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2015-08-15冯媛媛

新课程(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延续性研究性儿童

冯媛媛

(鄂尔多斯少年宫)

一、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二、关于教育方法

杜威把方法问题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的发展问题。在儿童本性的发展上,“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如果使儿童置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那就是不允许儿童遵循自己本性的法则,结果就会造成阻力和浪费。他相信,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教育者应当经常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这些兴趣不应予以放任,也不应予以压抑。

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枯燥、呆板的课堂,他们更喜欢充满欢乐的课堂,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把游戏引入课堂,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也成就了高效课堂。杜威也高度评价了老师的职责,强调了老师的重要性: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的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专门从事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谋求正确的社会生长,这样,“教师是真正的上帝的代言者,真正的天国引路人”。

三、让学生在短期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活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是一种必修课,但是每次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都十分有限,一般为三至七天。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简单地说是一种实践体验活动。实践体验,即主动活动、亲自参与,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要的是实践和体验,不需要太多大道理

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未来;儿童所以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来要做某些别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它们并不成为儿童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跟学校不同的就是不需要生硬地学习那么多道理性的事情,而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东西。这就更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在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属就是与其他课程高度融合,弥补其他课程的割裂状态,弥补“实践”。

2.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倡导主题性的模块,让学生去分析,或者以任务的形式实现探究,这些也让学生的目标更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也是一个过程,一般优秀实践活动课一般是“欣赏—感悟—模拟—展示—交流评价”几个模块,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实现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从碎片到网络,从封闭到开放。研究性学习必须和劳动技术相结合,在劳动技术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动手操作中,实现研究性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3.延续性问题

前面也说过,综合实践活动周期短,收获有限,所以每一次的活动要尽量保证可行性强,每一节课要上出扎扎实实的东西,有的课程只能从小课题入手。如果是梯度延续性教学,间隔时间短还能接受,间隔时间过长的话,学生慢慢会淡忘,这样还会影响延续性教学的本意,所以对于延续性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

总之,综合实践可以说是教育的航母。综合实践活动的路还很长,真的可以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延续性研究性儿童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