发展。二是发挥林草地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草食牧业。加快全市林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创新养殖模式,加快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鼓励引导牛羊养殖家庭牧场的发展。今明两年,全市重点培育10家以上草畜平衡的规模龙头企业,100户规模牛羊养殖大户。积极争取国家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及牛羊养殖大县奖励政策。建立健全优质肉牛肉羊品改体系,推进良种繁育与品种改良,扩大饲用玉米等优质牧草种植,努力提升我市牛羊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保障市场稳定供应,稳步发展生猪家禽。加大良繁体系建设,稳步提高生猪养殖总量,力争到2016年底全市出栏生猪达到115万头;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增加标准化规模养殖大户达到100家,全市累计达到500家,专业化养殖比重达到50%;优化品种结构,突出打造“张家界生态猪”、“张家界生态鸡”等生态品牌,提高生猪、家禽品质,增加养殖效益,努力提升市场保障供给能力。四是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适度发展特种养殖。一方面结合旅游市场需要,大力发展满足旅游市场需要的特色养殖项目。如蜜蜂养殖、野猪养殖、冷水鱼养殖等。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开发体验型、观光型、游乐型养殖项目。如大鲵科普旅游观光、休闲垂钓渔业、草地观光牧业、狩猎体验园等,努力提高特色养殖比重,增加养殖比较效益。

3.3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是做大做强产业龙头企业。加大对金鲵股份、金驰科技、常源牧业等现有龙头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力争引进3~5家有实力、上规模的知名企业在张家界市投资兴业,重点在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发等方面发挥带动作用,构建我市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是大力扶持家庭农牧场发展。积极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张政办发〔2015〕12号)文件精神,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新型家庭农牧场经营主体,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牧场”等生产经营模式。今明两年,力争发展家庭牧场达到200家,创建市级示范性家庭牧场50家。在条件适宜的扶贫村,示范扶持50家左右的种养平衡的家庭生态小农庄,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是推进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全产业链”的发展思维,着力延伸产业链条,统筹推进畜禽鱼养殖与上游饲料、兽药和下游畜产品加工、物流等一体化发展。支持发展现代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提升加工档次。加快现代养殖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发展生态农庄、休闲渔业、休闲牧业,拓展养殖业的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3.4 加大市场开拓,突出“品牌化”营销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我市养殖业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的转变。一是打造“张家界+生态养殖”品牌。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品牌建设为核心,走“以质量求生存,靠品牌抢市场”的发展之路。充分利用张家界生态品牌优势,着力畜禽水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并统一规划打造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畅销旅游纪念品。同时要以旅游目标市场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集中宣传推介品牌产品,提高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的认知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品牌效益最大化。

二是挖掘产品文化内涵。进一步挖掘张家界特色畜禽水产品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地域文化内涵,通过整理、策划、创造,实现特色产品和地域文化、旅游文化的结合,达到以“特”扬名,以“土”取胜的营销目标。

三是搭建销售渠道平台。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加强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抓好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功能,增强辐射力;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农超对接等流通方式,大力打造“互联网+”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3.5 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法治化”保障

以宣传贯彻养殖法律法规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努力创建依法保护、依法养殖、依法防疫、依法监管的良好局面。

一是加强生态种养平衡实用技术推广。以实施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农技推广服务等项目为抓手,重点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高效低耗节能养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和综合利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优质牧草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大力推广“猪+沼+菜(果、草、鱼、苗木)”等种养平衡的立体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二是加强大鲵及渔业资源保护执法。在发展养殖业过程中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强化畜禽污染防治治理,落实畜禽规模养殖备案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三同时”制度。加强渔政执法管理,加大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大鲵和渔业资源及其栖息地环境,严厉打击电、毒、炸等违法渔业行为。完成大鲵及鱼类人工增殖放流计划。加强草地保护,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推广种草养畜技术,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加强湘西黄牛、马头山羊、湘西黑猪等地方良种资源保护,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逐级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机制,突出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确保规定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抗体水平检测达到要求标准,确保全市不发生区域性重大疫情。加强动物检疫及其产品检验,推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电子出证示范试点,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新机制,强化畜禽屠宰监管地方政府属地职责,落实屠宰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屠宰场驻场兽医工作,组织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生猪屠宰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四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逐级落实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联系制度,坚持“瘦肉精”同步检测制度。大力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规范。按照部、省、市三级抽检计划,开展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工作,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执法监管。加快市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建设,抓好无公害畜禽水产品“两认”的申报和证期监管工作。五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通过轮训制、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市、区县、乡镇畜牧水产系统工作人员法律和业务知识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增强规矩意识;严格队伍管理,奖优罚劣,增强服务意识;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禁以罚代法、越权执法,坚决杜绝买卖票证、只收费不检疫、“隔山开票出证”等违纪违法行为。

猜你喜欢

张家界市大鲵养殖业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稀奇古怪”的牛老师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传承红色基因的有心人——记张家界市永定区中共党史联络组常务副组长赵宗山
织 嫁 歌
北京动物园大鲵展示环境丰容设计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