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职数学课堂采撷生成性资源的策略与途径

2015-08-15

新课程(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蒙古包交流中职

曹 键

(江苏省泗洪中等专业学校)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平台,也是学生与老师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由于沟通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决定了课堂的动态性,同时也赋予了课堂灵动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生成性资源就是这之下的产物。对于中职数学教学而言,应加强对于生成性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加以不断完善与创新,以切实提升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一、采撷生成性资源,离不开氛围的熏陶

既然沟通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决定了课堂的动态性,也因此有了生成性资源的存在,那么,创造生成性资源也就必然离不开自由而随意的沟通。在中职数学课堂上,沟通无处不在,有问答环节中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有同一题目不同解题思维的交流,有各抒己见不同观点的交流等等。这些交流的随意和自由,离不开交谈环境的感染。可以想象,如果一个老师死板而无趣地按照教案讲课,不给学生留下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那么学生的思维注定是僵化的,就算最后达到了接受知识的目的,但是却没能学到如何思考、思维的方法。同样,如果一个生动有趣的老师,通过各种有趣而吸引学生眼球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度,然后让他们随意讲解自己的看法,发散他们的思维,创造性地去思考一些不变的场景而产生不同的看法,然后将知识融入这些观点中教学,最终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不再只是老师口头的传授,而是自己去理解思考探究后所得到的结论,这样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也更深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教师传授学生知识不如传授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在课堂上,老师理应创造轻松的氛围,让外向的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内向的学生也学会开口表达心中所想,在交流中去学习、记忆。比如中职数学中的公式,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些公式或者直接讲解公式的来源,学生作为接受者,存在着能力接受程度的不同,但如果放开紧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组成小组谈论、交流、探讨这个公式的来源,各个小组PK,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便很快接受和记忆了这个公式,这样一来,一节理性化的数学课变成活泼有趣的讲学课,而且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在这样轻松的交流中,生成性资源也随之产生。

二、采撷生成性资源,学会去伪存真

教师备课,通常都会结合教科书和学生的实际来对教学活动进行一些预设,而且教学中也非常希望这些预设都能有效生成。可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并不会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那样展开学习活动,因为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和兴趣来参与课堂活动,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信息都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给教师和同学,这些信息,有些是教师在备课时已经预料到的,而有些却是教师根本无法预见的。当然,这些信息也并不见得都是有效的。判断生成信息是否有效是捕捉有效生成性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当然,要想准确判断,必须深刻地研究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对整个教材和课堂的把握要了如指掌,任凭学生如何翻腾均能应付自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众多生成的不确定信息做出去伪存真的判断。当然,也不是说判断了就一定能抓住有效生成资源,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能够果断地进行决策,随时对生成的信息进行取舍,然后充分运用这一信息,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一位老师讲解习题时,遇到有一道题提到了蒙古包,于是同学们都开始小声围绕蒙古包开小差了,最开始只有一小部分人,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讨论,大家都沉浸在蒙古包的话题中。这时,老师没有严厉地批评这些学生,他知道现在学生的心思已经被其他事物牵引走了,如果硬把它们的思维拽回来是行不通的,于是这位老师运用自己对信息的过滤,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做出了果断的决策,放弃继续讲解剩下的习题,而是围绕蒙古包,趁着学生的热情讲解了下一章节“立体几何”的知识。这位老师随即提问,为什么蒙古包会是圆形的呢。这一提问一下子使之前讲解习题沉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踊跃思维和发言,最后老师揭晓答案,因为圆形相对于其他形状的建筑利用的面积最大。由相同周长而圆的面积最大的知识点引入立体几何的学习,为这一章节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也很好地把握生成性资源,精确把握去伪存真,把一次意外转化为一次精彩的成功案例。

三、留心观察,让生成性资源成为再生资源

作为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怎样才能让生成性资源可以再生呢?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懂得留心,学会细心,善于观察。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许就是一个契机,都是一次生成性资源来临的标志,这就要求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主动把握每一次机会,让生成性资源成为再生资源。

以上说了生成性资源的来源和采撷,需要配合轻松的氛围和去伪存真的把握,这不是立马就能学会的,需要每一位教师留心观察,在一次次观察中锻炼自己敏锐的眼力,把握好每一次的生成性资源。

赵远刚.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应用探讨[J].读写算:教师版,2014(28):291.

猜你喜欢

蒙古包交流中职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我爱我的蒙古包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蒙古包
这是蒙古包吗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