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感恩教育成效

2015-08-15赵克敏

新课程(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家乡活动方法

赵克敏

(甘肃省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感恩教育方法陈旧、渠道单一、内容僵化等诸多弊端都逐渐显现出来,它们成为影响感恩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笔者认为创新教育方法是感恩教育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现将自己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做一简单列举。

一、积极开发学校课程,用身边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它的开发立足当地实际,密切结合校情学情,是很好的感恩教育素材。

1.以学校为载体开发学校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学校、感恩老师的情怀

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对学校充满好奇,但由于学校教育体制、管理方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许多学生虽然生活在校园,但对学校却知之甚少,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课程开发中,我们可以借鉴欧美的成功教育经验,鼓励学生通过调查实践,查阅资料,编写校史,编写校园名人传记,建立校史馆等方法,了解学校辉煌灿烂的历史,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思想、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学校课程,不仅使学生真正走近学校,走近老师,还增强了学生自信心,激发了学生感恩学校、感恩老师的情怀。

每所学校都有最具特色的校园文体活动,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发独特色的艺术社团、艺术表演形式、体育游戏等,并将其作为学校课程持续开展,不仅有利于创办特色学校,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2.以学校所在地域为载体开发学校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情怀

乡土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也是一种生活教育,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教育。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指导学生通过考查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态资源,查阅资料,实践走访,民间采风,名人采访等方法对家乡的生态环境、物种植被、民俗民风、历史文化、双文明建设成果等作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编写地方志,时事简报,旅游指南,特色产品推介书等,并将它们作为学校课程长期研发,促使学生积极传承民间艺术,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唤起学生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使命感。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介,创新感恩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必须与时俱进,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育方式,在信息化的今天已难以生存。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手段快速、便捷的优点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利用微视频、QQ 群、微信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多媒体微视频图文声像并茂,寓教于乐,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还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思考人生、净化灵魂。对各种感恩教育的视频素材,经过反复观看琢磨,遴选甄别,剪辑加工,形成一部部有意义的教育片,然后组织学生定期观看,并写观后感。

利用班级QQ 群、微信,转发感恩教育文章,编写提醒短信,讨论有关热点话题,使学生、老师、家长彼此提醒,相互关心,既融洽了关系,又教育了学生。

2.利用“道德讲堂”、团员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学校为了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搭建了许多教育平台,“道德讲堂”、团校、留守儿童之家都比较常见,但是这些平台的活动往往缺少具体的活动内容,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我们不妨赋予它们感恩教育的内容,通过制订计划,确立主题,策划活动形式,有序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塑造学生品格,提高教育效果。

三、编写教材,开展节日专题活动,使感恩教育持续有效,多姿多彩

1.搜集素材编写感恩教材

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养成知恩图报感恩之心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因此它需要长期的反复积累。为了使感恩教育持续化、系统化开展,编写相关的教材非常有必要。教材内容主要围绕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等方面选编,形式可以是感恩故事、经典美文、歌曲、影视剧等。为确保落实还应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把感恩教育列入课表,融入日常教学中。

2.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各种感恩教育活动

我们通过挖掘他们固有的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的教育要求,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确定主题,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感恩教育,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使感恩教育有效落实。如主题班会、演讲、观看主题教育视频短片、创办板报、手抄报,举办文体活动、节日实践活动等都是较好方式。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践中也是高开低走,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没有触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希望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探寻出走出困境之路。

猜你喜欢

家乡活动方法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