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粗放式与精细化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探讨

2015-08-15段立群

新课程(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管理精细化

黄 琪 段立群 隋 毅

(重庆科技学院)

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 世纪50 年代提出,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鉴于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取得的辉煌成果,近年来逐步被教育行业重视并引入教学管理,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常规教学、课程体系设置、质量监控、管理创新和人才发展五个方面形成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精细化与粗放式并存的单一式管理模式。

一、现行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单一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支撑现代工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客体是工业产品,核心是产品批量加工的效率、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教育行业与现代工业发展存在本质区别,学生作为学校的教育成果,具有自主性、自觉性、创造性,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教育活动的受益者,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

教育行业完全复制在工业发展中大行其道的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问题为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多元化发展的社会需求,将直接导致学校在教育教学具体办法制订上过于追求统一化、标准化、规则化的管理模式,违背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及初衷。

2.单一粗放式教学管理模式弊端

粗放式教学管理模式一味追求既定的学生的专业及社会能力目标而忽视过程环节,可能导致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课程体系、培养计划及考核管理办法制订不严谨、调研不详细、论证不充分,存在临时增减课程、课程知识结构反复修改、考核办法针对性不强、管控困难等问题出现。

综上所述,单纯的精细化、粗放式管理都不是教育教学管理的最佳手段,因此,本文提出适合高校的粗放式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并进行相关探索研究。

二、粗放式与精细化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措施

1.课程体系建设与课堂教学

粗放式教学管理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专业及社会能力达成为唯一考量目标,只规定讲授知识体系,未限定具体课堂教学手段,课堂灵活机动性较强,便于教师开发快乐法、创思法等特色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造轻松、融洽、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及质量。

课程讲授方式应以行业不同岗位对人才专业技能及知识结构具体要求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培养模式,注重传统专业课理论课堂讲授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重视发现教学及创造性思维培养,将实践教学定义为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以实验室教学作为实现手段。

因此,对于具体课程知识体系结构、课时分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教师知识讲授完整性及及时性等应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而对于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方法的主动权应由专业课教师掌握,学校应采取粗放式管理模式。

2.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需按照多元化、专职化、专业化目标组建。

科研研究类教师队伍组建,应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模式,规定其专业对口情况、博士学历、专业能力、以往科研成果、论文发表等硬性指标,并制订合理、详细、可量化的考核管理录用措施。

双师型教师队伍组建,其目的是适应本科应用教育教学需要,对于外聘兼职、全职双师型教师岗位职能及职责、上岗能力要求、以往企业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储备应采取精细化管理,而对于其是否为博士、硕士学历不应采取统一的硬性规定。

3.学生培养计划制订

学生培养计划制订应充分考虑专业对口、岗位需求、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专业课、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课程进度安排计划、毕业学分标准等环节。

精细化教学管理适用于针对课程体系制订各类课程的总体学分比例、具体课程学分、各章节需讲授知识及重点、学时分配、进度安排及能力达成考核办法、师资及实验实训等教学保障体系。

对于具体的课程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及多元化培养目标,兼顾学校与学生的双重主观能动性,课程体系制订应在专业选修课及兴趣选修课设置上增强可选性,为学生进行课程选择提供一定的自由度。

4.专业能力达成渠道人才培养方案

(1)校企合作项目模式

引入企业项目管理制度,对学生参与一次性大型校企合作项目或多次小型项目开展学期、学年工作计划制订,落实学生在项目中负责范围、职责及工作内容、时间计划、项目结题输出物,并严格按照企业项目开展流程进行市场分析、技术方案论证、详细方案审核、定期书面汇报、标准格式技术文件输出等。以企业项目结题评审办法对累加的工作量、涉及专业方向、结题二维及三维图纸、计算报告、仿真报告等专业技术成果进行综合评定,评定通过与否作为单门或多门专业课学分修完的对比认证条件。

(2)理论考核与实验实训综合模式

改变现有以课程理论考核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以理论考核为辅、实验实训环节考核为主的专业能力达成认定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理论与实验实训考核权重。

(3)教师课题模式

引入企业项目开展流程、过程及结果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参与教师课题工作量、涉及专业方向、结题成果作为单门或多门专业课学分修完的对比认证条件。

(4)创新创业模式

根据创新创业取得经济、社会效益,及专业知识运用情况的审查评估,作为对应专业课学分修完的认定办法。

5.教材选择与二次开发

现行的高等专业教材面向各大本科及高职院校,涉及面广、影响大,且各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不尽相同,因此对现行教材进行集中改革以适应所有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不现实。针对现行专业课教材存在针对性不强、知识体系分散且连贯性差等问题,学院统一制定专业课教材认定精细化管理标准。

课程教学仍以现行最为贴近的教材为基础,提取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根据专业对口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专业特色自行进行教材编著,应注重二次开发教材的专业实用性不应限定其具体形式。

高校的教学管理应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注重人才的多样化、专业化、多渠道发展模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适当的教学管理模式。精细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因其自身的利弊,机械化地在教学管理上复制均存在缺陷,本文提出的精细化与粗放式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因优缺点互补,可为后续深入研究探讨精细化与粗放式教学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1]陈蓓.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03).

[2]刘正正.论师专院校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5(03).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学管理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