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5-08-15陈辉利

新课程(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师生交流

陈辉利

(湖北省天门中学)

新课程倡导一种全新的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巨大超越。新课程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了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意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能对所学知识有所拓展延伸,促进开拓和创新。那么,现在的选修课教学现状是怎样的呢?

一、“选修”成了变相的“指定”,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目前,在学校教学行为中出现凡考则教、不考不教、为考而教的局面决定了选修课不“选修”,选修课开设全由高考说了算,而不是由课标、课程计划来决定。

二、选修课程没有起到实质作用而是流于形式

由于当前教学资源不够、师资水平难以配套、教学管理跟不上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不少学校为了应付开设选修课,没有条件也硬着头皮上,结果打乱了学校原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也影响了课程管理,选修课在盲从中走了过场,流于形式。

三、选修课程教学中的师生处境难堪

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对其精神的透彻理解还需时日,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加上高考主宰着教学方向,教师还是着眼于实际,每篇都当必修一样讲,备课量大大增加。由于内容多,教学时间有限,只好对教材简单化处理,不深入,不拓展,没时间巩固,教师的教学完全失去了创造性。学生还是处于应试的学习状态,并且负担加重,完全失去了兴趣。这对师生来说,确实是很痛苦的事情。

怎么改变这种现状,让广大师生从苦海中解脱出来,并且真正受益,实现课改的目标?

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种具有操作性的课型(方式)和同行切磋:

1.古圣贤孔子的讲学方式

可以像讲经一样精讲,学生通学,就像以前的灌输式教法,学生洗耳恭听,不过,这样做的时候,要精选课文,也要精心备课,能给学生不同以往的感受;可以带领学生摇头晃脑地吟诵美文,感受韵律之美;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学,有疑就问,老师解答;可以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也可以带学生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出游,纵情山水间,谈古论今,指点江山,纵论国策。但这对老师和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并且学生的数量不能太多,适宜小班教学。

2.学生自学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

(1)教师来个“专题导学”,先由教师安排自读提纲,再让学生带着提纲学习,最后交流明确问题答案。

(2)可以让学生完全自选自学,只在课后进行“自学检查”,老师要注重讲评。

(3)可以由教师提供选修模块书单及书目,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爱好,自由选择相关的图书或选修课本来学。

(4)可以写读书报告:在学生写作读后感的基础上,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交流阅读心得,评价阅读效果。如学期初定题—布置任务—教师指导—心得写作—教师浏览选择—策划报告会议程—师生评价—获奖或者推荐报刊。

(5)可以评点交流:学习中国传统阅读方法,用圈点批注的形式,标示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质疑、阐发、联想和评价。可以采用作业张贴、投影呈现、上台讲述等方式进行。如评点示范(教师示例和古人典例)—点评点的确定和语言的选择—点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理解、质疑、阐发、联想、鉴赏和评价)—试评—交流(作业张贴、投影呈现、上台讲述)。

(6)可以设置课题:以专题研究的形式,采用小论文的体裁,以个体或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以文章形式进行交流展示。具体操作:讲述小论文的写作规范—事先布置任务—尽可能搜集资料—课外写作—成果交流。

(7)可以组织活动:围绕一定主题,策划“短平快”的实践活动。如“小说戏剧”系列的影视观摩会,课本剧试演,经典诗句朗诵竞赛等。

3.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

(1)主题讲座:根据单元主题(话题),以几篇课文为材料,以教师讲座为主要形式,指导阅读欣赏的方法,介绍主题相关知识,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艺术。很多欣赏类的教材,均可采用这样的课型尝试。

(2)美文精讲:选修教材中的文章不必每篇必教,我们可以从几大模块中选教几篇,可以选教文章中的几个精彩段落,甚至可以选教几个精彩句子。其余作简要提示,由学生自己完成。

4.必修课与选修课交叉安排,贯穿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

老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相关模块,不同的模块由不同的老师教授。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老师的个性特长,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给高中语文课注入新鲜活泼、多样化的气息,让学生摆脱一个教师教学的枯燥局面,让学生领略不同老师的不同风格,学得兴趣盎然。

猜你喜欢

新课程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麻辣师生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